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出来挺不好意思的,我好歹是个记者,也算是中等收入的人。可每到发工资的时候,我就特别激动。这种激动有一个曲线发展的过程。刚工作那阵,我觉得工资简直就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记得我第一次拿了工资,头一件事就是给我妈打了个电话,告诉她她儿子自个赚到钱了。拿着那几百块钱,真的是兴奋了很久。请原来的同学吃饭,给自己买了一双想了很久的耐克,然后给我奶奶寄了两百,好像也就剩得不多了,但是我一点都不难过,因为我知道,以后每个月的这个时候,我都可以拿到工资,花点算什么,下个月反正还有。现在想起来,那时候自己真的没把钱看得多重,就觉得是自己独立的表现而已。说到底,就是年轻,根本不知道钱到底是什么,它到底有多重要。拿了一年工资以后,我的兴奋劲基本上消失了。看着大家都拿工资,有比我多的,也有比我少的,觉得工资也就这么回事。反正就是用来吃饭、交房租、零用。我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慢慢在存钱了。也没什么计划,反正用不完就往银行里放。男人存钱不就是为了以后结婚买房子吗?我当时连女朋友都还没找到,对革命前途也看不太远,所以,存起钱来没什么积极性。那个时候,每个月一千多  相似文献   

2.
书缘     
曾经做过一个梦,自己站在一大堆书前,摊主对我说:“随便挑,不用钱。”我兴奋地抱了一大堆自己梦寐以求的书。谁知正乐时,梦却醒了。看着自己紧攥的手,感受着心里的余乐,我有些遗憾,梦要是真的就好了。幼儿园时,妈妈教学,每次外出回来都给我带回一大堆小人书;而每次我都会兴趣浓厚地翻着,尽管我只认识很少的字。自打那时起,我便爱上了书,并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小学的时候,我迷上了童话书,把它当成了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可是却又不那么容易得到。因为妈妈认为童话书很无聊,轻易不给我买。初中生活丰富多彩,我又“看不起”…  相似文献   

3.
郝苗苗 《出版广角》2011,(11):47-49
每一位编辑都希望自己所编辑的书不被淹没在浩瀚的书海里,而要达到这样一个效果的重要途径就是做有特色的图书。每本书都如同一个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有内涵、有特色。编辑图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了解、分析、挖掘、突出图书特色的过  相似文献   

4.
入境问书     
我有个不太好的习惯,每到朋友的家里,不去参观人家装修豪华的客厅,也不急于陪着朋友聊天,而是往往直奔朋友的书房,看看他的书架上都有些什么书.我把这个不太好的习惯称为"入境问书"."问"久了,我有个发现,就是朋友们的藏书几乎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人生中,有39年都是人家在写我,这是唯一一本我林青霞自己写林青霞的书。这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篇文章都是从我心里面涌出来的。我很希望,大家能够把我这本书,放在书桌上,或者放在书架上,或者放在床边,经过的时候,翻一翻,然后心里想着,嗯,她是我的朋友”  相似文献   

6.
入境问书     
鸣谦  红萧 《出版参考》2005,(9):49-49
我有个不太好的习惯,每到朋友的家里,不去参观人家装修豪华的客厅,也不急于陪着朋友聊天,而是往往直奔朋友的书房,看看他的书架上都有些什么书。我把这个不太好的习惯称为“入境问书”。“问”久了,我有个发现,就是朋友们的藏书几乎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7.
我做文学编辑工作三十多年,其中二十年做文学杂志,十来年专做图书,在做杂志时,也做一些书,是有选择性地做,自己觉得好就做,不好就推辞了。编的书不多,但几部获茅奖的书都是那时编的。办杂志赔钱,可我做的图书却能赚好些钱。之所以要谈做杂志的事,是因为文学杂志对文学编辑的训练非常有益,我自己的审美建立、阅  相似文献   

8.
我们虽然都是从事编辑工作的,但由于各人所担负的任务不同,各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因而各人所采取的工作方法也不一样。然而,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如何恰当地处理好编辑和作者之间的协作关系,做到作者写书、编辑编书密切配合,共同把一本书出版好!  我所采取的办法,就是紧紧依靠作者,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去完成任务。我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定路子、出点子、找毛病、提建议上。为了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这里举《高等数学学习指导》一书为例,谈谈这本书稿编辑工作的全过程。这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该书的两位作者是有较丰富教…  相似文献   

9.
读书     
我先有感觉后有思考,这本是人类共同的命运.但这一点我比别人体会得更深.我不知道五六岁以前都作了些什么,也不知道是怎样学会阅读的,我只记得我最初读过的书,以及这些书对我的影响:我连续不断地记录下对自己的认识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相似文献   

10.
央视二套开设一个专栏节目,叫“鉴宝”。就是有收藏爱好的朋友,把自己收藏的宝贝拿到节目组,由节目组邀请的知名专家进行鉴定,并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价码。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让专家告诉你,你的藏品到底能值多少钱。我家世代贫农,祖祖辈辈都未曾发达过,所以不大可能有什么“传家宝”似的物件传到我跟前。于是,我对“鉴宝”节目一向不大关注。11月15日的“鉴宝”节目我照例没看,倒是我的同事看了,只是不知她家是否有宝。两天后,我的同事兴致勃勃地告诉我,本次节目很有味道,我是应当看看的。原来,一位颇有眼光的收藏爱好者,从废纸回收的商贩手中…  相似文献   

