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印象管理研究取向与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象管理在解释人际行为中,从最初的边缘化概念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核心概念。目前,基于印象管理对人际行为的研究很多,根据其研究取向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人格心理学研究取向,认为印象管理是稳定的人格特质或结构所致,包括社会期望理论、自我监控理论、自我呈现理论、组织中的印象管理理论等;第二,社会心理学研究取向,主要探讨互动情境与交往客体对印象管理的影响;第三,交互作用研究取向,探讨人格与互动情境的交互作用对印象管理行为的影响。印象管理领域内比较有影响的理论模型包括综合印象管理模型、自我呈现过程模型、印象管理控制论模型,它们探讨印象管理过程的组成部分及其影响因素。印象管理研究采用认知心理学研究取向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为此需要重新构念印象管理过程,以利更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成人教育教师印象管理是成人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和学生管理的特殊要求,也是教师认知和调控自我形象、提升内在素养、适应角色期待、实现社会期望的重要手段.文章在解析印象管理、教师印象管理内涵基础上,分析了成人教育教师印象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成教学生印象管理的策略与技巧,为成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印象管理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印象管理的含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印象管理现象开始受到社会心理学家的关注,在短短的半个世纪中,有关印象管理的研究在社会学、心理学、组织学、管理学等领域中得到迅速的发展。现代印象管理理论认为,印象管理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用~定的言语、行动试图操纵别人对自己的知觉以形成某种期望印象的过程,也叫印象整饬或自我呈现。印象管理是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网络教学环境是一个技术支持下的社会化空间,师生在网络环境下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只能通过技术工具与平台实现互动,师生互动是影响网络教学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学生对网络教师的印象不仅会影响他们对网络学习的满意度,而且还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网络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应学会印象管理。网络教师实施有效的印象管理有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程度,优化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师生互动效果。网络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印象管理内含印象动机与印象建构两种成分,前者是指网络教师具备主动促使学生对自己形成好印象的意识与愿望,后者是指网络教师通过适当的策略与方法展现自我形象,调整自己的行为表现,努力让学生对自己形成自己所期望的印象的过程。网络教师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基于提升"教学临场"的专业化策略、基于社交技能的社会化策略以及基于技术素养的技术性策略。针对网络教师实施印象管理的具体策略,开展实证层面的应用效果和评价研究是未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印象管理研究已经渗透到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对影响印象管理因素的阐述也众说纷纭。该文基于印象管理过程五个组成部分:印象管理动机、印象构建、自我呈现行为、印象评估及反馈调节、印象监督,对影响印象管理过程五个组成部分的因素进行了重新梳理。  相似文献   

6.
营销是表演性很强的职业.在与客户交往过程中,营销员要想塑造利于客户接纳的形象,就要采取相宜的印象管理技术对自我印象进行管理和策划.本文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来探讨对营销员的自我印象管理,并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7.
教师印象管理:内涵、结构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印象管理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向学生投射某些信息来影响学生对自己态度与看法的一种行为.教师印象管理有助于教师及时反思与调控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达到社会角色的期望.教师印象管理主要包括内修炼与外整饰两个部分,教师可通过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学生反馈效应以及消极印象修补等策略进行自身印象管理.  相似文献   

8.
营销是表演性很强的职业。在与客户交往过程中,营销员要想塑造利于客户接纳的形象,就要采取相宜的印象管理技术对自我印象进行管理和策划。本文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来探讨对营销员的自我印象管理,并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9.
论研究生辅导员的印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象管理是指个体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的印象的过程.印象管理是调节人际关系,实施组织管理的重要措施.研究生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骨干,针对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论述了研究生辅导员工作中引入印象管理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研究生辅导员实施印象管理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10.
印象管理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希望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的魅力和长处,赢得别人的认同和喜欢,得到别人积极的评价。为此,人们采取种种方式以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这种试图控制别人对自己所形成的某种印象的过程,在心理学中称为印象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恰当地运用印象管理,将有助于梳理和协调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化解冲突;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一、“多重自我比喻”与有效化解冲突“多重自我比喻”是指一个人总是很看重自己当时所处的群体的意见,当不同群体的意见明显不同时,这个人会有多个…  相似文献   

11.
应聘者印象管理是在求职面试中一种普遍现象,目的在于影响考官的评价。应聘者印象管理行为包括有三类策略:获得性策略、保护性策略及非言语策略。应聘者印象管理对面试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际吸引、动机水平和个体差异,对于面试结果会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阐述导游员印象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探讨导游员进行印象管理的动机,进而结合导游员工作实际提出了自我控制、讨好策略、预先准备、导游员应变等导游员印象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scenario‐based experiment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impression management messages, evaluations of reward allocations (fairness and responsibility) and reactions to rewards (anger, approval of manager and overall job satisfac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mpression management messages directly influence fairness and responsibility, and indirectly influence anger and approval. Specifically, justifications and enhancements increased evaluations of fairness, excuses decreased attributions of responsibility for unfair rewards, and entitling accounts increased attributions of responsibility for fair rewards. Also, justifications and enhancements indirectly decreased anger, increased approval, and increased job satisfaction through the mediating influence of fairness. Excuses and entitling accounts indirectly decreased anger and increased approval through the mediating influence of responsibility.  相似文献   

14.
导游人员在导游服务中,第一印象特别重要。导游人员的第一印象主要表现在仪表、仪容和语言等方面。提升导游人员的第一印象,需要加强导游人员的素质教育,重视导游人员的选拔与培训,通过科学管理激发导游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导游人员服务意识和积极心态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组织公民行为(OCB)成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组织公民行为是指组织成员自愿做出的、没有得到正式的报酬系统直接而明确认可的、但从整体上有助于提高组织效能的行为,包括助人行为、运动家道德、组织忠诚、组织遵从、个人首创性、公民道德、自我发展等多个维度,对组织运作有着积极作用。同时,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运作也有负面影响,如对绩效的影响还不能确定是完全有利的,并且有印象管理的嫌疑等。作为管理中的一把双刃剑,管理者应当注意识别和引导积极的组织公民行为,使之更多地发挥积极作用,警惕和抑制其消极行为。  相似文献   

16.
以徐州师范大学340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Snyder的自我监控量表个人反应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ITS)作为研究工具,探讨大学生印象整饰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自我监控总分上差异不显著;2.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自我监控总分上的差异不显著;3.不同生源地区大学生在自我监控总分上差异显著,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自我监控总分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4.大学生印象整饰水平与人际信任水平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人们凭着彼此的印象而联系,良好的人际印象是吸引他人与己交往、满足自身需要的重要因素。人际印象的建构不仅需要从"术"的方面进行印象整饰,更需要从"道"的层面开阔心胸、升华自我。在现代名争利斗的人际交往场中,老子提出的"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思想对消除人际隔阂有着现实的意义,启发世人突破自我利益的局限,以"柔弱不争"的心态建构"愚朴"、"真善"的人际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