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高窟晚唐龛内屏风画的题材内容赵秀荣一前言敦煌莫高窟唐代是开凿洞窟的鼎盛时期,壁画出现了许多新形式和新内容。窟内西壁龛内屏风画始于盛唐,晚唐趋于尾声。晚唐开窟71个,龛内屏风画破坏严重,除残毁外,还有一些被后代绘画履盖,目前龛内屏风画较清楚的只有27...  相似文献   

2.
吐蕃占领时期莫高窟洞窟的分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吐蕃占领时期莫高窟洞窟的分期研究樊锦诗,赵青兰公元八世纪八十年代至九世纪四十年代为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此时的敦煌佛教并未因政权交替而稍减,佛教及佛教艺术且有了相当的发展,莫高窟的开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就是在前人对莫高窟唐前期洞窟的分期研究之后,...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莫高窟洞窟内微气流的运动规律,2014年9月对第131窟、第138窟及第172窟的窟内温湿度及气流速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洞窟内气流速度分布范围为0.15-0.3m/s,与温差呈正比,与距门的距离呈反比;夜间,洞窟内气流分布具有特殊性。本研究初步验证了洞窟内气流符合热压通风原理,并提出了洞窟内通风有可能还受莫高窟周边自然环境影响的猜想。  相似文献   

4.
莫高窟北朝洞窟中的本生、因缘故事画是洞窟壁画的主要题材之一。经过多年研究,其内容大多已查明,但仍有少数壁画内容待考,有的壁画内容也还存在不同意见。这些内容不明或有歧异看法的画面,多属单情节的单幅壁画,画面情节简单,加之面积较小,易被人们忽略。随着石窟研究工作的深入,特别是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丰富的本生、因缘故事画,半数以上已考证出具体内容。这为我们对莫高窟北朝洞窟的本生、因缘故事画进行比较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经过对北朝洞窟中六幅本生、因缘故事画的画面情节的辨识考查,结合佛典记载,现仅就其内容,提出初步看法,供研究参考。至此,奠高窟北朝洞窟中的本生、因缘故事画的内容已基本考证出来,具体情况参见文后附表。本文补考的六幅壁画是:  相似文献   

5.
游客流量对莫高窟洞窟内小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大小和形制基本相同的开放和不开放两个洞窟进行了游客流量对洞窟小环境的影响监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开放洞窟第320窟,洞窟内的小环境比较稳定,温度在12℃-15℃之间,相对湿度在20%-25%之间.而在开放洞窟328窟内,在旅游旺季随着游客分批进入洞窟,在窟内停留5~6分钟,洞窟温度相应上升3℃~10℃,相对湿度变化差值会有RH10%~RH20%的波动,这样的洞窟环境需要6~12小时才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刘菲 《文教资料》2014,(13):58-59
敦煌莫高窟洞窟文化是我国古代洞壁建筑、佛教文化、壁画文化三位一体的集中体现,其中蕴含的佛教文化与建筑人物信息,为世人展现了一个辉煌的南北朝时期。本文对敦煌莫高窟洞窟涵盖的佛教文化、建筑文化和人物画像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通过新发现于莫高窟第359窟的供养人画像题记的释读,表明该洞窟为吐蕃统治时期粟特九姓胡人石姓家族营建的功德窟。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就供养像所反映的服饰新现象、洞窟功德主、粟特胡人对吐蕃统治的态度等问题作了探讨,最后回答了作为吐蕃期洞窟的特例第359窟供养人画像大量集中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莫高窟十六国时期洞窟的颜料使用特征及颜色分布王军虎,宋大康,李军(敦煌研究院)MichelSchilling(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一、前言莫高窟创建于十六国时期(公元366-公元534年),现存该时期开凿的洞窟有七个,即:267、268、269、27...  相似文献   

