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可敬的社会考察者恩格斯,刚满十八岁,就开始以生动、犀利的笔触,向读者展现他家乡的面貌了:“……这条狭窄的河流,时而徐徐向前蠕动,时而泛起它那红色的波浪,急速地奔过烟雾弥漫的工厂建筑和棉纱遍布的漂白工厂。然而它那鲜红的颜色并不是来自某个流血的战场……也不是源于人们为道德败坏而感到的羞愧(虽然这确实有足够的根据),而只是流自许多使用红色染料的染坊……”这就是恩格斯在报刊上发表的第一篇通讯报告——《乌培河谷来信》(在这之前有诗歌)。它不  相似文献   

2.
向往大海     
梦中多次出现海的梦境:蔚蓝色的天幕下,辽阔无边的海洋显得格外开阔、壮丽。它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阳光灿烂时,它如一个温顺可爱的孩子。海浪轻轻拍打着海滩,白色的海鸟在海面上盘旋。狂风四起之时,它如暴君一般,卷起滔天巨浪,千军万马般的海涛撞击着礁石,声如炸雷。傍晚时,夕阳的余晖斜照在平静的海面上,大海如多情的少女,那闪烁的波光是她含笑的眸子,那轻柔的海浪是她飘飞的长发。月光下的大海最美,皎皎明月在深蓝的海面上铺设了一条闪烁着银光的小道,使人顿生想循光款步的感觉。想象中的大海是这样,可它真正的模样,我却从没见过。后来,我读了《潮骚》片断,骤然感到大海蓬勃的生命力以及人类伟大的创造力,此后,《老人与海》、《白鲸》这些与海有关的小说,更激发了我对海的向往。向往大海$淅川县第一初级中学@郭亚平  相似文献   

3.
初识左起超,是在师里组织的一次组稿会上。那时的他,刚从南京炮院毕业不久,以“旁听生”的身分列席到会,坐在最易被人遗忘的角落里,时而记录时而谛听,不时又含着笔杆细想,那专注的神情,犹如刚入校门的学生,既惹人喜爱,又不失英气。这是他留给我的最初印象。3年后,左起超这个当年的新闻“门外汉”,如今成了师报道组长。翻阅他那一大摞剪贴本,458篇像模像样的文章都剪自省级以上报刊,27本荣誉证书、获奖证书印证着他在新闻道路上不懈追求的脚步。A左起超踏上新闻路之后,走的第一步,就是写好“兵报道”。他深知,自己是…  相似文献   

4.
这事发生在好几年以前了,可我总时不时想起它,想起故事中的主角——那位记者。 那是个夏天,我在某市机关报的经济部实习。部里的几位记者都带我采访过,指导过我写稿,着实让我获益匪浅。可其中有一位年轻记者,让我感觉不太好。从大学毕业也只三四年,可他很爱对我讲:现在的工作是如何如何的乏味,话里话外总透露着对所从事职业的不屑与草率,从他那里我一点都感受不到他  相似文献   

5.
中顾委委员、新华社社长穆青,身着银灰色中山装,宽阔的前额上布满了皱纹,清癯而精神。他的背后,是一排色彩各异、琳琅满目的书柜;面前的办公桌上,摊开一份掀过几页的材料,放着刚刚送达的《海湾战争快讯》。1月10日及23日,穆青同志在新华社新闻大厦五楼办公室里,接受了我的两次采访。在近两个小时的谈话中,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开怀畅谈。他平缓的话语,似甘冽的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  相似文献   

6.
▲清幽的月色泻进窗户,与屋里的灯光交融成一片。四下里万籁俱寂。在这恬静的初秋的黄昏,我在江阴县招待所古朴的西厢房里,凝神倾听与我一同去华西搞调查的一位老记者谈自己的经历。他的声调时而欢快,时而激昂,时而深沉;渐渐地,又转为一种催人深思的感慨。我久久地凝视着他,从他的斑白的头发,嘴边两条刀刻一般的竖纹中,仿佛看到了他所经历的沧桑岁月。他是新闻战线上的一个老兵。年轻时曾担任过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的副社长,参加过板门店谈判。然而,一九五九年以后,他在新闻工作岗位上销声匿迹了。他背着“反对三面红旗”的罪名,先是被投进监狱,继而又被遣送回自己的老家。在骄  相似文献   

