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月光曲》是统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笔者在教学中,呈现了两处亮点。亮点一:借助白板的绘图功能创设演示情境,依图背诵,高效“内化”,突破教学难点。《月光曲》中描写穷兄妹俩听着贝多芬的钢琴曲被陶醉产生丰富联想的一段是本文的一个高潮部分。兄妹俩的情感随着波光粼粼的大海的变化而跌宕起伏。这些环境描写的语句,意境、语言都非常优美,  相似文献   

2.
笔者前不久听了《月光曲》一节课。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时,教师提出问题:“这一段主要是写什么的?”学生回答:“这一段主要是写兄妹俩听了贝多芬弹的曲子而产生的联想。”教者立即纠正:“这一段是皮鞋匠的联想,不是盲姑娘的联想。”学生有些疑惑不解,提出质疑:酷爱音乐,懂音乐的盲姑娘听了贝多芬弹曲子难道没有联想?那么“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在干什么?于是教者反反复复地解释,耗费了不少时间。很显然,教者的良苦用心是想让学生搞清楚这一段主要是皮鞋匠的联想,不是盲姑娘的联想,讲解时一味的回避盲姑娘也有联想,也在联想。因…  相似文献   

3.
《月光曲》(人教版六上)一文的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盲姑娘兄妹俩的对话,话里充分流露出了兄妹之间的手足情深,以及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正是这份手足深情,深深地打动了贝多芬,于是推门而入为盲姑娘弹奏一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对话,读出感情,释放自己的感动?  相似文献   

4.
电教媒体是课堂教学中传递信息的一条渠道,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准确地选择最佳作用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参与学习过程,才可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最佳作用点上着力。将教学重点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用投影和电视将教学重点的画面资料,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如《月光曲》的教学中,我认为文中最鲜明的形象是兄妹俩在《月光曲》的音乐中,联想出一幅幅美丽而富有变化的画面。兄妹俩的联想把贝多芬的音乐语言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是理解《月光曲》旋律变化,体会贝多芬内心…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述了传说中贝多芬谱写钢琴名曲《月光曲》的过程,表达了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文中贝多芬借清幽的月光奏出令人神往的曲子,兄妹俩凝神静听,展开联想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领会贝多芬感情的发展是教学的难点。通过第二课时的教学要达到两个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了解他所具有的善良爱心和卓越才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月光曲》(第十二册)一课第九自然段主要讲了兄妹俩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的感受。教学《月光曲》一文在于运用“导读法”引导学生透过事情的发展。了解贝多芬情感的变化。贝多芬情感的高潮就表现在文中第九自然段。透彻理解这一自然段。不仅能感受《月光曲》这一名曲的内容和意境。更能理解贝多芬给兄妹俩带来的温馨的人间至爱。  相似文献   

7.
《月光曲》(第十二册)一课第九自然段主要讲了兄妹俩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的感受。教学《月光曲》一文在于运用“导读法”引导学生透过事情的发展,了解贝多芬情感的变化。贝多芬情感的高潮就表现在文中第九自然段。透彻  相似文献   

8.
一、走进生活,力求写真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在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  相似文献   

9.
【说明】《听潮》描写作者与妻子在海边“佛国”听潮的一段经历,文章抓住景物变化的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海潮涨落的情景,讴歌了大海的雄壮美和它的伟大力量。板书可把重点放在“大海沉睡图”、“海潮初涨图”、“大海怒潮图”三幅图画面前听潮所闻的音响上,揭示大海之美和作者溺爱大海、歌颂大海壮美和伟大力量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月光曲》这个美丽的传说,讲述了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动人故事。本课的教学难点是①贝多芬为什么会亲自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一曲?②贝多芬弹的《月光曲》是怎样美妙,竞使兄妹俩听得如痴如醉?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问题,对于领悟中心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设想 :这课的重点是感受贝多芬在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从而感受贝多芬深厚的同情心。为了突出这个重点 ,我首先指导学生自读自悟 ,然后巧用CAI课件逐幅出示四幅图 ,让学生想像、感受贝多芬内心情感的变化 ,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课文中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皮鞋匠为什么会联想到月亮升起、月亮升高及波涛汹涌的画面 ,而皮鞋匠联想到的画面的变化是随着乐曲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 ,可以播放《月光曲》的乐曲片断和皮鞋匠联想到的“月升、月高、波涛汹涌”动画 ,让学生感受乐曲变化 ,并指出这种乐曲的变…  相似文献   

