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充分证明了“质疑”的重要性。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实施“质疑”的方法,以疑引思,以思解疑,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来理解抽象理论,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既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个乐学善…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其思维活跃,学习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生疑、质疑,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  相似文献   

4.
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中国宋代哲学家、教育家、集理学之大成朱熹曾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创造、发明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够主动地、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5.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质疑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醒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须有疑,有疑而问”;“疑者,觉悟之机也”。足见疑之重要。阅读一篇文章。我们如能从中发现问题。就能挖掘文章深层的意思,把握其思想内涵,有如点燃导火线引起爆炸一样。故在教学中教给学生问疑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中国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创造、发明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学习总是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够主动地、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思”为核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教师要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就要创设条件。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学贵置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是源于质疑,质疑是创造的基础。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水平对其今后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朱熹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提,问题的确立是学生探究的动因和目标,学生如果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不能进入探究活动。因此,科学课教师要让问题成为学生探究过程的纽带,创设问题情景,设计出真实面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曾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只会提一些简单的、层次较低的问题,有的学生对某种现象产生疑问,却不能准确、清楚地将自己的问题表达出来。“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循循善诱,让学生在无疑中发掘可疑之处,并向纵深发展,养成多思多问的习惯。在学习中提倡争辩,学生有权对教学内容质疑,对已有的结论质疑;有权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利用各种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  相似文献   

12.
孔子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意为学生设置一些疑难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历史问题教学法,即教师将每节课的重、难点内容通过各种问题的形式使学生理解、掌握,并逐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历史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疑设问,然而教师把问题设计得确当得力,使之成为一门艺术信息传递给学生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绝非易事。它不是简单的提问,而是充满智慧、艺术、技巧的历史问题设计,因而必须掌握其操作的原则、方法,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13.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中小学教师感到困惑的是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难以找到合适的研究课题,许多学校往往只能由教师提供题目让学生选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可以说,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即“学问”是从“问”开始的,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的目标。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缺乏问题意识就是最大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解决的难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  相似文献   

14.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题意识是每个人探索理论和进行实践的必备品质,没有问题意识就不能更好地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陆九渊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意识是学习活动的根源和教学活动的中心,它需要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如果在教学中没有问题,就不能更好  相似文献   

15.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醒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两句话告诉我们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疑问,才会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去解决。  相似文献   

16.
古代教育家孔子日“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李政道教授指出:“我们的祖先提出了‘学问’两个字,就是要‘学问问题’,而不是‘学答’,没有问题就没有发展”.平时教学中,我们发现:没有问题的学生,是真正的问题学生.学生没有问题,往往是对知识的领会不够,无法提出所学知识中值得怀疑的东西.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笔者于十年前即新课程改革前期认为“提出问题是创新教学活动的开端和终结,  相似文献   

17.
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于教学中适当设疑,犹如清泉流入水潭,若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波无澜的死水。数学教学中运用设疑导学,无疑具有积极作用,但又不能流于形式,本文试就此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现状分析陶行知先生形象地概括“问题”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宋代学者朱熹也曾说过: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数学作为学生思维的体  相似文献   

19.
杨兰芳 《宁夏教育》2004,(12):49-50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说的就是读书时要不断的设疑质疑,方可拨动思维琴弦,点燃旺盛的求知欲。质疑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作用、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一、科学设疑,灵活解疑,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说学生读书时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产生疑问是进一步探求知识、深入理解文章的优化表现,这是好事。可就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往往这个“疑”已成为老师精心设计的陷阱,问题与答案都已预设好,教师引导学生千方百计地猜测,学生往里跳,这是“请君人瓮”式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