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文化转型期,中国当下诗歌有许多问题值得进行深人的学术思考,比如诗歌形式、诗歌交流、诗与生活、诗歌传统、诗歌流派、诗歌市场、涛人悟性、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创作自由、诗人自我、诗歌功能等,都是这方面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在诗歌教学"逆风翻盘"的当下,我们一直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拉近儿童与诗歌之间的距离?其实,儿童离诗歌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近得多。法语翻译家兼诗人树才先生说过,孩子是天生的诗人。[1]诚然,一句无心的呓语,一句天马行空的"瞎想",都可自成一话,出口成诗。而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看到儿童的"诗心",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童谣、儿歌、顺口溜……这些  相似文献   

3.
1.意象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朱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诗歌教学有效性初探》,《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年第1期)  相似文献   

4.
张羽 《考试周刊》2008,(50):221-222
本文主要关注罗塞蒂1848年以前的诗歌,分析这些诗歌中所体现的她对于爱情的富有预见性的想象和领悟。虽然这些诗歌并不是出于诗人个人的情感经历,但是其中却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非凡的洞察力和她对于女性情感问题的思考,这也是她对于那个时代的女性问题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中唐诗人刘禹锡坎坷的一生中,长安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诗人心中一个不变的情结。长安因此也成为了诗人诗歌创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刘禹锡的诗歌中,表现有关长安的诗篇占其全部诗作的43%,而且这样的作品贯穿诗人一生的各个阶段。本文以刘禹锡与长安有关的诗歌为研究对象,通过其诗歌中的“长安”描写,进而探究这些因素对诗人诗歌作品内容、情感和诗人心态的影响,从而论证长安这一特殊地域与刘禹锡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诗歌不仅有抒情的追求,还有叙述的维度。诗歌是生命的审美体现,诗人借助诗歌,呈现对现实生命的情感与体验,这就有一个视角问题,即从哪个角度,将它生化为诗歌。这时,诗人处于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视角就是诗人在两个世界的立足点。诗人只有确立立足点,才能很好地驾驭诗歌。进一步说,诗人把内心的情感浓缩于意境,叙述视角就是诗人呈现意境的特定角度,也是对外部世界的感受方式及内在情感的传达方式。法国的兹韦坦·托多洛夫把叙述视角分为三种形态:全知视角、内视觉、外视觉。  相似文献   

7.
阮娟 《文教资料》2009,(36):7-9
诗歌与社会现实关系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新的理论问题.然而在当下诗歌发展的语境下有它独特的意义。面对当下形式多样却缺乏力度感的诗歌,我们坚信诗歌是应该也可以表现生活的,当然表现的形式和方法是可以多样的,七月派诗人绿原的创作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诗人臧棣曾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他说,当他思考自己与诗歌的关系时,他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我所做的工作不过是想给诗歌发明一个风箱。"他梦想着,拉动风箱的把手,给诗歌的"空"带去一股强劲而清新的现实之风。这些年,他的这种意识越来越强烈。他的这一诗学理想,带有很强烈的哲学思维,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道德经》第五章中所说的:"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认为天地  相似文献   

9.
弗罗斯特的诗歌名篇《一条未走的路》有多处布满矛盾的文本叙述,但评论界却较少给予关注。诗人采用悖论这一叙述形式,表现了人生在面临抉择时候的矛盾性思想。探究诗歌中的矛盾叙述形式和思想,一方面可以揭示出诗人对人生思考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则可看出诗人对悖论诗歌语言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10.
王晶 《新高考》2010,(3):12-13
一、意象暗示意象,是情感的承载。诗人选定特定的意象,以暗示诗歌特定的思想或情感,可我们的学生在分析诗人情感或思想,或在赏析具体语句时,往往忽视此"暗示"。例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菊花  相似文献   

11.
本篇论文旨在从体验诗歌角度阐释诗歌的内涵。种类繁多的诗歌能够给予其读者不同的精神体验。阅读诗歌不仅能让人享受华美的文字和恰如其分的修辞,更是读者与诗人心与心的交流,诗人把其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类在这个世界生存状况的思考,对人类所经历的痛苦的反思,以及对生活种种的探求全都传达给他的读者。并由此引发读者对问题的思考。在阐释过程中,本文将列举一些例子。虽然诗歌的本质排除了为其下定义的可能性,却留给诗人和读者无限的空间来探讨诗歌的奥妙。  相似文献   

