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宋代的《考工记》研究,一方面是籍《周礼》研究而进行,一方面是对之进行专门研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出现多部以《考工记》命名的研究专著;以图注解《考工记》的成果开始出现;受宋学的影响,多攻击汉学,自成一说;注重《考工记》的普及推广。宋代《考工记》研究不仅保存了重要的文献资料,而且有助于宋代科技史的研究,在《考工记》研究史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刘晓  周明星 《职教论坛》2007,(23):62-64
《考工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科技专著,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书中保留了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它不但在艺术史、工艺学等学科方面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同时也在职业教育方面,特别是职业分类、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培训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文献,对现代职业教育研究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4.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所记工艺分六类三十个工种,包括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等,分别记述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制陶和城市规划等内容。《考工记》各种时空词语之间有序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多层、多向、往复不断的网络,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5.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也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声学理论记载。本文在全面整理《考工记》乐钟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1](19-24)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乐钟词语关系。文中概括《考工记》乐钟词语系统的层次性、关联性、有序性三大特征,提出《考工记》乐钟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6.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誊文献,也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声学理论记栽.本文在全面整理<考工记>乐钟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Dichotomy or Sememe)[1],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乐钟词语关系.文中概括<考工记>乐钟词语系统的层次性、关联性、有序性三大特征,提出<考工记>乐钟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7.
《考工记》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首先介绍了《考工记》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科技地位,以及研究《考工记》对于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之后,文章具体分析了《考工记》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意义。本文拟通过对《考工记》进行分析,探索该书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分析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考工记》记载了我国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精神追求天人合一、五行生胜的审美观念;在器物形制的设计上广泛运用仿生学原理,注重器物的文化价值;在设色规范上讲究颜色的独立性和互补性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美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考工记》色彩词语系统具有层次性、关联性、有序性三大特征,《考工记》色彩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其《玉人》篇是中国最早的玉器理论记载。文章在全面整理《考工记》玉器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概括《考工记》玉器词语系统的层次性、关联性、有序性三大特征,提出《考工记》玉器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1.
南宋学者陆九渊所做的《荆国王文公祠堂记》一文,在对王安石及其领导的熙宁变法进行评价的同时,围绕儒家的“经世致用”思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反对肤浅的实用主义。正如著名物理学家陈佳洱教授曾经针对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实用化”倾向专门撰写《“实用化”倾向妨碍科学创新》文予以分析批判一样,指出了这种倾向对于科学研究的危害。这对我们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后辈学人来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济公在南宋只是一个凡僧,其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被赋予了神异色彩,到清代演变成神通广大的知觉罗汉。记载济公事迹的文本,也经历了铭文、话本、章回小说的演变。济公一身兼具多重性格特征,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异僧”形象,几乎都能在他身上找到影子。本文试从济公小说的演变和济公形象两方面作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许尚枢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4):12-17,27
济公是一位力促社会和谐发展的践行者,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物与人之间、自我身心之间的关系时,都贯穿着一个"和"字。济公和谐文化以"戒恶扬善,慈悲度人,和乐处世,无我利他"的济公精神为核心理念,是对佛教教义、家族风尚和天台民风"四气"(硬气、灵气、侠气、和气)的继承和发扬。对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人文意蕴,必当以人为本。司马迁《史记》“太史公曰”将个体作为置于特定的历史时代、特殊的人物个性下,以特别磊落的史家胸怀作了辩证人文的观照。其可谓是认知和弘扬人文精神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文化寻根要找出一个本初之根,越是原始的越接近文化之根。文化之根包括优根和劣根,文化优根滋养了合和文化,使它孕育出了早期文明而先进的中华民族;文化劣根则由专制文化体现出来。游本昌版济公影视剧反映出了鲜明的寻根意识,表现为继承优根,呈现合和文化的景观;抛弃劣根,摆脱专制文化的因袭。影视剧中各阶层的人们追寻合和文化主张的真善美,反省并摒弃专制文化潜藏的假丑恶。  相似文献   

16.
《考工记》的年代、作者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作者绝非一人.他介绍了先秦时期"百工"30个工种的制作技术,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部奇书,对人类二千余年的科技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探索世界的两种方式,都来源于社会实践,都必须运用想象力,发挥创造力。人类对艺术与科学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不但可行,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代艺术走向繁荣、不断变革的有效推动力。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能够促进彼此的发展,更好地造福人类。科技进步促使艺术更加大众化、多元化、时尚化,充满激情和欲望的艺术实践为科技创新带来灵感和快乐体验,有利于人类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罗洁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6):153-154
交叉学科亦即学科有机综合,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主流。当前美术交叉学科发展已经成为美术学科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向。分析了这一现象出现的内外部原因,并阐述了美术这一概念自身包容性;美术领域的扩大;美术理论实践选择;社会多元标准和美术学科自身发展需要等原因对当前美术理论向交叉学科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