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想像力是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因素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创作与民间音乐和民族音乐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创作中融入民族性 ,是这个时期艺术创作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海顿为古典主义器乐创作确立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刻的哲理性与完美匀称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为交响乐,弦乐四重奏确立了四个乐章的组合原则;为各种声乐、器乐体裁的创作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为管弦乐队的编制组合进行了改革并确立了完整的交响乐队配器原则,为近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突破了以前作曲家把声乐体裁用来体现构思的局限,而把器乐体裁第一次带入纯世俗的艺术领域,作为作曲家用来体现哲理思想的载体。海顿堪称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  相似文献   

3.
作为西方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同时也是音乐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在当时社会启蒙运动的影响下,音乐家地位也得到提升,音乐从宗教、宫廷走向世俗,具有了个人主观意志。不仅代表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精神,成为人类共有的、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由于社会背景的渐变,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们的境遇、社会地位、他们的思想以及他们所创作音乐的风格经历了一个从海顿没有深刻精神内涵的闲适,到莫扎特个人思想情感初步个性化表达的优美、秀丽和热情,再到贝多芬充满个人主观意志和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崇高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何辉 《学周刊C版》2015,(1):25-25
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是西方音乐的两个杰出代表.古典乐派到浪漫乐派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学习古典乐派如何向浪漫乐派转变.我们会更深刻地了解欧洲音乐的发展史。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西方音乐史上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产生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是西方音乐的两个杰出代表,古典乐派到浪漫乐派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学习古典乐派如何向浪漫乐派转变,我们会更深刻地了解欧洲音乐的发展史。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西方音乐史上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产生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现代主义音乐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以后,直到今天的全部西方专业音乐创作。作为现代音乐的第一个流派是表现主义音乐。这就是奥地利的新维也纳乐派。自19世纪初期开始而往后来,德奥独唱艺术歌曲一直都是西方浪漫主义音乐中的重要一脉,包括舒伯特、勒韦、舒曼、弗朗茨、勃拉姆斯、沃尔夫、马勒、理查斯特劳斯等作曲家在内的艺术歌曲创作。而被誉为"新维也纳乐派"的是勋伯格和他的两个学生韦贝恩和贝尔格。他们各自的主要创作虽然都在各种器乐形式或歌剧等方面,但其三人音乐创作的发轫之初,却都是从德奥风格的独唱艺术歌曲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鸳鸯蝴蝶派的研究呈现出繁盛局面:一方面,研究界摒弃了五四时期对鸳鸯蝴蝶派的定论,基本澄清了对鸳鸯蝴蝶派的历史误会;另一方面,研究者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和视角来评价、阐释鸳鸯蝴蝶派。这一时期的研究取得了不凡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9.
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上海文坛的一个小说流派.本文试对新感觉派的流派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以期促进新感觉派流派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0.
G·克里木特是象征主义艺术流派"维也纳分离派"的主要代表画家.他从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果和已形成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手段,不断探索新的绘画语言.早期,他基本上是一个古典的写实主义者.中期,画风为之一变,努力摆脱写实手法而追求装饰风格;晚期,他注意从中国绘画艺术中汲取营养,融东西方绘画艺术于一体,融装饰和写实于一体,一改过去那种神秘、幽暗、阴郁的情调,而代之以华丽、明朗的格调,独创了一种"克里木特风格".但从其整个创作来看,他总是从消极方面去理解和表现人生,作品往往带有较浓的颓废色彩.  相似文献   

11.
维也纳古典交响乐派由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音乐巨匠吸取前人的音乐文化精华,不断丰富和发展,写下了交响音乐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代湘乡派散文是否能够独立成派,赞成者有之,否定者亦有之,目前尚未达成共识。然而,曾国藩及其门人的散文有自己之特色,这却是客观的事实。因此,历代学者倾其心血,对湘乡一派进行或全面或专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学衡派”研究的兴起与化界追溯自身的“人传统”的迫切愿望紧密相连。作为“新人主义”代表的“学衡派”在中国学化史上确实占有一席之地。但仔细探求其来龙去脉却发现中国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曾经确定存在的“人传统”可言。“人主义”更多地被用于指涉传统道德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钢琴演奏中,我们从业余角度欣赏,就是所谓弹奏的音色好听与否,若以专业角度分析则是听演奏者的"触键"是否能达到作品的要求,演奏出的音色能否表现出曲目所表现的韵味。"触键"也就是所谓的手指在演奏中接触琴键。本文主要通过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奏鸣曲中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古典乐派通过有力的触键,运用指尖、指腹、臂力及协调全身力量来改变音色,让我们在演奏中更能准确、规范、自如的诠释音乐及情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比较翻译科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卡特福德、奈达、威尔斯的理论,对该学派的主流思想作了归纳.指出了三人在理论上的相同点、不同点及互为补充之处,最后对这一流派的贡献及缺陷作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6.
17.
对于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论争的评价从论争发生之后就开始了,在1949年之前不同的政治立场产生了观点截然相反的评价。而在1949年以后至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国大陆,由于政治意识形态在思想领域的确立和占统治地位,对这场论争评价的观点是统一的,即批判现代评论派。90年代以后,海外学者的评价传到了大陆,大陆学者们也开始从不同的视角,而不仅仅是从政治批判的角度来评价论争,这些评价让我们对这场论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与思想史中的意义有更深入地了解。而这场论争实质上是二十年代的精英知识分子对于拯救中国的道路,即究竟是西方民主政治还是东瀛文化中的尚武精神的论争。  相似文献   

18.
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摆脱了自古以来的语言形式对等的局限性,把翻译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它是对传统"等值"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并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角。通过综述功能翻译理论的发展以及主要理论可以更有助于我们了解翻译行为的本质,使我们的翻译实践有更好的衡量标准,提高翻译水平和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9.
云间词派是明末清初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词学流派。文章从"云间三子"的生卒年、云间词风的形成及特色、云间词派的词学理论,以及有关主将陈子龙的研究等方面,对近三十年云间词派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主义派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反动政治派别,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是极端的反革命派”。对于这样一个政治派别,史学界从多方面——理论主张、经济纲领、政治口号、反动活动——进行了详尽的评述和批判。但为了进一步充实对国家主义派的研究,本文再从侧面提出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