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发行内债聚敛社会财富、筹措内战资金、进行反共反人民活动,是国民党一项重要的财经政策。尤其是南京政府建立初期更是如此。分析1927—1937年国民党政府的内债政策,有助于了解我国官僚垄断资本集团的形成及其反动本质。  相似文献   

2.
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实行了垄断的金融政策,目的是为了筹措金费,联日反共,发困难财,而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起抗日。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同志在皖南事变中争取国际舆论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四一年一月发生的皖南事变,到现在已整整四十年了。四十年前,蒋介石一手策划的抗战时期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并未能达到它的目的,其结果是国民党的地位降低和共产党的地位提高。它象征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阶级力量对比发生变动,中国共产党更加成了中国团结抗战的重要因素。事后,我党总结了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诸因素,在《中央一九四一年三月政治情报》中写道:“目前国内外的情势,已迫使蒋介石不得不暂时缓和一下这次  相似文献   

4.
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承担正面战场的对敌作战.但由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到1938年10月仅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国民党丧师失地,中国半壁河山沦于日本之手.抗战中后期,国民党政府改变了联共抗日的主张,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政治上,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政策,积极发动三次反共高潮和数起军事摩擦,妄图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军事上,把军队撤到西南和西北,消极抗战,避战观战.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使日军仅用八九个月的时间,就打通了从东北——北平——郑州——武汉——长沙——南宁——越南的陆上交通线;经济上,四大家族掠夺  相似文献   

5.
在抗日战争中,广大华侨始终关心着祖国的命运,积极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当着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恶浪的时候,他们又与国内伺胞一起,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皖南事变”前后,他们的正义呼声和爱国的行动,充分体现了海外赤子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晓以大义,反对枪口对内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对日作战还是比较努力的。但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裝力量的不断壮大,蒋介石集团就产生了恐惧和仇恨。从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他们就采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不断制造摩擦事件,并在一九三九年冬至一九四○年春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了团结、进步、抗战的方针,实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打退了这次反共高潮,使得抗日局面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两面政策,即既有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的一面,又有与日妥协反共反人民的一面。这种两面政策贯穿于整个抗日战争的始终,只是其重点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演变。明确这一问题,便能较正确地把握国共两党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白杨礼赞》是茅盾一九四一年春写的著名抒情散文,它的创作,和作者一九四○年的延安之行是分不开的。一九三八年十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后,蒋介石加紧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活动,妄图与日寇勾结,出卖祖国和民族的利益;抗战初期国共合作一度出现的蓬勃景象随之消失。在此情况下,茅盾被迫于同年底从香港辗转到了新疆,继续为抗日救亡活动奔忙。新疆毗邻陕甘宁边  相似文献   

8.
《记一辆纺车》发表于《人民文学》一九六一年第四期,曾收入作者的散文集《北极星》.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二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当时,日本帝国主义集中了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侵华兵力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伪军,对解放区加紧进行大规模"扫荡",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一方面公开派遣几十万军队对解放区包围封锁,另一方面又暗中指使大批军队投降日寇,在日寇指挥下进攻解放区.再加上当时华北各地连续发生水、旱、虫灾,致使解放区一度处于极端困难的境  相似文献   

9.
朱庆澜先生,字子桥,浙江绍兴人。生于一八七四年,死于一九四一年。早年主持军务,历任四川新军第三十三混成旅协统(相当于旅长)、第十七镇统(相当于军区首长)。辛亥革命以后,历任四川副都督、黑龙江代理都督和广东省省长等职。一九二四年以后,长期从事慈善救济工作。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曾积极募捐支持东北义勇军抗日,是个爱国将领。一九三六年任国民党政府赈务委员会委员长。一九四一年在西安病逝。  相似文献   

