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林语堂所说,中国人在得意的时候信儒教,失意的时候信道教、佛教,时至今日,许多传统是拦腰截断后又火速复辟,中国人仍同过往一样抱拥含混不清的多神信仰。以至于,85%的中国人有宗教信仰,或者从事着类似宗教的活动,却并不承认,或并不自知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的历史责任:对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莉 《中国博物馆》2002,(4):48-50,39
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为了生存,人类必须适应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源于人类适应环境的创造和发展。生产力水平低的时期,人类文化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不管是远古时代的群居文化或部落文化,还是人类进入社会化之后,逐步形成的民族文化或国家文化。  相似文献   

3.
严复是近代维新派人士中最著名的翻译家,其对中西文献交流的历史贡献集中体现在对近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大量名著的翻译与评介上.严复的译作打破了"西译中述"的模式,其独特的话语系统形式,不但促进了西学文献的转型,也推进了中国传统国学向现代社会科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化,是人类生命的光彩,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地域的名片。上海的城市精神在化血脉的延伸中孕育,回顾历史,化血脉养育了上海先民的人精神。这是城市明之源,人精神之根。而民族精神,则是一个民族先进化的精华。上海人对化的青睐,可以追朔到往昔久远的年代。六千年前上海先民就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崧泽化”,伴随着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上海人孜孜不倦的化追求,上海人结合生动的实践,逐渐形成、丰富和发展了海派化和上海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5.
薛满堂 《今传媒》2008,(3):65-65
罗国士先生1929年出生于湖北房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委员、香港美术学院荣誉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美学教授、陕西侨联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相似文献   

6.
《报刊之友》2008,(5):68-68
提起王西京,人们更多想到的是他的画家身份以及其在绘画艺术上的斐然成就。从王西京的画里倾情表现的众多历史人物中,可以看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内在的难以割舍的情结。这种情结,促使王西京把对文化的思考从黄土原生发,一直延伸到整个人类文化价值的大的范畴。本文是王西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及其科学体系所进行的初步思考和疏理。  相似文献   

7.
提起王西京,人们更多想到的是他的画家身份以及其在绘画艺术上的斐然成就。从王西京的画里倾情表现的众多历史人物中,可以看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内在的难以割舍的情结。这种情结,促使王西京把对文化的思考从黄土原生发,一直延伸到整个人类文化价值的大的范畴。本文是王西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及其科学体系所进行的初步思考和疏理。  相似文献   

8.
国学大师吴宓曾说:文学是人生的精髓,其中:哲学是气化的人生,诗是蒸馏的人生,小说是固化的人生。惟独戏剧,被他认定是爆炸的人生。戏剧不能掺水,不可孕杂,必须讲究精粹的技巧,营造炽烈的氛围,凸现矛盾的冲突。悲剧、喜剧,乃至正剧,皆缘此道。霍明先生是一位鲜为人知的画家,自幼酷爱戏剧,并得良师启迪,少年时期师从冯友石先生习画,  相似文献   

9.
《报刊之友》2008,(8):85-85
国学大师吴宓曾说:文学是人生的精髓,其中:哲学是气化的人生,诗是蒸馏的人生,小说是固化的人生。惟独戏剧,被他认定是爆炸的人生。戏剧不能掺水,不可孕杂,必须讲究精粹的技巧,营造炽烈的氛围,凸现矛盾的冲突。悲剧、喜剧,乃至正剧,皆缘此道。霍明先生是一位鲜为人知的画家,自幼酷爱戏剧,并得良师启迪,少年时期师从冯友石先生习画,  相似文献   

