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讲政治家办报,好像很抽象。那么,我们具象地看四组报道。第一,关于"我国"的政治概念。今年4月28日北京两家晚报头版头条很大的黑体字新闻标题,一家是"我国总人口13.39亿",一家是"我国人口13.7亿"。为什么会不一样?"我国"的政治概念应该是什么?至少在中国,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正确"意识之一,否则便是政治错误。"我国"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对档案馆未来发展趋向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档案馆未来发展趋向问题是近年来档案界争论的理论热点问题之一.争论的焦点在于"档案馆的未来发展趋向如何?是传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还是复合档案馆?"要想回答这一问题,必须弄清三个问题,即"数字档案馆明天就来临吗?"、"数字化时代传统档案馆会消亡吗?"、"档案馆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是什么?".笔者在认真剖析和思考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档案馆未来发展趋向的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恳请档案界同仁和有关专家学者不吝赐教斧正.  相似文献   

3.
毛文思 《出版参考》2013,(16):18+20
自数字出版诞生之日起,对于"商业模式"的讨论就一直未停息,对于现状的表述,也总是停留在类似"商业模式尚未清晰"或"商业模式尚未成熟"上面,而这一困惑对于传统出版单位而言尤为强烈,这不禁令人思索:各家出版单位苦苦追寻的商业模式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寻找?数字出版是否真的有所谓模式?或者是否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走转改"搞得好不好,不是看版面上、栏目上有多热闹,而是要看是否抓住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执行和落实的情况,以及党和人民都关注和希望解决的问题。哪里是基层,如何"走"?"转"什么?"改"什么?这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12,(19):77
在消费者网购过程中,网络口碑发挥影响力的机制是什么?如何评估网络口碑的影响力?"网络水军的泛滥是否削弱了网络口碑的影响力?本期专栏作者研究发现,消费者搜索网络口碑最主要的动机是降低感知风险,"一级搜索"路径与"N级搜索"路径常被混合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从诞生之日就引起"百家争鸣".如果今天还有人问这样的问题:"什么是民生新闻?"也许业内的很多人会嗤之以鼻:"太落伍了吧.民生新闻已经遍地开花了,还问这样的问题?"这正真实地反映了民生新闻发展到今天面临的境地:它真正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在"职能分类类分什么?"一文中,我们分析了构成职能的三个要素.那么,在职能原则下,类目概念应该怎样表述呢?从理论上说,完整的职能概念应当包含构成职能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12,(7):64
移动互联网因其具有"颠覆传统营销模式和消费模式"的潜力而引起广告界人士的关注,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广告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有哪些?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前景如何?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与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广告的经营上各自具有什么优  相似文献   

9.
一定要幸福     
吴倩 《报林求索》2012,(1):86-87
"你幸福了吗?"央视名嘴白岩松在新书中问。"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的信仰是什么?都信人民币吗?"幸福已经成了未来最重要的目标。可是,幸福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缘起自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发展上表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势头,同时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国际影响力也日益增强,"中印崛起"现象越来越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注.然而,同为崛起中的亚洲大国,中印两国面对的国际舆论环境却截然不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早在90年代就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国威胁论"浪潮;而"印度威胁论"却鲜被提及,直至2006年才受到美国媒体关注,但也并没有代表美国主流民意.①针对"中国威胁论"影响下的美国涉华报道,中国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妖魔化中国"的概念.但美国媒体从业者对此予以否认,坚称自己秉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原则,并不存在刻意丑化中国形象的意图.本文试图通过比较新世纪以来美国媒体对中印两国的评论来研究以下问题:美国媒体对于同样崛起中的两个国家是否存在不同的议题设置?如果不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妖魔化中国"现象在当下的美国是否还存在?  相似文献   

11.
难道中国文化真已到了非要借外国的鸡来下蛋不可的地步了?中国为什么不能有自己更多的原创性的作品来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洋为中用"固然实用,但,在此同时,我们失去的又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请问贵报靠什么赢利?"A报社的老总答曰:广告.B报社的老总说,我们靠广告,发行也能有一点收益.这是目前大多数报业经营和赢利模式的真实现状.  相似文献   

13.
"记者"与"主持人"是不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二者的区别在哪里?镜头前的表现是否可以作为区分记者与主持人身份的因素?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涉及大到社会时代背景,小到一个台、一个节目的定位以及采制模式,还有记者与主持人的成长等诸多层面的复杂因素.只有追根溯源,将这些话题的讨论置身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改革发展的坐标系中,才有可能看清其发展的脉络与现实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自数字出版诞生之日起,对于"商业模式"的讨论就一直未停息,对于现状的表述,也总是停留在类似"商业模式尚未清晰"或"商业模式尚未成熟"上面,而这一困惑对于传统出版单位而言尤为强烈,这不禁令人思索:各家出版单位苦苦追寻的商业模式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寻找?数字出版是否真的有所谓模式?或者是否真的需要这个模式?  相似文献   

15.
如何对舆论加以调控在中外始终都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由于中外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理论认识主体的认知结构的差异,对舆论本身观念的认识及利用舆论、调控舆论的手段也是有所不同的,这种迥异性也反映在对舆论调控研究的诸多理论视角中,诸如传媒(新闻舆论)是否"应当"被调控?是否"可能"被调控?"如何调控"及其"依据"是什么?舆论调控的"程度"抑或调控的"效果"如何等等.  相似文献   

16.
正近两年,"顶层设计"成了一热门的话题,上至国家改革大业,下至一个具体项目的策划,各行各业都不停地提到"顶层设计"。与其相对应的,就是"基层探索""底层动力"等概念。那么,顶层设计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在我们出版社的经营管理中,是否也适用?  相似文献   

17.
正"过去若千年里,每个朝代都会由盛而衰,从未跳出这个周期律。中共诸君有无可能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稍稍熟悉国史的人都知晓这个著名的设问,那是1945年,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考察时对毛泽东提出的。这个设问关乎几个历史命题:黄炎培所谓的周期律是怎样的制度设置造成的?为什么历代都没有办法打破之?如果要跳出周期律,制度创新是什么?进而放到今日中国,是否出现了新的突破可能?从制度设置上看,中国是大一统  相似文献   

18.
随着书业产业化进程的深化,以盈利为首要目的的书业市场主体(企业)的确立,社店双方对各自市场利益的觉醒、重视、追逐与争夺,中国书业是否也会如同早期的美国快速消费品业那样经历纷争、冲突乃至对抗?倘若如此,那避免冲突的拐点又在哪里?"沃尔玛-宝洁协同商务模式"能给我们怎样的借鉴呢?  相似文献   

19.
流行观点认为,"搬演"可能是洪水猛兽,会侵害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和真实性原则,必须坚决抵制。但深入挖掘纪录片的历史以及"搬演"的原则,就会发现二者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那是否应该在纪录片中采用"搬演"手法?"搬演"具有怎样的艺术价值?存在哪些现实问题?"搬演"在微纪录片中使用是否暗藏隐忧?这些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玮 《出版经济》2004,(2):52-55
随着"另类"一词的广泛流行,在这种概念炒作的大背景下,另类阅读逐渐跃出地平线.不仅受到出版界的关注,同时也吸引了阅读学的研究者.在轰轰烈烈谈论另类阅读的时候,我们有多少人能明确说出另类阅读究竟是什么呢?这种新的名词到底是商业炒作的产物还是社会潜在的文化暗流?它是否可以成为阅读学研究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