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平行四边形”这一章节的内容的学习中,本章教学要点注重强化学生对图形变换的理解,并通过图形的变换得到图形的主要性质.同时,本章内容与传统教材相比大大降低了对推理的要求,图形的有关结论都是在学生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得到的,教材中会辅以一定的数学说明.  相似文献   

2.
图形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旋转变换,就是将平面图形的各点绕着某定点旋转(顺时针或逆时针)某一定角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此时定点叫旋转中心,定角叫旋转角.旋转变换有如下特征:(1)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3)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度等于旋转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强化了图形变换的内容,将图形变换思想、方法具体化.“对称、平移、旋转”是平面几何的三种基本变换.《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平移、旋转与对称等基本性质”.所以,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以图形变换为载体的综合题,已经成为近年来中考的常见形式.下面结合2009年的抛物线试题予以评析.  相似文献   

4.
“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的有效工具.引进变换能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发现图形的几何性质。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对平移、旋转以及轴对称等图形变换概念不是很清晰.对变换情况出现争议时不知怎样解答。对“平移、旋转、轴对称”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比较模糊。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笔者梳理教材,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典型案例.提出自己对“图形与变换”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四边形与图形变换结合 在2005年中考试题中,与图形变换相关的试题比前两年有所增加.解这类问题常使用旋转、平移和翻折的方法来变换图形,引起条件的改变,或者把分散的条件集中,以利于解题.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静中取动”或“动中求静”。  相似文献   

6.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空间和图形”部分,提出了让学生能够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平移、旋转、中心对称、轴对称及其组合),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为适应上述新的理念,2004年中考试卷中几何变换的试题如雨后春笋频频亮相,本文楫录几例加以阐释,望能对读者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和方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在求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因为不能利用公式直接计算,所以往往对图形进行等积变换,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求出面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图形变换有:平移、旋转、翻折,下面就利用这几种变换来求一类以抛物线为背景的图形的面积问题.  相似文献   

8.
旋转的妙用     
图形的变换包括轴对称、平移、旋转。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能通过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变换等方法认识图形、理解图形性质、欣赏图形与设计图案。现就具体实例谈谈如何利用“旋转”解题。  相似文献   

9.
“图形与变换”包括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和图形的相似,其中大部分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新增加的。  相似文献   

10.
郑瑄 《数学教学》2005,(1):38-40
图形的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主要内容.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已明确指出:“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基本性质.”现已出版使用的华师大版、北师大版两版教科书都已把“平移与旋转”内容放入教科书,  相似文献   

11.
旋转的妙用     
旋转是较常用的图形变换之一.在解决问题中通常起桥梁的作用.在具体运用中,要注重观察、对比图形变换前、后变化的量与不变的量.深入挖掘题目特点,根据特点对某一部分图形加以旋转,常常能使题目中隐蔽的关系明朗起来,从而找到解题途径.  相似文献   

12.
按一定的方法(平行移动、对称、旋转等),把一个图形变成另一个图形叫做图形变换.若变换前后的图形全等,即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全等变换可为研究几何图形、证明几何试题带来许多方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一)》第一节《图形的旋转》.本章是在学生学过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全等、轴对称图形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对平面图形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图形的旋转是继图形的平移与翻折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变换,也是研究中心对称的基本方法.八年级的学生喜欢通过自己观察、动手操作来发现新知,他们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初步了解了研究图形变换的基本  相似文献   

14.
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使几何图形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图形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是进行图形变换的目的.在各类试题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无从下手,可谓“山穷水尽疑无路”。只要稍进行一下图形变换,则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下面结合例题谈谈图形变换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要求学生用图形变换的思维去研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图形的性质.图形变换内容的加入,体现了动态几何的价值.分析探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相关典例,使学生深刻理解图形变换的性质,提高学生解决图形变换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圆不仅是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它还是旋转对称图形,圆中许多性质都是借助图形变换得到的,因此圆与图形变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下面举例说明与变换中的圆有关的题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们复习旋转这一章时不仅要熟悉其定义,即: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还要熟练地应用其性质: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样,不少需要费很大劲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旋转就变得容易多了,可以说是一转解千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几何图形变换"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教材分析 九年义务教材七年级《平面几何》在三角形及全等形的概念之后,在证明三角形全等之前有一段“读一读”材料:全等变换,在教材中是“了解”内容.教材中指出将一个图形进行平移、旋转和翻转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是全等形,这样的变换是全等变换.让学生直观认识几个含有以上基本变换的几何图形,而这些基本图形是后面全等三角形证明的最常用图形,同时这三种变换又是《平面几何》中最根本的变换规则.但是,由于学生没有“轴对称变换”和“中心对称变换”,“轴对称”、“中心对称”、“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等知识,教师一般认为这段材料不易解释清楚,只让学生自己阅读,学生自然不能体会到此材料的重要作用,因此,此阅读材料常常被忽视.  相似文献   

19.
平移、旋转、翻折是图形全等变换的三种基本变换,因为一种图形经过其中的一种变换后,虽然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具有形状、大小不变的重要特征,所以图形变换的问题常与正方形、正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特殊的多边形综合命题,考查学生用运动变换的思想解决有关几何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思维(逻辑、逆向、发散)能力.关于“点在特殊多边形内”一类问题,往往需要将原来静止的图形,经过某种变换,构成新的图形,寻求解题途经.但学生在运用时,往往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变换图形.下面笔就谈谈在教学中对此类问题的一些思考,以发散学生思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1 教材分析 1.1 教学内容 “平移和旋转”的内容在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被安排在八年级(下)第二十章,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及其性质、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简单图案的设计与欣赏.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与图形的初步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轴对称、勾股定理,学习了图形与坐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对数的认识已扩展到实数.通过学习“平移和旋转”,结合八年级(上)已学的“轴对称”,使学生对图形与变换中的全等变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渗透让学生用图形变换(此处指全等变换,下同)的视角考虑空间与图形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