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接地气"中的"地"用的是比喻义,指老百姓的生活。"接地气"就是"贴近百姓真实生活的实际""反映百姓真实生活情感"。记叙文情节设计"接地气",就是要按照百姓的知、情、意、行规律来设计情节。既食人间烟火,不将人物"神"化;又尊重客观规律,不违反生活的事理逻辑。  相似文献   

2.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文化危机的表现有"祥林嫂"般的怨妇情节、撞钟和尚情节、职业倦态情节、破窗情节、破罐情节。原因在于办学目标不明确、评价系统紊乱、大学过于行政化、被动的心理、文化的适应性等等。为此,需要重新定位高校目标、重视校长的正确领导、呼唤大学教授治学、积极心理学的引导、重构教师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情节高潮部分的划分,应把小说女主人公路瓦栽夫人性格的极度虚荣和丢失项链的尖锐矛盾冲突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对小说结尾部分的争议,应该从文学欣赏和艺术的"再创造"角度分析,应用"实"的情节高潮,而不应用"虚"的小说情节高潮.读者想象的"虚"的高潮,不应纳入小说情节结构划分.  相似文献   

4.
陈佩华 《语文天地》2013,(11):20-21
"文如看山不喜平",好的记叙文往往在情节上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在情感上也是波澜频起,变化多端。对于高中生而言,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情节上的生动,还要在赋予表面上起伏有致的情节以婉转深邃的情感内涵,这就需要在文中贯穿一条情感线索,通过一定的技巧让情感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也要把对情感的细致描摹作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义"是《三国演义》的一条贯串始终的线索,与情节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是情节发展的依据,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并在"义"的对比和前后照应中推进情节的发展,显示情节发展的结果。"义"与情节在小说结构上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6.
叙述的基本定义,就是包含有情节的符号文本。情节问题,是叙述学的核心问题,一旦考虑文化中所有的叙述,情节的构成就变得非常复杂。首先,事件、情节、故事这三个通常混用的极常用术语,应当严格区分:事件是自然状态的变化,尚未被叙述,因此缺乏因果联系。情节虽然来自事件,但事件本身的可叙述性非常不同,只有情节才赋予叙述文本中的事件必要的因果关系。而故事则是具有明确起承转合要求的"结构化的"、从而也是"伦理化的"叙述。要理解情节的复杂性,往往应当从否定的方向出发。"反情节",是叙述出来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发生过"的情节,似乎应当从叙述中删去这些"反情节",实际上它们是情节中重要的部分。而所有的叙述文本,都以巨大数量的"未叙述"事件为背景,这是理解任何叙述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从"未叙述"中可以看到,任何叙述文本,都靠整套复杂的社会文化价值作为选择情节的准则,才得以成立。  相似文献   

7.
正一部戏剧都包括哪些方面呢?同学们开始试着编写剧本的时候,总是不知道该做什么。简单说来,一部戏剧包含五个要素:人:在戏剧中称为角色,就是戏剧故事中的"人物"。不管有生命无生命,只要在戏剧中有表演,都可称为角色。事:事件,在戏剧中称为情节,简单来理解就是剧情。戏剧中的情节分为单线情节和多线情节。  相似文献   

8.
小说情节的传奇性,既指故事情节的虚幻新奇、纷繁复杂,又指情节设置的腾挪跌宕、摇曳多姿。中国古代小说中构设传奇性情节的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巧设悬念,于延宕篇章中添"奇";二是构造巧合,于波澜起伏中显"奇";三是移花接木,于情节"移植"中设"奇";四是使用超现实手法,于虚无幻茫中生"奇"。传奇性情节的构设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与可读性。  相似文献   

9.
酷哥潘诺     
《酷哥潘诺》选自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上海九久读书人联合引进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青少版"丛书。这个故事发表时,不但深受孩子们喜爱,也广受成人们的欢迎。改写后的中文译本情节简洁明朗,语言生动活泼,整体风格也更"接地气"。而且我们不只是能读到一个有趣的故事,还可以从中习得语言,学习如何塑造人物、描写场景、叙述情节哦。  相似文献   

10.
过关     
用孙妹最终不应聘的行动扣题中的"过关"——拒绝"聘用",彰显"自信"。此文还需要升格:导语和"第一关"能围拢"自信"描述;"第二关"要将"诚信"的情节变为"自信"的情节,"第三关"中老总的助手的"话",要围绕"自信"说。  相似文献   

