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西茶商兴起于明代的茶马互市,在清中期步入鼎盛,清末走向衰落。他们依地理之便,将茶叶贸易由汉、藏、蒙边境扩展到新疆、蒙古腹地以及俄国境内,之后又以茶庄为依托积极开设票号,促进了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的茶马贸易,源于唐,成于宋,而盛于明。明代的茶马贸易制度详备,互市繁荣,持续始终,成为制番、实边、裕国之“国家大经”,“制西番以控北虏之上策”;同时,“随着国力的转衰和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变通与开放的历史趋势和时代特征。因此,在古代西北茶马贸易史上,明代具有划时代的典型意义。笔者试图在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对明代茶马贸易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关于明代茶马贸易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3.
茶马贸易主要是指历史上居住在我国西北部的游牧民族用马匹与中原地区交换茶叶的一种较大规模的贸易活动。广义的茶马互市则泛指西、北少数民族用牲畜及畜产品同内地交换各种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的贸易。这些贸易基本上为封建国家所控制,即所谓“官市”;同时还出现过属民间贸易性质的“民市”和属走私性质的“私市”。本文所论大体限于狭义茶马交易中的官市贸易。它兴于唐而成于宋,至明代更臻于繁盛,入清以后渐趋衰落,乾隆中最后废止。这一制度前后存在了上千年之久,在中国经济史和民族关系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下面试就它的兴衰演变及其历史作用作以初步探索,敬祈指正。  相似文献   

4.
旱灾是明代宁夏地区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明代宁夏干旱灾害具有阶段性、频繁性、递增性、周期性、区域差异性和严重性等特征。明代宁夏干旱灾害对宁夏社会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桂越边境互市贸易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广西与越南的边境线长达1020公里,具有发展边境互市贸易独特的山水相连的地理优势、物产相济的互补优势、同源近宗的人优势和钱钞互通的货币优势。这些优越条件的有机结合,成为发展桂越边境互市贸易的强大推动力。桂越边境的互市贸易历史悠久,经历了古代的起步阶段、近代的发展阶段和当代的飞跃阶段,对两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桂越边境的互市贸易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蒙汉民族在宁夏地区的贸易活动始于永乐年间,这其中既有边外蒙古在宁夏进行的马市贸易和蒙古使臣在朝贡途中进行的贡市贸易,也有灵州“土达”与明朝进行的朝贡贸易。明中前期宁夏地区的蒙汉贸易是非定期贸易,贸易活动相当零星,而且完全由官府控制,民间贸易被严格禁止,因此,宁夏地区的蒙汉贸易长期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发展十分艰难。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明前期明蒙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明蒙之间的战争对宁夏贸易的影响很大;二是明前期宁夏边防获取战马有多种途径,而且战马供应基本得到保证,所以,明朝不敢轻言也不愿意在宁夏与蒙古发生往来联系。  相似文献   

7.
唐、五代时期中原与契丹、奚的互市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五代时期中原与契丹、奚的互市贸易发展很快。唐代,互市主要集中在缘边城市如营州、幽州、易州等地及长安进行。五代时期,契丹的势力渐强,地位也得到提高,成为中原王朝的主要贸易伙伴。五代时期互市的主要地点转到边境的云州、内地的汴京等处  相似文献   

8.
集市贸易在魏南北朝时期,可谓是在动荡中发展。总的特点,一是南方集市贸易发展步伐加快二是新闻集市--草市的出现,使集体市贸易发展进入新阶段;三是边地互市多样化;四是都城集市呈畸形发展之热。  相似文献   

9.
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互市贸易一度盛行。法律规定互市管理机构严格管理互市,稽查货物、征收商税。北宋对互市中的粮食、弓矢兵器、锦绮绫帛、青盐等商品进行限制,对官员违反互市法律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互市”的法律全力维护国家安全,以律、敕、令、格、式为表现形式,重赏法律执行者与告发者,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呈减轻趋势。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互市”的法律实施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中央政府跟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藏区进行的茶马贸易对当时西部边疆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明代是中国历史上茶马贸易最为繁荣的时期,而河州又是明代茶马贸易最为兴盛的地区。明代河州的茶马贸易繁荣为何能够繁荣起来?论文从河州特殊的地理位置,藏区对茶叶的需求,明廷抵御北元、羁縻西番的政策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隆庆时期,在经济、政治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壮大,以及其他一些有利因素的条件下,明朝通过开放海禁、“俺答封贡”使一直困绕明朝的“南倭北虏”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隆庆和议”后,明朝与蒙古右翼实现了和平贸易关系。明朝在边境设立了若干市场与蒙古右翼定期进行互市贸易,其中隆庆、万历年间的市场贸易比较活跃,最具代表性。考察明蒙边境大小贸易市场的设置时间、位置、贸易对象等对于客观认识此阶段的明蒙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隆庆年间,明朝对蒙古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封贡互市,化干戈为玉帛,从根本上改变了明朝北边防御的面貌。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时任内阁首辅的高拱做了出色的工作,改革兵部及边镇吏治,储养边才,把握把汉那吉事件契机,达成"隆庆和议",使数十年刀兵相见之北边成为明蒙互市、两族和平交往的乐土。其功惠及当时,垂训后世。  相似文献   

14.
温州自唐代作为浙东重要的海洋贸易口岸以来,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前期,政府并未沿袭宋、元在温州设置市舶司,但温州在明前期的朝贡贸易中依然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明中后期,尤其是嘉靖以后,随着朝贡贸易的衰落和私商势力的崛起,温州海上走私贸易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的芜湖榷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芜湖榷关是在明中叶后商品流通,特别是沿长江的东西贸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因芜湖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而设立。芜湖榷关在税则上有独特之处,征税范围逐步扩大。其税收增长迅速,在明末清初时曾居诸关之首,具有重要的财政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明朝在初期与海外各国均建立了友好关系,并通过朝贡贸易方式确立海外诸国与明朝的藩属关系,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空前密切,尤其是郑和七下西洋,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浙江作为明代初期重要的对外贸易基地,在中国与朝鲜和南洋诸国的交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俄木布事件”是后金统治者制造的冤案。归化城土默特蒙古经济及政教中心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满洲王朝贯彻实施其“并蒙古以敌明朝”之既定国策的必争之地。故而满洲统治者借俄木布违反贸易禁令之机,清除俺答后裔的政治势力。  相似文献   

18.
德州回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德州回族的来源主要有五:一是元明清陆续自外迁入,二是历代回回兵及其后裔,三是回回商人及其后裔,四是苏禄东王后裔的融人,五是其他民族的融人。在德州回族的形成过程中,伊斯兰教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翰的诗与元明之际的社会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翰是活动于元末明初的一位少数民族诗人,他的诗描写了他在元明易代时的失落、痛苦以及不与新王朝合作的隐逸之情和心理感受,他的诗,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少数民族诗人在社会变革时期的心灵路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