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瓜儿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瓜儿苗的地下部分根茎地瓜儿为材料,研究地瓜儿的可溶性糖、还原糖的含量.采用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含量,以蔗糖为对照品建立标准曲线,测得地瓜儿可溶性糖的含量是0.553%;采用斐林试剂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建立标准曲线,测得地瓜儿还原糖的含量是0.825%.  相似文献   

2.
该实验通过测定冠心宁注射液中的丹参酚酸类成分和糖类成分,为评价冠心宁注射液的质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进行方法学考察,测定10批冠心宁注射液的丹参酚酸和总糖的含量.结果表明,NaNO2-Al(NO3)3显色法用于测定丹参酚酸的含量;苯酚-硫酸法用于测定总糖的含量;10批冠心宁注射液中丹参酚酸和总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3.27mg.10 ml-1、969.87 mg.10 ml-1,分别占固含物的7.66%、79.60%.因此,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有效评价冠心宁注射液中80%以上的大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淀粉与碘的颜色反应与还原糖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糖的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相结合,我们测定了淀粉遇碘呈不同颜色反应阶段还原糖的含量,给出定性实验一个量化的结果。当底物淀粉浓度为2g/L,加入α-淀粉酶为0.5u/mL时,0—2.5min呈蓝色,2.5—5.5min呈紫色,5.5—13.5min呈红色,13.5min后呈无色。对应颜色变化点还原糖的分解比率分别为45%(蓝色→紫色),66%(紫色→红色),76%(红色→无色)。  相似文献   

4.
用铜离子选择电极测定蜂蜜与 SB试剂反应后剩余的二价铜离子 ,计算出蜂密中还原糖的含量。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 ,是一种可行的蜂蜜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5.
将微波加热法应用于小麦秸秆半纤维素稀硫酸催化水解过程,并与常规间壁式加热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酸浓度、原料固含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麦秸半纤维素稀酸水解制备还原糖的转化,微波加热法可有效提高原料转化率和还原糖得率.对麦秸原料和水解残余物进行了红外表征,表征结果与实验测定的原料转化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6.
四棱豆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了四棱豆各器官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其块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中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干样品中百分比)分别为31.4%、12.3%、5.2%、28.0%、14.4%和13.8%.实验表明,四棱豆可溶性总糖的含量比较丰富,其中块根的含量最丰富,达31.4%.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试验过程中,材料的选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材料的选择作一简单的分析。 1.根据实验原理,科学地选择材料。 1.1在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鉴定的原理是还原性糖与裴林试剂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在选材时,一方面考虑材料中有无还原性糖,另一方面考虑生物组织的颜色应为白色的植物组织。例题1:单子叶植物韭菜、鸢尾的叶子不宜作实验材料,原因是叶子为绿色会遮盖生成物的颜色。例题2: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但不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是因为其组织中的糖是非还原性糖。  相似文献   

8.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原理是斐林试剂(主要成份是Cu(OH)2,本实验中由NaOH与CuSO4反应生成)与还原糖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从而证实生物组织中存在还原糖。实验要求隔水加热煮沸2min左右观察颜色的变化,颜色由桔黄色→鲜红色→深棕色→砖红色→红褐色,发生了多次的演变,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比较安徽省几种药用菊花总黄酮、总酚、总糖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没食子酸、葡萄糖为对照品,对菊花中总黄酮、总酚、总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栽培类型的菊花几类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利用蒽酮硫酸法测定蜂蜜中总糖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并对其应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糖与蒽酮硫酸水溶液共热生成的蓝色络合物在624nm处吸收峰最高;水浴加热4min,加蒽酮硫酸水溶液6.5mL时,总糖的质量浓度与吸光度有很好的线性关系.通过计算对比不同种蜂蜜中总糖含量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葡萄糖等还原糖与土伦试剂的反应,通过调节反应体系的碱度,不需加热,在0℃以上即可快速制得银镜,克服了冬季加热不便的弊端,并节约了能源。  相似文献   

