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豹尾”,是指文章结尾干净利落,深刻有力,耐人寻味。结尾精彩,可以深化主题,发人深思;结尾不好,就会功亏一篑。怎样才算是好的结尾呢? 一、首尾呼应,深化主题例如《白杨礼赞》的结尾: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凡事开头难”,又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动的一半”.其实,结尾又何尝不重要呢!所谓“有头无尾”、“虎头蛇尾”等,都从反面指出了“尾”的重要性.从一堂课的教学全过程来看,要使学生达到“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的境界,离开了好的结尾断不能成功.  相似文献   

3.
有首歌叫《常回家看看》,由于词曲全是真情的流露,所以听起来很感人。有趣的是,在同学们的作文里,常常见到“回家”式的结尾。他写的是在野外放风筝比赛,结尾是“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他写的是钓鱼活动,结尾是“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回家了”;他写的是上山去野炊,结尾是“我们唱着歌儿回家了”……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李渔提出的关于传奇应该怎样结尾的观点——“团圆之趣”,认为该观点是总结了中国古典戏剧的特点而提出的戏曲美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莫泊桑《项链》的情节收煞,新颖别致.它“把女主人公遭遇的悲剧性推到了新的高潮.”(人教版《教参》)小说第二部分,路瓦栽夫人在舞会上,戴着借来的项链,艳压群芳,大出风头,丢失项链后,突然从感情的沸点降到冰点,是故事的高潮。怎么在结尾又涌现“新的高潮”呢?而且这新的高潮又究竟是如何推上去的呢?其实,这新的高潮是一个“倒高潮”.“倒高潮”,“从戏剧创作手法中的‘倒高潮’一词引申而来.指剧作者故意使表面激昂慷慨的剧情最后归结为出人意料的平淡无奇或荒诞可笑的结尾,而收到讽刺幽默的效果.”(《肖伯纳传》)玛蒂尔德丢了项链,赔了五万六千法郎的巨款,便“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小  相似文献   

6.
明清两代是戏曲理论迅速发展的时期。李渔总结中国古典戏剧,特别是明清传奇的特点,提出了关于传奇应该以"团圆之趣"结尾的戏剧美学观点。虽然他在自己的戏剧创作中最终还是难免落入戏剧结尾新的俗套,但他对中国古典戏剧的理论总结和力求创新的创作实践仍将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境界提高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开头和结尾对整个书面表达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写好开头和结尾十分重要。人们常说,开头领“风骚”,结尾更要“俏”。本文就谈谈如何写好书面表达的开头与结尾。  相似文献   

8.
“梁祝”是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流传时间久远,其中“化蝶”的结局更是让人们称颂,通过对“梁祝”故事的产生及其结尾进行分析,探讨梁祝“化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用“凤头豹尾”来形容好的开头和结尾。心育活动课在设计上也需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才能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心育活动课来讲,什么样的结尾才能称得上是“豹尾”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结尾形式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得出的结论是:结尾要根据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的需要,采用行之有效、灵活多变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开头和结尾对整个书面表达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写好开头和结尾十分重要。人们常说,开头领“风骚”,结尾更要“俏”。本文就谈谈如何写好书面表达的开头与结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一篇好的文章 .同样一堂好的数学课 ,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开端 ,不断迭起的高潮 ,还要有耐人回味的结尾 .好的结尾不仅可以起到总结作用 ,还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一名在教学上有追求的数学教师应该努力探究好的课堂结尾 .数学课常用的结尾方法有 :1 概括式结尾所谓概括式结尾就是指利用较短的一段时间把这堂课的知识提纲挈领式地梳理一遍 .这种方法常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由于它简明扼要、系统完整、思路清楚 ,所以是数学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 .例如高中数学《不等…  相似文献   

12.
一提起美国作家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小说精妙的结尾,原来拯救琼珊的最后一片叶子不是真的,而是贝尔曼画上去的。人们称之为“欧·亨利式结尾”。这种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说“出人意料”,是指小说结尾没有给人平庸、直率之感,  相似文献   

13.
作文的结尾,可能会被忽视,或是因为它的位置不显眼,或是小作者在前面部分已经竭尽全力,于是结尾就草草收兵.有的作文结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机械地点题,虽然完成了“照应全文”和“点题”的任务,却收效甚微.好的结尾,点题水到渠成,让人眼前一亮.其实,作为一篇美文的一部分,结尾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学到了以下几招,会让你的作文结尾更加靓丽.  相似文献   

14.
古人常把好的文章结尾称为“豹尾”,就是说文章结尾要简明有力,使文章升华,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当考生写作时,往往考虑的是题目与开头,而结尾处草率收兵,结果落得虎头蛇尾的惨局。好的结尾会给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之感。因而,文章的结尾应考虑这样几种方法:一、首尾照应法这种结尾的特点是文章的开篇和收尾构成呼应式的统一,有开有合。如2002年浙江一考生《他们都选择了明月》的结尾:“在纸醉金迷、利益至上的社会里,我们更要摆正自己心灵的天平,用理性和智慧的砝码去称量物欲的卑微,去体量明月的可贵,作出对得起心…  相似文献   

15.
【能力定位】结尾即是文章的结局 ,好的文章结尾 ,它能充分地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使作品主题得到充分发挥。人们把好文章的结尾誉为“豹尾” ,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文章的结尾忌草率收兵 ,拖泥带水 ,不了了之。更忌结尾浅露 ,淡而无味。好文章的结尾作者无不在“严谨、自然、和谐、统一”的结构原则上 ,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出发 ,选择恰当结尾 ,给人以“余音不绝”之感。写好文章结尾是初中生写作的基本功之一 ,对于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创新精神和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具有重要作用。【要点阐释】结尾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  相似文献   

16.
何小平  曾艳 《文教资料》2007,(19):73-77
汤显祖的《牡丹亭》系明代传奇,其戏剧情节中的喜剧穿插和喜剧结尾形式,根据西方的戏剧理论解读,极易被人误读为喜剧或者正剧。本文立足于中国古典悲剧理论与西方悲剧的差异,依据中国古典悲剧的“苦乐相乘”、“悲喜交错”的民族特色的审美风格,对该剧的情节结构中喜剧穿插、喜剧结尾的悲剧内核、悲剧意蕴、悲剧效果史、悲美的语言色彩和作者的悲剧创作理念进行分析解读,以对《牡丹亭》的悲剧审美形态重新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往往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了课堂教学的导入,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结尾。但须知,课堂的结尾是整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结尾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的结尾部分常常草草收场,或者是象征性地提出一个问题,如“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等,或者是机械性地布置一下作业,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学生写作在结构上的最大毛病就是结构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之所以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痼疾,是因为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想过,写文章还要去琢磨它该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衔接,又该怎样去结尾的事.因此如何让学生“谋好篇、布好局”,结构合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李东梅 《广西教育》2012,(26):65-66
作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话强调文章开头和结尾都要精彩。不但作文,课堂教学也应如此。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犹如一篇优美的散文、一部优秀的戏剧、一场好看的电影,如果结尾设计得好,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可产生“余音绕梁”、  相似文献   

20.
留余韵是文章结尾的一种结构技法。清代顾龙振在《诗学指南》中说:“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无回。”谢榛在《四溟诗话》卷一中也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里的“高山放石”、“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诗的结尾要给读者留下思索和想象的余地。这是诗中的“留余韵”,也同样适用于短篇小说的结尾。 短篇小说留余韵常见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