9.
三件莫高窟洞窟营造文书述略马德一《李庭光碑》及其年代唐朝时代的敦煌莫高窟营造史上,活跃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陇西李氏。他们不仅在莫高窟留下了象332、148等这样在内容和艺术等方面有代表性的大型洞窟,也为我们保存了有关莫高窟营造历史的宝贵资料,如已广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探讨唐前期洞窟的形制和题材布局的特点及其变化,以前人对莫高窟唐代洞窟的断代和分期的研究成果为起点,以纪年洞窟为标尺,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唐前期洞窟的时代试作进一步的探讨。一、洞窟形制。唐代前期134个洞窟,分作六型十五式:一型,四壁一龛窟,95个,约占唐前期全部洞窟的五分之四。其下又分为凸字形双层龛、浅方龛、浅圆券形佛坛龛、敞口龛、盝顶帐形龛等六式;二型,佛坛窟,下分三式;三型,中心柱窟,下分四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莫高窟第359窟西壁龛内屏风画表现的并不是《药师经》中"九横死"的内容,而是依《观音经》内容所绘,主要表现"观音救诸难"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推论本窟屏风画与西披画面相组合,共同表达了对《法华经》的信仰。  相似文献   

12.
<正>2010年7月21日至24日,由敦煌研究院主办,在莫高窟举办了"2010敦煌论坛:吐蕃时期敦煌石窟艺术国际研讨会",来自日本、法国、瑞士、新加坡、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等三十多家高校和专门研究机构的近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45篇,其中绝大多数论文在大会中都有宣读,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敦煌学、藏学、民族学、考古学、佛学、艺术学界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3.
敦煌莫高窟洞窟现状调查与病害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玉 《家教指南》2005,(6):113-117
本文根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程序表"制定的"现状调查和洞窟选择程序",通过对敦煌莫高窟492个有艺术品的洞窟的详细调查,对其保存现状、病害种类进行分类、统计,从而得知,在492个洞窟中,基本稳定的247个,有病害的245个,其中有活动性病害的90个.有病害的洞窟中,酥碱的61个,龟裂、起甲的82个,烟熏的47个、霉变的7个.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莫高窟第61窟《佛传·涅槃图》作了图像解读,并从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中发现一件莫高窟第61窟《佛传·涅槃图》榜题底稿抄件,即S.4270V《涅槃经变榜题底稿抄件》。本文最后对莫高窟第61窟《佛传·涅槃图》与莫高窟第148窟《涅槃经变》的渊源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敦煌莫高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艺术明珠,是两千年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镇,她有着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历经仓(氵桑),年久失修,再加上人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窟内的壁画和彩塑产生程度不同的病害,研究如何对这一伟大的文化遗产进行科学保护是十分重要的。在莫高窟的某些洞窟内,有种常人嗅觉易闻出的难闻气味,例如152,454,186、246、458、171、205窟等。当紧闭的窟门长时间关闭。偶尔被打开时,这种气味扑面而来,简直令人窒息,洞窟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气味?气味的成份是什么?这些气体对壁画是否有危害?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保护人员的心中,成为洞窟保护工作中的一个谜。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莫高窟壁画由于赋存环境改变而引发病害深度恶化的风险,本文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间的监测数据,分析在突发性强降雨条件下,崖体同层、大小与形制相似的开放洞窟和不开放洞窟微环境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研究表明,强降雨对窟内温度影响较小,但相对湿度出现了较大波动,具有时间滞后性.开放洞窟和不开放洞窟相比,相对湿度波动频率更明显,滞后时间均为10小时,要持续7小时才可达到另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洞窟管理者及调度人员合理安排洞窟排查时间及游客参观时间,并为决策者制订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吐蕃周边交通的研究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向来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而且研究内容主要以“唐蕃古道”为主。笔者对古今吐蕃周边交通方面的资料作了一个全面的梳理,对吐蕃周边的交通进行了重新认识,并希望以后对吐蕃周边交通的研究能够打破单一的“唐蕃古道”研究,而在吐蕃通往西域的道路、吐蕃通往南蛮的道路、吐蕃通往印度的道路、吐蕃通往中亚的道路都有系统性的研究,从而对吐蕃王朝时期的交通和文化有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吐蕃时期文献浅议索黛吐蕃时期的藏文文献,包括新疆出土的竹木简牍、敦煌藏文文书写卷和吐蕃本土的金石铭刻三个部分,对研究八、九、十世纪吐蕃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生产关系以及藏族与周边民族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一、竹木简牍绝大部分在新疆南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   

20.
曾被敦煌文物研究所漏编而现存需要补编的33个窟龛,虽然大多数无壁画,无塑像,残破程度不同,但是作为古代遗迹,它们仍有一定的考古学价值,有必要全面地、客观地予以编号公布.本文便是对这些窟龛的编号和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