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性别是人类最基本的属性之一,汉语中人们对人的性别的认识隐喻投射到动植物及无生命世界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家庭认知模式的泛化、强弱模式的联想、物的人格化与人的物化.  相似文献   

2.
英汉语人体隐喻化认知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体概念域到非人体概念域的投射主要是结构功能型的投射,英汉两种语言大致相同。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各自的语言形态等方面的不同。人体隐喻化认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呈现出不同的优势分布。英汉两个民族在认识自身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机制,经过英汉这两种不同语言的过虑,去认识世界时,便对世界做出了不完全相同的切割和处理。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历史发展中,人体词语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如系统性强,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可以连用,表示人体某一部分的词语可以表示该部分所在的整体等。  相似文献   

4.
性别是人类最基本的属性之一,汉语中人们对人的性别的认识隐喻投射到动植物及无生命世界的现象,主要表现三个方面:家庭认知模式的泛化、强弱模式的联想、物的人格化与人的物化。  相似文献   

5.
人体五官词语在各种语言中都是普遍存在的。汉语和越南语中的人体五官词语的表达既有着民族的共性,也有民族的个性。通过异同分析,体现出中越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单新荣 《英语辅导》2010,(2):138-140
人类的基本活动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基本范畴词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础,人们通过转喻、隐喻来认知抽象的概念和事物。人体词语属于基本范畴词语,具有转喻、隐喻能力。本文从人体词语组合认知、情感认知、场景认知、动作认知等方面,研究其在认知域中转喻与隐喻的互动,阐释人体词语的转喻和隐喻的连续体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汉语中有很多以人体部位名称指称事物、阐明事理的语汇,它们以各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出现,或词,或成语,或警句、民谚、格言、惯用语等,而且从头到脚,从衣饰到行为动作,几乎无所不包。大致罗列一下,基本有下面几类:(一)以人体不同部位的名称为语素,采用拟人方式构成事物的概念名称。如:山头 枝头 首都 山顶 树顶 龙头 针眼 炮眼 泉眼 枪眼壶嘴 壶肚 壶口 喷嘴 窗口 路口 山口 风口 谷口 门口锯齿 轮齿 书眉 火舌 帽舌 项目 水喉 车身 河身 圆心中心 鼎足 山腰 山脚 山腹 山脊 山脉 瓶颈 瓶口 瓶腹针鼻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包"为例,以<说文解字>中"包"的解释为基点,利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和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理论,分析了"包"字是如何以原始图式为基础,分别投向不同的认知域,形成具有不同词性的词语的.  相似文献   

9.
论人体词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体词语为一种符号,牢牢保留着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而对具有转义用法的人体词语的化内涵进行解析,使隐藏于人体词语符号中丰富的化意义显出来,隐喻,这种诗性智慧赋予了汉语人体词语滋生新义的生机,把自然人格比,以人为中心看待万物,是人体词语产生的认知基础,而化类推、精神类推是促使人体词语滋生和扩张的化力量。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的角度讨论了英语中词语的隐喻投射,并根据隐喻认知的原域和目标的理论,详细分析了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中英语词语的隐喻投射现象。  相似文献   

11.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体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重要工具。在旅游风景的欣赏过程,当旅游者作为欣赏主体去体验和感悟风景客体时,旅游者会借助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来欣赏和领悟风景的美。以始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相似性为理据,始源域身体场的特征映射到目的域山水风景中,形成山水风景是身体这一隐喻。通过身体隐喻来欣赏和感悟山水风景,使人更能体验到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和悦志悦神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赵玉荣 《高教论坛》2006,(5):149-151
本文认为传统隐喻是在日常语言和思维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一方面反映人类的认知成果,体现人类思维的共性;而同时,又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可以表现民族文化的特色。因此本文以大量的例证对英汉传统隐喻共性与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试图揭示它们所代表的英汉民族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现代隐喻研究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活动。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人类最早是通过人体隐喻认知和表述客观世界的,人体隐喻是原始人类的一种最普遍的思维方式。对英汉民族语言和思维上的共性和差异的研究,证明人体在人类的语言和思维中的确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同时,这项研究对英汉语的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模糊语言在人类社会的交际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从生态学层面挖掘模糊语言之深蕴,此既为时代计,亦为模糊语言传承计。模糊语言的生态学隐喻,即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解释模糊语言。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在于运动性、多样性和适应选择性,依此生态之理来研读模糊语言,意味着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或者纲领。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与时间的顺序性有关的隐喻大多使用时间在动的隐喻模式。在同一种隐喻模式中,由于观察角度的转换而造成了"前"来"往"等既能表示过去也能表示未来。时间隐喻模式中的这种观察角度的转换来源于空间隐喻模式中类似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在隐喻的系统性这一框架内,从基础隐喻及派生隐喻的角度,探讨Newmark的隐喻翻译法的具体应用,最终发现两种语言之间基础隐喻的一致性与冲突性与隐喻翻译方法的选择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教育史研究的新兴领域,教育身体史致力于研究历史上教育参与者的身体活动与教育理念、制度、实践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当前,教育身体史研究主题涵盖了身体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文化面向中身体的动态或静态表现;就研究对象而言,研究者更关注教育中的女性与儿童身体。同时,注重对于实物、影像等新史料的发掘与利用,基于福柯规训理论、知觉现象学和具身认知理论,采用隐喻、文本解读、话语分析和影像分析等方法展开研究。未来的教育身体史研究,应该警惕“身体”的模糊性,使相关研究从混沌走向清晰;应该注意对身体进行恰当深描,避免“抑身”或“扬身”的极端失重;在拓展跨学科研究与合作的同时,也要坚守身体史研究的教育立场。  相似文献   

18.
英汉语中有大量人体隐喻词。其中,部分人体名词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逐渐被引申到了表空间关系的语法范畴,产生了语法化现象。分析英汉语语料后,发现两者都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人体域到物体域的隐喻阶段;(2)成为表示方位的名词;(3)最后语法化为表示空间关系的语法标记。产生此语法化现象的内部语义条件在于该人体名词的空间意义得到突显,其外部条件在于人们的语用需求。不同之处在于:英语中人体名词其相应的空间关系主要由副词和介词来体现;而汉语中,则主要集中在方位词。  相似文献   

19.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是人类某一经验领域到另一经验领域的投射,人类的语言从本质上讲就是隐喻的。以英汉两种语言中与动物有关的一些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揭示这两种语言的隐喻既有普遍性又存在着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0.
Lakoff&Johnson在“metaphor we live by”中将隐喻分为三大类:结构性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性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s)、本体性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意在帮助人们分析隐喻意义形成的过程和方式。在中国A股市场上,股市语言丰富多彩且形象生动,大多利用隐喻这一认知方式来描述股市中的各种概念。文中作者拟从Lakoff&Johson对隐喻的三大分类的角度出发,对股市语言中的隐喻以及股市语言被用做始源域来隐喻生活中的其他概念进行探究,以期找出其隐喻使用和存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