10.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提出了恢复生产,平衡预算,开放外汇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出售黄金,回笼法币,控制通货膨胀等经济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引发了震动朝野的"黄金风潮",国统区经济因此而全线崩溃。究其原因,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策是引发黄金风潮的根本原因,宋子文本人个性弱点也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1.
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时期。国民党政府在这一时期实施的垄断金融政策及一系列战时经济统制办法,在维持战时经济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便利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壮大。这时期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政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面提供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及经济统制的有关资料,以便考察该时期政治经济状况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日本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空前惨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向日本索取战争赔偿,成了战后中国国民党政府一项重要外交活动.国民党政府对日索赔前后经历了十余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索赔阶段 国民党政府对日索赔的准备工作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就开始了.为了清算日军侵华战争罪行,以待战后向日本索赔,1939年7月,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制定了《抗战损失调查办法》及《调查须知》,并通令各机关及地方各级政府着手调查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损害.1943年开罗会议后,对日作战各盟国都将战后对日索赔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国民党政府成立了行政院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加紧系统调查工作.1944年3月19日,参事室外交组代表黄正铭等人参照苏联对德索赔办法,草拟了《战后对日媾和条件纲  相似文献   

13.
1940年,国民党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又制造新的反共高潮.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向北移中的新四军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此后,中共中央仍然以抗日大局为重,在军事上严守自卫,在政治上坚决反击,使蒋介石在政治上陷于孤立,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  相似文献   

14.
皖南事变及其历史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一次震惊中外的反共事件。一九四一年一月,我新四军部及皖南部队九千余人奉命北移,路经皖南泾县茂林地区,遭到蒋介石调集的七个师一个旅共八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广大指战员浴血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二千余人突出重围外,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在这里,我们想就皖南事变及其历史教训作一些探讨。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皖南事变的起因与蒋介石的阴谋  相似文献   

15.
四打潭桥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2月2日,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消灭了德国精锐部队33万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由防御转入反攻。为了使中国拖住日本,也为了在战后控制中国,1943年1月,美国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平等新约”,宣布“废除”在中国的某些特权。蒋介石似乎看到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希望,为了独吞抗日胜利果实,又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作最  相似文献   

16.
1941年皖南事变中,桂系积极参予策划反共,以实力帮助蒋介石进攻新四军,这是蒋介石敢于发动此次严重反共事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次桂系积极支持蒋介石反共,除了其一贯仇视人民革命力量的反动本性之外,他们还企图借助蒋介石的军事力量把新四军从江淮地区驱逐出去,以便独占这块地盘。然而,蒋桂合作反共中又互相争夺,矛盾不断发展,桂系不得不对反共内战有所改变,以利用国共矛盾,维护自身利益。中国共产党在反对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中,正确分析了国民党各派的动态,正确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从而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为了更好地实现其国家利益,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制定了不同的对华政策。先后采取了“避免介入”、“援华制日”、“结盟抗日”、“扶蒋反共”政策。“避免介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怂恿了日本的侵略行为;“援华制日”、“结盟抗日”政策增强了中国的抗战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大大增强了国民党政府对美国的依赖;“扶蒋反共”政策为战后中国政治留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8.
苏雪林后半生的文学活动主要在台湾,这近半个世纪的写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呼应台湾当局提倡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发表大量文章提倡恢复旧伦理,实际上是为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统治提供理论根据;二是继续高举“反鲁”、“反共”大旗,响应“战斗文艺”,甘愿充当政府的文艺“纠察队”员,以帮助当局“清扫”文坛.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路线思想的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在敌后开辟一系列抗日根据地,对打败日本侵略者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党政府作为正面战场也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91年4月8日,台湾国民党当局在台北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临时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终止“动员勘乱时期”和废止《动员勘乱时期临时条款》的决议。4月30日,“总统”李登辉在记者招待会上正式宣布:自5月1日起,终止实施四十三年的“动员勘乱时期”,废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把中共定位为“大陆当局”或“中共当局”。这一行动引起了海峡两岸广大人民的密切关注,普遍希望台湾当局由此前进,进一步消除敌意,加深了解,促进交流,取得共识,为早日实现国家真正统一开创出一个新的局面。一《临时条款》是当年国民党政府反共反人民的产物,也是蒋介石既要伪装“还政于民”,实行“民主政治”,又要坚持个人独裁,对《中华民国宪法》进行补充、修正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