12.
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是国家标准方法。方法中使用G4滤液漏斗分离氧化亚铜,本在该方法基础上做以改进,采用离心分离法分离氧化亚铜。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操作简便,氧化亚铜与空气接触的机会相对减少,而且样品及试剂用量也大大减少,当糖含量在1.0~5.0mg之间时,所消耗的高锰酸钾毫升数与糖含量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不用查表,可直接计算糖的含量,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3.
茶叶细胞壁总糖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细胞壁经72%H_2SO_4处理三小时后,用水稀释成农度为1mol·dm~(-3)LH_2SO_4溶液,热回流水解12小时以上,再经BaCO_3固体中和、过滤、减压浓缩到小体积并定容到一定的准确体积。按硫酸-酚法(490nm)测得茶叶细胞壁总糖含量为35.8%。本法为测定植物细胞壁总糖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测定益母草中多糖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水杨酸法测定还原性单糖的含量和水解后的总糖含量 ,从而间接测出益母草中的多糖含量。结果 :糖浓度 5~ 4 0ug在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益母草中多糖含量为 (31.16± 0 .2 3) % ,平均回收率为 98.92 %。RSD=2 .2 5 %。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并且消除了样品中还原性单糖对多糖含量测定的影响 ,该方法特别适合于含有单糖的样品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传统重量分析方法费时费电的问题,采用微波加热技术代替传统的灼烧方法,对二水合氯化钡中钡含量进行了测定。确定了微波加热样品至恒量的实验条件为:功率700W,一次放入5个样本,加热13min。用F检验和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没有显著性差异。该方法具有快速、省电、操作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还原糖检测中遇到的3个疑难问题,结果表明:①以斐林试剂检测白萝卜、洋葱、茭白等植物组织中的还原糖生成的非砖红色沉淀是Cu2O;②含有色素的植物组织样液在与斐林试剂反应前后,样液的颜色和状态有明显的区别,说明可以采用有色植物组织作为可溶性还原糖检测的实验材料;③利用粉末衍射技术对抗坏血酸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的沉淀进行分析,生成的沉淀物为高纯度Cu2O,证实植物组织样液中的抗坏血酸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检测的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按新的国家标准对药食两用植物马齿苋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在体外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粗纤维、淀粉、还原糖、脂肪分别按GB/T5009.10-2003、GB/T5009.9-2003、GB/T5009.3-2003、GB/T5009.6-2003方法测定。对不同的提取部位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Fenton法测定对氧自由基与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马齿苋以干品计,粗纤维、淀粉、还原糖、脂肪含量分别为21.3%、4.6%(酶法测定)、3%、1.9%(直接酸水解法)。其水提取部位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强的作用。结论:马齿苋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食用植物,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刺五加茎叶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多种试剂及仪器,分析刺五加叶中氨基酸、无机元素、总糖、黄酮的含量.结果测定出了刺五加中氨基酸、无机元素、总糖、黄酮的含量,为刺五加质量控制新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属于分析化学重量分析实验 ,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准确测定了氯化钡中结晶水的含量。与传统实验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有较高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还可以大大缩短测定时间 ,提高测定效率 ,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分析方法。本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新型加热设备初步从事化学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烘烤对烟叶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温湿度全自控小型电烤箱,用两种烘烤方法对烤烟品种K326的优质烟叶进行烘烤,并对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进行全程追踪,结果表明:1.烤后烟叶还原糖、总糖平均增加分别达到约4倍和5倍,其中以下部叶增加的幅度最大,上部叶次之,中部叶最小.与糖含量相反,淀粉含量平均降低79%左右,其中减少幅度以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2.烟叶糖含量的变化主要集中在烘烤0~96h完成,呈现急剧增加趋势.而烟叶的淀粉含量几乎在烘烤0~72h快速下降到最低点,其中下部叶比中、上部叶提前约24h完成.3.烘烤过程中适当延长变黄期有利于糖分的充分消耗,适当延长定色期也对进一步降低糖含量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