12.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我得到了这样的答案,好奇心使贝多芬走近茅屋;同情心使贝多芬走进了茅屋。兄妹俩到底说了什么能够如此打动这位大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对话,看看我们能够从中读懂什么。(出示文字投影,学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13.
贝多芬被称为一代对位大师,他的交响音乐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英雄性,同时他对复调技术的驾驭极为轻松、成熟.他偏爱复调变奏手法和赋格段写作,在他的多部交响乐中都留下了赋格段技法的典范.本文通过对贝多芬第三交响曲里"交响变奏中的赋格精神"的解读,感受赋格段技法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在幼儿园的"六一"活动中,兄妹俩捞了6条小金鱼带回家,我们找了鱼缸将小金鱼养起来.或许是养金鱼经验不足,第二天,有一条小鱼死了.哥哥吃惊地问我:"妈妈,这条小鱼怎么不会动了呀?"我想可以趁机和兄妹俩谈论关于"死亡"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一、现代文阅读中的鉴赏与评价【金题展示】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2005年湖南卷第21题,原题阅读材料《贝多芬:一个巨人》略)1.“巨人”的述说——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2.“老狮”的画像——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3  相似文献   

16.
一、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作者在刻画人物,描摹情景时,总是将自己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加以推敲,让学生充分感受其真情实感。如《月光曲》一文,在贝多芬第二次弹琴之前,这样写道“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旁边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教学中,紧紧抓住“望了望”一词,引导学生联系贝多芬由屋外听琴到屋内弹琴的经过,来体会他由同情到动情的感情变化,体会正是在这“望了望”的一刹那,他产生了要把美的音乐献给这对穷兄妹的激情。二、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教材中有…  相似文献   

17.
情景再现去年5月的一个下午,我在初二年级(4)班上作文讲评课,写得好的学生正为大家朗读自己的习作。当一位女生声情并茂地读到:"我似乎看到自己就像是一只已经装满水的水杯,父母还在不停地往里面添加东西,结果水猛地溢出来……"这段时,我点评到:"本段心理描写运用到位,联想丰富合理,描写细腻生动……"  相似文献   

18.
王文丽这一节课的教学在落实新课标精神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不少值得品评的闪光点。1.既有整体把握,又有局部品味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王老师一开始就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抓住牛鼻子,层层递进地探索:几次弹曲?———哪次是月光曲?———三次弹曲有什么不同?———三次弹曲有什么联系?居高临下地抓住了全文的主线、重点。王老师在抓整体的同时注意局部突破,如体会穷兄妹俩的对话,品读盲姑娘“弹得多纯熟啊……”,体味贝多芬要“再弹一曲”的情感,既理顺了贝多芬即兴演奏《月光曲》的来龙去脉,又揭示了贝多芬听曲…  相似文献   

19.
《月光曲》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写的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事。贝多芬是在特定环境的感染下,随着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激起创作灵感,以眼前的事物为依托,展开联想,即兴写成的。教学本篇课文,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是教学重点,而理解贝多芬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则是教学难点。  教学本文,要在学生学习《灯光》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本组重点训练项目——分辨事物和联想,并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诸如“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理清课文条理”、“分清课文的主次…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扩展学生想像思维》一文中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联想的方法。一、补白联想补白联想就是根据内容的前后联系,在课文未展开的情节或空白处,通过合理的想像进行情节的补足。如教学《月光曲》时可提问:当你随着兄妹俩欣赏《月光曲》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二、充实联想充实联想就是在课文内容的简略概括处进行充实扩展联想。如教学《精彩的马戏》一文,教师可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马戏节目,发挥想像,仿照前几节的写法,对“马钻火圈”“小狗做算术”“猴子骑车”等先说样子后说名称,或先说名称再说样子。三、角色联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