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翻译学的构建需要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目前翻译学建设者的主要任务是为翻译学寻找新的理性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吕俊教授提出了建构的翻译学这一研究范式。本文试图从建构的翻译学的基础方面讨论建构的翻译学与翻译学构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徐玮 《文教资料》2007,(1):132-13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大致经历了语文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即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三个阶段的研究。鉴于翻译研究的混乱局面,我们试图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普遍语用学引入翻译研究,作为翻译学建构的哲学基础,以期为翻译学建构提供合理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从生态学视角综观翻译,具有四个鲜明的特点:翻译学研究的生态范式,整合适应选择度,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次和生态整体主义。该书从无到有,构建了翻译学研究的崭新框架,为翻译学研究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4.
作为言语行为的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奥斯汀(Austin)从最初提出“constatives”与“performatives”的区别到最终放弃两者的区别,并把所有话语(utterances)归入“performatives”。本文在探究这种转变的同时,进一步追溯“performatives”的来源。为“performatives”在国内译法进行正名,概述舍尔(Searle)对“performatives”的发展以及罗伯逊(Robinson)利用“performatives”理论在翻译领域的研究。因此。笔者在探讨中发现了该理论的应用价值及其对翻译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浅析翻译学     
刘佳全 《文教资料》2010,(13):39-40
翻译学也称翻译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翻译学的概念和范畴并没有清晰界定.因此,学者对此多存争议。翻译学是与翻译密切相关而又相对独立的两个范畴。本文旨在通过浅析翻译学的一些现象和争议,探讨翻译学与翻译的界定.并依此分析作为学科而非科学的翻译学的发展及构建条件,以冀对翻译学的发展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与翻译学构建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西方文论的发展影响了翻译研究的范式转变,并为翻译学的建构提供了理论准备,同时也拓宽了译学研究的领域,这充分体现了在现代科学发展中学科交融的趋势,但在学科发展中也应注意学科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我国90年代中期以来的解构主义翻译研究,概述了解构主义翻译学的优势与不足。由此指出,解构并不是目的,也不能导致翻译学的建立。要促进翻译学的发展必然要寻求如何构建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前,翻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名称都嫌含混.中外学界普遍接受赫尔姆斯在《翻译学的名与实》中的相关论述,把“translationstudies”作为翻译学的学科名称,不过也有学者执着于“translatology”.文章旨在论证赫尔姆斯论述的失当之处,确定“translationstudies”和“translatology”的指称范围——前者适于指称翻译现象的相关研究,而后者则是翻译之为学的恰当指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诠释了许渊冲的诗词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研究表明,许渊冲诗词翻译思想与实践主要体现了翻译生态的“和谐统一”、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翻译过程的“弱汰强留”、以及译者追求的“译有所为”等生态翻译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翻译学“译者中心论”视角及运用生态翻译学翻译过程中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三维”转换视角,对法国释意理论在口译过程中“脱去源语语言外壳”和翻译过程的三角模型进行解释,用东方哲学诠释西方概念,推动口译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和生态翻译学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1.
谢丹 《海外英语》2014,(16):131-133
生态翻译学最初是由胡庚申教授提出的,它立足于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同构隐喻,是一种从生态视角纵观翻译的研究范式,致力于从生态视角对翻译生态整体和翻译理论本体进行纵观和描述。该文将对胡庚申教授继2004年出版《生态翻译适应选择论》之后的又一部新作《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进行简单评述,主要按篇章顺序对该书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并指出该书的特色以及该理论应该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生态翻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翻译理论,是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是一个“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该文简述了“生态翻译学”的立论基础,重点综述了“生态翻译学”在应用文本及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现状,以期推动“生态翻译学”应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翻译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对翻译进行系统的研究及翻译学的建立只是近几十年的事,而作为翻译学学科成熟标志的翻译学词典出现得更晚.翻译教学,尤其是翻译专业教学,是翻译学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培养译学人才的艰巨任务,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翻译学的发展.但目前国内的翻译教学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翻译学词典这一翻译学专业工具书在翻译教学中能起的作用也被忽视了.因此,应该加强对翻译学词典使用的指导.同时,也应该提高翻译学词典自身的质量,以更好地为翻译教学和翻译学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由于受到当代西方文化研究学术大潮的影响和冲击,翻译研究学派的文化意识觉醒,翻译学发生了"文化转向"。文化研究的方法一方面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揭示了翻译的文化属性,构成了翻译学一直所缺少的外部研究;另一方面,文化研究在对语言学派翻译研究模式进行反拨的同时,忽视或否定了翻译的语言属性和翻译学的内部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是一位可以自由纯熟地运用双语写作与翻译的女作家,但对其翻译行为的研究仍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文章从生态翻译学角度解读张爱玲的翻译行为,从而发现:张爱玲的翻译活动体现了生态翻译学中的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以及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译有所为”。  相似文献   

16.
生态翻译学“适应选择”“译者中心”“整体关联”“三维转换”等核心理念给翻译教材建设、教学原则、方法及译文评价带来新的启示。生态翻译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翻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梁志芳 《英语广场》2020,(27):15-17
翻译在身份建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身份建构或重构的场所。本文首先以研究路径为线索,梳理了过去20余年来翻译学视角下的身份认同研究,现有研究主要有翻译与民族身份认同研究、译者身份研究及翻译与性别身份研究三大研究路径;其次讨论了翻译学视角下的身份研究存在的研究主题较为单一、定量研究与实证研究缺乏等问题;最后指出了翻译学领域未来的身份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在中国建立翻译学乃大势所趋。近年来西方翻译学理论的不断涌入对我国翻译学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整理和发掘我国历代经典译论的基础上,充分消化和吸收西方理论,有利于我国现代翻译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翻译学的学科性质问题争议颇多,译界应该停止这种争论,共同致力于翻译学学科体系的建设.我国翻译学今后的走向应该是加强翻译理论的研究,建立起受到国际承认并尊重的中国翻译学派.  相似文献   

20.
谭载喜教授的《翻译学》一书在翻译界颇有影响。该书是一部关于翻译学的概论性著作,从理论的角度对翻译学涉及的各方面进行系统的阐述,颇具理论广度与深度。本文主要就书中的一些观点作出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