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书评文丛》第一辑(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颇得书界好评。读了伍杰的总序《书香盈野》,对这套丛书垂涎已久,却无法觅读。第二辑近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仍是四本,作者也只替换了一人。这次承责任编辑高信同志和作者之一(也是第一辑的责编)王建辉同志见赠,得以手拥全璧。置于案头,办公之间,抽读几篇,渐渐浏鉴一过,既嗟叹书评事业的艰难和书评家的寥寥,也对几位作者  相似文献   

2.
繁荣书评促进出版──试评《我的书评观与书评》赵小燕自己虽然是个编辑,但过去并没有系统地研究、探讨过有关图书评论的问题,更没有涉足过书评的理论问题,仅仅有过非常功利性的想法:编辑出版一本书后,希望有文章说说好话,造造舆论,以便把书发得多一些。自从读过伍...  相似文献   

3.
伍杰等编《李长之书评》由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该书为书评界提供了一本书评典范作品,同时该书又为读者阅读李长之书评提供了一本导读善本。  相似文献   

4.
书评可以扩大书的影响,书评可以帮助读者选书,书评可以提高图书质量,书评是联系出版社、作者、读者之间的纽带,优秀书评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一本书的价值,书评有助于党的出版方针的贯彻执行。在此向您推荐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书评例话》一书。本书精选了《图书宣传评论与编辑工作》、《图书评论的理论与写作》等评论文章,对出版工作者具有实用价值。本书的读者对象:新闻、出版工作者、从事理论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的有关师生。本书由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吴道弘同志撰  相似文献   

5.
最近出版的北京大学孟昭晋教授的《书评概论》一书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全书结构完整,既是一本论述书评理论的专著,也是一本理想的教材。全书除正文7章外,还有《中外书评作品选读》、《课程教学法献议》两个附录和“参考征引书目”,更值一提的是作者还编了一个此书的“人名/主题索引”,不仅便于读者查检,而且也为其他教材、学术著作的出版开了先河,因为“索引少”是中国大陆书籍出版的通病。 该书之结构特点,首先是它提供的《中外书评作品选读》省去了查找原文作品的时间,可以使读者更好地领会正文中的分析文字;其次是《课程教学法献议》使“书评”课的讲授易于为人们按受、掌握:再其次是书后所附之“索引”,免去了读者查找标注之苦,例如笔者在研究作者与  相似文献   

6.
书评,是一本书好坏与否的最直接的评价,也是读者决定是否购买这一本书的很重要的参照.在书评建设方面,美国走在世界前列.比较著名的有《纽约时报》《出版商周刊》《商业周刊》等杂志,还有《洛杉矶时报》《波士顿环球报》,以及其他书评网站.  相似文献   

7.
借全国书评研讨会在昆明召开的机会,《中国图书评论》编辑部请大家来此小聚,中心议题是“书评作者谈书评”。我国现已成为世界十大出版国之一,每年流通的图书上亿册。好书需要推荐,坏书需要批评,读者需要引导,信息需要反馈。可以说,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图书评论。有人把书评与著述、出版、阅读并列为不可缺一的四种力量,这既是社会文化运动的必然趋势,也是文化系统有序程度的重要标志。遗憾的是,目前社会上对书评重视不够,有的人对书评功能发生怀疑,有的人对书评文章算不算学术论文产生疑义,对中国有没有书评家不敢肯定。在我看来,不要把“家”看得那么神秘,在座的各位书评骨干就是我们所说的广义书评家。李兴武同志新近出版的一部30万字的《当代西方美学思潮评述》,也可以说是对近年来引进的西方美学著作的总体书评;王建辉同志写的《书评散论》,就是一部形散而神不散的书评理论专著。汪诚同志多年来为书评奔走呼吁,足可称为书评活动家。我们今天邀请各位畅谈,一方面要向我们的读者推荐一批书评家、书评骨干,同时也愿通过我们的刊物传递你们对书评的感受、意见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书评事业的繁荣──喜读《书评学》毛鹏多年来,徐柏容同志致力于编辑出版有关学科的理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在,继《书籍编辑学》、《杂志编辑学》之后,他的这本新著《书评学》又问世了,捧读之余,受益良多,不揣浅陋,为之嘤鸣,以求友声。这本《书评学》...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繁荣时期,创作的催生使书评迎来了黄金时代。《大公报·文艺》(以下简称《文艺》)就是一个使书评在当时得到最大发展的理想园地。本文试图通过《文艺》与书评的密切关系来追寻一下书评在30年代短暂而迅速发展、成熟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盛韵 《编辑学刊》2012,(4):56-59
《纽约书评》是美国知识界的必读,创办半世纪以来,定义了美国甚至英语世界的智性讨论。本文介绍了《纽约书评》的创刊缘起、办刊立场与风格以及经营与发行方面的特色。"至死方休"是《纽约书评》的一个鲜明特色,总编、特约漫画家和核心作者为之奉献一生,读者一读也是一辈子。对作者群、对刊物内容的极致追求也成就了《纽约书评》稳定的读者和盈利。  相似文献   