11.
实践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要不断地去琢磨,如果一个人没有思考,我觉得他看多少书都没有用。  相似文献   

12.
胡成业 《图书馆》2002,(2):95-95
胡适说自己一生有三大喜好 ,即“读书、写作、交友”。晚年胡适在同别人谈起做学问 ,尤其是做国学类学问的方法时说过 :“每一部大书都摸过 ,以后知道要什么材料 ,才知道向什么地方找。先要把自己这一行的各种类书、字典、辞典收购起来 ,成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 ,这是要紧的工作。像历代帝王的年代 ,汉武帝、武则天都有许多年号 ,从前都是硬记的。历代帝王的年号 ,我可以记得百分之九十五六 ,哪一年号在哪一个世纪也要记住 ,我花了多少的时间 !”欧阳修有“马上、枕上、厕上”的三上功夫 ,胡适不少文字 ,很多也是在轮船上、火车上、旅馆中做出…  相似文献   

13.
央视二套有个专栏节目 ,叫“鉴宝”。就是爱好收藏的朋友 ,把自己收藏的宝贝拿到节目组 ,由节目组邀请知名专家进行鉴定 ,并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价码。说得再直白一点 ,就是让专家告诉你 ,你的藏品到底能值多少钱。我家世代贫农 ,祖祖辈辈都未曾发达过 ,所以不大可能有什么“传家宝”似的物件传到我跟前。于是 ,我对“鉴宝”节目一向不大关注。 1 1月 1 5日的“鉴宝”我照例没看 ,倒是我的同事看了 ,只是不知她家是否有宝。两天后 ,我的同事兴致勃勃地告诉我 ,本次节目很有味道 ,我是应当看看的。原来 ,一位颇有眼光的收藏爱好者 ,从废纸回收…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到法国访问,拜访过一些出版社,比如伽利玛、拉鲁思、塞伊.开始对这些出版社的情况并不了解.有次我说自己所在的出版社是家老社,已经有了40多年的历史.对方不动声色地说,我们也有200年的历史.我一听十分尴尬.为了不致再出现这种局面,以后每去一家,都要请当地朋友先详细介绍有关情况.当时我就想,应该有人编一本这方面的书.  相似文献   

15.
读书     
我先有感觉后有思考.这本是人类共同的命运。但这一点我比别人体会得更深。我不知道五六岁以前都作了些什么,也不知道是怎样学会阅读的,我只记得我最初读过的书.以及这些书对我的影响:我连续不断地记录下对自己的认识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我母亲留下了一些小说,吃过晚饭我就和父亲读这些小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书脊、索引、注释,是一本书中的“小节”,它们可能并不影响哪一本书成为杰作,可是一个严谨的出版者对于图书出版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应轻易放过的,尤其是一个有着千年图书出版史的文明古国,它所奉献给读者的每一本书都应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而不是粗糙的文化垃圾,因此图书中的“小节”也含糊不得,也大有说的必要。说书脊《现代汉语词典》关于“书脊”是这样定义的:“书籍被钉住的一边,新式装订的书脊上一般印有书名、出版机构名称等,也叫书背。”我没有学过美术,不知道书籍装帧是否有专门讲书脊的,但作为一个爱书者,我倒是很重视书籍的这一小部分,有时觉得它很重要。排列在架子里的书,这就是它的窗户,在书海中翻检,人们接触的也是书的这一部分。可惜现在不少出版社大花力气把封面打扮得  相似文献   

17.
童辰 《传媒》2002,(6):17-20
我和张胜友的谈话是在作家出版社他那间和一个普通编辑的办公室没有什么两样的屋子里进行的。就是在这间屋子里,他接待过近百家出版社的社长总编。 作家出版社为什么会成功? 从技术的层面上讲,不复杂。做出了一批好书,把书尽可能铺向每一个卖书的地方,尽可能多回款而获得利润。还要有一个好的机制,能把大家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读了陈漱渝先生主编的、近60万字的《一个都不宽恕——鲁迅和他的论敌》一书,使我更接近了鲁迅,了解了鲁迅,也为更好地读懂鲁迅找到了一把钥匙。《一个都不宽恕》是一部史料书。它汇编了鲁迅和他的论敌在历次论争中比较“完备而新颖的史料”,也就是当时双方发表在报刊上的一些论争文章。这无疑对帮助读者阅读鲁迅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9.
<正>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每个人自己小小的梦想都是中国梦,我也有一个梦想,从小到大,我就有一个兰台梦,我想成为一名兰台人,一名像司马迁一样的史官。十岁那年我跟着父母从乡下到了城里,住的地方就在泸州市档案局附近,每天当我路过档案局时,都会发现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愁眉苦脸,急急忙忙地走进档案局,  相似文献   

20.
色彩淡雅、装帧精美的《广东当代作家传略》(陈衡、袁广达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作家自己写自己(个别已故作家除外)的大书。收录747人,凡70余万字。每传,少则百余字;多则三、四千字;而大多数则在千字左右,短小精悍。此种以一个省的作家小传合集出版的书,在全国来说,尚属第一部。书前,有秦牧同志的序言;书末,有附录《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名单》。纵览一遍,可以看出这部大书有它自己的特色,那就是: 一、“我写我”,写亲身经历,材料出于第一手。700多位作家,不论老年、中年、青年,都有自己的人生旅程,社会实践,创作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