11.
犯罪情节分类新论——兼谈刑事自由裁量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情节分为定罪情节和量刑情节,量刑情节又分为刑档情节和刑度情节.它们中的酌定情节往往相互交叉,难以区分,而且刑法典中又未对"从轻""从重"等量刑情节属于刑档情节还是刑度情节作出规定.在实践中,或重复使用,或混淆使用,建议对刑档情节尽量法定化,将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间主要限定在刑度情节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在"叙述转向"的背景下,媒体纪实叙述呈现出普遍情节化和情节复杂化的征候。从"陈述"到"叙述"的转化,就是这种"情节化"倾向的重要表现。经过"情节化"处理的媒体文本在为受众提供信息之外,又生成了某种审美特质。推而广之,媒体文本可以大致划分为"信息文本"与"审美文本"。在叙述学视野下考察"新闻价值"问题,可以发现:"可述性"与"叙述性"都是决定"新闻价值"的变量。情节化叙述可以提升庸常事件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付华  吴敬菊 《高中生》2008,(15):60-61
"文似看山不喜平",单一的、自始至终顺向发展的情节,很难使文章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因此,记事写人的文章,尤其是微型小说,常常要使故事波澜起伏,一波三折,特别是情节要能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态发生令人  相似文献   

14.
《红字》是19世纪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的一部经典巨作。纳撒尼尔·霍桑结合自己的真实生活体验,从文字选择、情节设定、人物行为刻画以及人物心理变化等方面推进整篇故事发展。本文即是找出文中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背景下反复出现的同一个词语"阳光",避开大量情节的推敲和发展,结合对文中主要人物姓名的设置、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剖析,从文章选词的角度来找出推动情节发展的冲突和矛盾点,使文中看似多重的矛盾由不平衡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以此分析"阳光"一词高频出现的意义及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弗兰克"空间转向"上的理论贡献主要是通过三种时间"空间化"来完成的。三种时间"空间化"分别是场景时间空间化、情节时间空间化和"纯粹时间"空间化。弗兰克的三种时间"空间化"有逻辑顺序,其空间化的程度按照从福楼拜到普鲁斯特、从客观到主观逐渐增强。场景时间空间化和情节时间空间化是"一体两面"的,情节时间空间化是场景时间空间化的"内面","纯粹时间"空间化却是场景时间空间化、情节时间空间化的"内面",是叙述时间的直觉化、心理化的结果。场景时间空间化、情节时间空间化侧重于客观技巧层面,"纯粹时间"空间化侧重于主观感觉层面;场景时间空间化、情节时间空间化是具象的,"纯粹时间"空间化是抽象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三种时间"空间化"叙事理论具有前瞻性与实践性,影响了很多小说家的创作,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  相似文献   

16.
在晏殊的诗词中,多次出现"鱼书欲寄"却"水远山长"的情节,这些矛盾情节的出现是由于当时交通不便、通信困难的社会状况,以及晏殊感伤的内心世界所引起的。而"音书难寄"的情节,已经变成了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出现在了中国众多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17.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典型形象,这得益于曹雪芹运用了"隔"与"不隔"的艺术手法。本文从意境、情节、神貌和诗词四个方面来领略作家展示女主人公形象的高超艺术。  相似文献   

18.
盗窃罪之立法技术分析——以两个加重情节为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盗窃金融机构"和"盗窃珍贵文物"为切入点,对盗窃罪的行为模式和法定刑进行分析,发现<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行为模式、加重情节、法定刑设定的认识极为混乱和不科学,从而造成了盗窃金融机构和珍贵文物行为的构成性地位不明,加重情节规定层次混乱,法定刑设定依据与幅度失当等问题,而造成这些混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科学的立法技术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弗兰克.奥康纳的短篇小说《我的俄狄浦斯情节》从儿童的天真视角细腻地描写了一个恋母情节的故事,其风格幽默诙谐。然而读者不难从中发现战争阴影下小说幽默背后的辛酸。奥康纳采用了不可靠叙述者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拉远了"隐含作者"与叙述者的距离,延伸了读者的阅读快感,其独特的叙述技巧赋予了小说经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包公传说的"神判"情节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公传说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民间断案传说的代表,其中许多经典情节耐人寻味.本文通过对传说中的"神判"情节的进行分类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该情节在传说流传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展现了促使情节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