11.
本来我早已不是大学生了,但是,看到周新华同志的《大学生书评的心理障碍》(《中国图书评论》1991年第5期)一文后,我不得不拿起笔来,为大学生说几句。  相似文献   

12.
《新京报书评》周刊自2003年创办以来,既曾经历传统书评媒体发展的黄金阶段,又在新媒体时代独力探索,努力尝试一条传统书评媒体在当下的可能发展路径。2014年11月,《新京报书评》周刊最传统的产品——年度好书评选的提名书单和获奖书单在微信平台被阅读58万次,并获得《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几十个主流微信平台的转发,已经成为微信平台兴起之后最具传播力的传统书评媒体。本文试图通过对《新京报书评》周刊的历史发展和转型历程,分析传统书评媒体在当下的传播之道。  相似文献   

13.
书评奇葩争芳斗艳──读《中国书评精选评析》李夏随着出版事业的繁荣,书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越来越突出了。它对于交流图书信息,繁荣学术阵地,增进文化积累,都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推进书评工作,提高书评质量,有必要回顾书评的历史,撷取书评史上的经典著作以昭示后...  相似文献   

14.
说起英国的书评文化,人们不得不提起《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简称TLS)和《伦敦书评杂志》。 TLS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人文性书评及文化杂志,创刊于1902年,以周刊形式出版。它的编辑与业务独立于《泰晤士报》,自成体系,由自设的“《泰晤士报》增刊公司”经营,经营范围上还有书  相似文献   

15.
美国最有影响的图书评论报纸《纽约时报书评》在3月6日一期中首次刊发了对电子出版物的长篇书评,这部电子出版物是微软公司出版的《微软艺术画廊:伦敦国家画廊收藏品》。该报的编辑说使用和阅读CD—ROM的读者越来越多,刊发此类书评是为了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这标志着书评的定义和范围扩大了。  相似文献   

16.
(一) 最近读到一篇书评,是关于《图书馆工作概要》一书的(见《黑龙江图书馆》1981年6月第1—2期合刊)。我也看过这本书,它确是一本简明的较好的图书馆学基础知识书。读了书评,又有所启发.只是感到书评中的某些说法,正是对此书大加赞赏的地方,而并不符合原书的本意。如书评认为,此书是“比较‘新’的”,“新”的“最明显的一点”,  相似文献   

17.
美国《纽约时报书评》版最近推出百年纪念专刊,精选不同年代名家名著的书评,汇编成120页的周报,入选的书评大都评的经典名著。其中有康拉德的《吉姆爷》,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盖伊斯的《尤利西斯》,费兹杰罗的《大亨小传》,福斯特的《印度之旅》,史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海明威的《战地钟声》。还有70年代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几位大师的作品,如马奎斯的《百年孤寂》,莫利森的《所罗  相似文献   

18.
胡适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化大师中,对书评提倡最力、写作最勤的一个。据不完全统计,胡适撰文评论过的图书在130种以上。《胡适书评序跋集》使我们得以一览这位学问家兼书评家的书评文字的风采。那么,他的书评特点究竟何在呢?  相似文献   

19.
1985年,徐召勋教授为安徽大学的图书馆学专业和出版发行专业开设《书评学概论》课程,这在全国高校中尚属首次。之后,他把讲稿的一部分整理成书,题名《书评和书评学》由安徽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十年来,徐召勋教授大力提倡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书评学,并身体力行,《书评学概论》就是他创造性地进行研究的成果。这部专著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论述了书评学的基本理论,构筑了书评学理论大厦的基本框架,绘制了书评学这个新兴学科的总体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评发展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书评写作生涯令我对中国书评的现状有较多了解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的一点拙见可以对中国书评的发展有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