10.
唐朝名臣魏征曾说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同样的道理,传统的文化血脉也是割舍不断的,正如我们的承继血脉是先辈给予的一样,只能首先是承继,而后才能创新、延续。妄想割断这条血脉,无异于自残,治艺之道亦然。“固本”、“浚源”,为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活土无边,万物竞茂,造就出人间胜境;新思维、新观念与时俱进,新创作、新成果与日俱增,上则就日月之辉,下则伴两河长流。这,岂不是至真、至善、至美么!胡光宗先生就是一位传统文化延续性很强的画家,他在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中,与秦岭长相厮守,从“摹形”到“写神”并将时代精神注人创作的全过程,最终达到了一种人山相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我们从他的画作和艺术感悟中或许能体验到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报刊之友》2008,(7):81-96
唐朝名臣魏征曾说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同样的道理,传统的文化血脉也是割舍不断的,正如我们的承继血脉是先辈给予的一样,只能首先是承继,而后才能创新、延续。妄想割断这条血脉,无异于自残,治艺之道亦然。“固本”、“浚源”,为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活土无边,万物竞茂,造就出人间胜境;新思维、新观念与时俱进,新创作、新成果与日俱增,上则就日月之辉,下则伴两河长流。这,岂不是至真、至善、至美么!胡光宗先生就是一位传统文化延续性很强的画家,他在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中,与秦岭长相厮守,从“摹形”到“写神”并将时代精神注人创作的全过程,最终达到了一种人山相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我们从他的画作和艺术感悟中或许能体验到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日本国内政治的变化.使得我们不能不去重新认识,当今管理着日本的是一批怎样的人物,支配着日本的是一种怎样的社会思潮.认真思考如何跟新一代日本政治家和新一代日本国民打交道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解读了《山海经》中人鸟神的形象和文化意蕴,发现这些人鸟神形象代表了古人的图腾文化和信仰,是古人想要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一种精神寄托,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4.
《报刊之友》2008,(4):65-65
艺术是民族意识的反映,又能反过来影响民族意识。多少年来.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学人们,为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为传承民族文化艺术薪火辛勤耕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杨晓阳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国内美术教育现状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剖析了现阶段中国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于1995年大胆提出了《关于建设中国当代美术教育体系的构想》的目标,并在数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将中国美术教育的特色总结为“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三个方面,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这里刊登杨晓阳先生的调查研究成果,以飨读者。本刊开设“西部学子”栏目的主旨,在于宏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砖添瓦。希望业界和学界的同仁们关注这个栏目,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5.
艺术是民族意识的反映,又能反过来影响民族意识。多少年来.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学人们,为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为传承民族文化艺术薪火辛勤耕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杨晓阳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国内美术教育现状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剖析了现阶段中国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于1995年大胆提出了《关于建设中国当代美术教育体系的构想》的目标,并在数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将中国美术教育的特色总结为“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三个方面,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这里刊登杨晓阳先生的调查研究成果,以飨读者。本刊开设“西部学子”栏目的主旨,在于宏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砖添瓦。希望业界和学界的同仁们关注这个栏目,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6.
梁文亮 《今传媒》2008,(6):81-96
古今中外的艺术品,无不再现着艺术家的情感、风骨和意趣,艺术同时也是真诚的,只有从心底里进发的情感才能打动人,而创作又是出于溢满胸襟的激情、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梁文亮先生就是一位从本能的冲动、转向稳机而生的水彩画家。他的艺术作品,是一种不断接近和重新判断自然属性的意味,是一种毫无造作之气,率真而自如的魂魄,“寄妙语于豪放之外、出新语于法度之中”。他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实践中。,找到了构建个性化绘画语言的艺术基础,反映着他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观念。他数十年如一日深入生活、融入大自然追寻艺术的真谛,并将西方的奇花异草移入中国的高山流水之中,创造出别具神韵的中国风景水彩画,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意境,在中国风景水彩画艺术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张振学 《报刊之友》2008,(10):81-96
张振学先生是一位人品学养极高的学者型画家,他少年时代在秦巴山涧成长,得自然灵动之心性,十四岁被学校保送到陕西省立艺术师范、学习美术。从此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发而不可收,毕业后,几经周折考入了西安美术学院,开始他的艺术生涯。“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为了艺术,他饱经人世间生活的磨难,产生了一种抗挣精神,他的足迹踏遍了晋陕甘北部的沟沟坎坎,村村寨寨,接受着大自然的洗礼,他深知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故此,他博览古今中外史论,对它们进行了大量分析和研究后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他的画是胸中山水、人文情思。呈现给我们的不尽是雄厚、苍茫的意象,更是世间鲜活生命的跳动。回到艺术的本体,放弃对时尚的追求,堂堂正正的用艺术自身的方式,思考艺术的各种问题,回到中华文化的立场,这是张振学先生一贯的认知态度。这里选登的作品便是他艺术思想的表诉。  相似文献   

18.
徐向前在抗日战争时期所提出的"人山"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冀南抗日根据地取得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徐向前深受时代背景、家庭环境的影响,在革命时期的群众工作中受到重大启示并总结经验,结合平原游击战的特点,最终形成了成熟的"人山"思想。  相似文献   

19.
"交往"渗透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它是形成人类社会关系的方式之一,是贯穿于人类全部历史的线索。我国研究学者李沁认为,我们已经迎来了以泛在网络为基础的"沉浸式"的传播时代,"沉浸人"是这一新时代催生而出的一个新群体,他们的交流行为与方式融合了以往的交流方式,有其独特的交流行为与模式。本文对网络环境下"沉浸人"的交流现状与出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振学先生是一位人品学养极高的学者型画家,他少年时代在秦巴山涧成长,得自然灵动之心性,十四岁被学校保送到陕西省立艺术师范、学习美术。从此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发而不可收,毕业后,几经周折考入了西安美术学院,开始他的艺术生涯。“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为了艺术,他饱经人世间生活的磨难,产生了一种抗挣精神,他的足迹踏遍了晋陕甘北部的沟沟坎坎,村村寨寨,接受着大自然的洗礼,他深知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故此,他博览古今中外史论,对它们进行了大量分析和研究后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他的画是胸中山水、人文情思。呈现给我们的不尽是雄厚、苍茫的意象,更是世间鲜活生命的跳动。回到艺术的本体,放弃对时尚的追求,堂堂正正的用艺术自身的方式,思考艺术的各种问题,回到中华文化的立场,这是张振学先生一贯的认知态度。这里选登的作品便是他艺术思想的表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