12.
美国当代女性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通过歌颂母性,开创了20世纪中后期美国女性诗人的重要流派,即"母亲诗人"。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她自己的儿女为创作对象和创作灵感来源的诗歌;第二部分,注重思考和探索母性体验与创作力之间关系的诗歌。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母性诗歌",旨在揭示诗人创作"母性诗歌"的重要意义,即诗人通过书写母性来确定自己的诗人身份、实现自我的转变,试图从自身的"三重困境"中走出。  相似文献   

13.
诗人之死     
黄梦菲 《文教资料》2014,(31):52-53
在世纪交替的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重复发生的诗人自杀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甚至有一些人对“诗人之死”产生了过分的赞颂和推崇,发展到关注诗人超过诗歌的地步。对于诗人的自杀我们不需要过分推崇,但诗人自杀与一般人自杀是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诗人之死究竟是否具有形而上的意义,这却可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写的一首狱中诗 ,铁窗虽拘囚了诗人的身体 ,但拘囚不了诗人自由的心灵。读着这深情讴歌母爱的诗篇 ,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内心那涌动着的海涛般的情感波澜。这样的佳作值得我们用心去品读 ,用情去吟诵。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重点突出诵读对诗歌鉴赏的作用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思读 :理解诗歌的内容这首诗有叙事 ,也有抒情 ,都是作者真情的流露 ,因而内容浅显易懂。可以让学生一边小声朗读 ,一边理解大意。为了避免学生浅尝辄止 ,针对诗歌借景、借事抒情的特征 ,从第 3节诗中 ,我提出了这样三个…  相似文献   

15.
诗意生存     
诗歌是语言艺术,语言的生命就是准确和形象,所以读一些诗歌或写作一些诗歌,对训练语言是很有帮助的,而我们的作文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语言来准确表达我们的思想,来描绘身边的事物。现在同学们不愿去读诗歌,甚至很讨厌诗歌,更不用说写诗歌了。这是因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绝不是诗歌本身的错误。在这里我们向同学们介绍几位在当下诗坛较为活跃的诗人,他们有朦胧诗时期的北岛也有70年代以后出生的沈浩波,搞这样一次诗展,不为别的,就是想让同学们了解一下当下诗歌,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向诗人们学习一下语言。  相似文献   

16.
刘章诗歌有着自己独具的美学特色。今日中国绚烂的诗歌百花园中,刘章的诗歌以并不有意媚人的韶秀,展现着自己绰约的风采,喷吐着自己清幽的芬芳。刘章对诗美的追求与他的诗美特色,令人深思而又耐人寻味。 俗话说:“千人不同面”,这话对于诗人的创作来说也是一样。有一千个诗人,他们的诗歌就有着一千种面貌(这还不包括学步的或尚未成熟的诗人的创作)。一个诗人的创作所以能够具有与他人不同的特色、面貌,原因是复杂的。一般地说,这与诗人的出身、成长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诗人的性格、气质、文化教养、人生阅历、世界观、审美观、艺术欣赏经验与创作实践等诸多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江雪 《华章》2011,(32)
本篇文章围绕着泰戈尔诗歌中对于男女爱恋的描写来展开讨论.泰戈尔诗歌中的爱恋有着诗人独特思考以及哲理色彩,在诗歌中诗人为我们塑造了爱恋状态下的女性形象.而这些都与诗人自身思想与传统文化相关.  相似文献   

18.
设计背景: 人教版第11册第六单元为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次综合性学习的导读以及活动建议中这样写道: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伟大的诗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通过阅读报刊和书籍、访问他人等途径收集诗歌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然后,把诗歌分类,可以按诗人分、按内容分、按形式分,分好之后再补充一些诗歌.最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借助工具书了解大意、体会情感,在小组中推荐,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相似文献   

19.
白话诗的思考没有“五四”诗歌革命,就没有现代中国诗;而没有“破坏旧韵重造新韵”的白话自由诗的兴起,“五四”诗歌革命就是一个涵盖等于零的概念。现代诗歌史这样告诉我们。“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蒂,突然发生的,总承受着先前的遗产”。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有意义的:在古体诗与白话自由诗之间,存在着何种样式的血  相似文献   

20.
废名的诗歌单纯、朴素而又清幽淡远,从整体上传达了诗人恬静闲适、旷达空灵的心境。废名诗歌的这一特色与诗人受到禅宗影响有极大的关系。离开诗歌直接映射诗人心境这一点而对废名诗歌强作深度解读,很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