7.
卢鹏 《青年记者》2007,(17):35-35
在日照,宣传部的人都知道,如果大众日报的孙巍站长在采访时兴奋地站起来,那这稿子有了;如果他是拍案而起,且打着手势发议论,那肯定是抓着好新闻了。孙巍是大众日报的资深记者,得过四次中国新闻奖,《艰难的冲浪》、《填写一份真实的报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相似文献   

8.
在我的家庭档案中,收藏着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那就是我们的结婚证。这张结婚证类似我小学得过的奖状,它不仅记录着我们的爱情故事,也记录着那一段难忘的历史。我们的相识说起来也是巧合,介绍人是我们  相似文献   

9.
一位歌厅小老板抱怨说:他手下的服务小姐成天找他套瓷,让他感觉诱惑难抵,有时觉得十分得意,优越感油然而生;有时又很讨厌这些女人,嫌烦,觉得她们太贱。这位老板是否遇到了女人的性骚扰?类似这种上赶着贡献自己的女人,大概是很多男性经理、老板、掌权者所经历过的。这能叫性骚扰吗?  相似文献   

10.
编辑常年劳作于案头,在规格不同的一页页稿纸上留下了多少不等的朱红笔迹。编辑手中的那支红笔,时而象锋利的板斧在木材上大砍大削,时而象轻便的耘锄在田野上剔除杂苗,时而象精致的雕刀在象牙上精心镂刻,时而象小巧的锈针在绢绸上飞针走线……而我则每每从笔管流淌出的鲜红颜色联想到血。那一篇篇经过删改、润饰的新作,无不饱含着编辑宝贵的心血,无不经过  相似文献   

11.
随军记者的命运赌注掌握在自己手中,他能把它押在这匹马或那匹马身上,或者在逝去的每分钟里,把它放回自己的口袋。罗伯特·卡帕1944年6月6日1944年6月6日凌晨3点,开始供应战前早餐,一艘美国驱逐舰上穿着雪白衬衫的服务人员,彬彬有礼地为人们递送热面包、香肠、鸡蛋和咖啡,他们显  相似文献   

12.
暮春时节,来到海防四连蹲点,最先引起我注意的不是咆哮的海浪和呼啸的海风,而是高大、粗壮、挺拔的木棉树。此时,木棉花绽放正旺,酷似一只只火红的风铃,骄傲地挂满了笔直的树杆上,仿佛响青春奔放、活力四射的铃声。从机关到基层,这次能实实在在地在连队住几天,过一段久违的连队生活,时时置身生龙活虎的兵阵,一切都很陌生,一切又是那么熟悉。每天夜晚,我枕着风声涛声,闻着兵的鞋臭味和汗味入梦;清晨,哨声准时把我从梦中催醒,昂扬高亢的口号声振作了我一天的精神。海边那一轮初升的红日,更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我不由合着兵阵的节奏,在木棉…  相似文献   

13.
他和振保一样,在上海一家很有前途的企业里做到了很高的位子。可他的日子又分明比振保要更好过一些,振保的生命里有红玫瑰和白玫瑰,他却有五个女人,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振保娶了白玫瑰,他呢,至今单身。因为单身,他便可以在那五个女人里面,游刃有余地琢磨着选择着。  相似文献   

14.
他是来索要杂志的,并说非常喜欢这本杂志——《新闻爱好者》。乍看外貌,瘦瘦的,黑黑的,眼角处还出现了和他那32岁年龄并不相称的鱼尾纹,入坐后一聊,没想到给我留下一般化印象的他,却是去年的全国优秀农民通讯员,而且这是农民日报社创刊以来首次举办的评选活动。他的名字叫王国友。他爱好写作。学生时代的作文就常成为学校的展览品。他自己为此也做过美好的梦,作家或记者的形象亦在他的梦中出现。1977年高考,志愿是北京广播学院采编系,结果仅差两分落选。他没有怨天尤人。仍坚持着自己的写作爱好。1980年调到密县米村乡通讯组后,如鱼得了水,象许多通讯员同志一样:啃了一摞又一摞的新闻业务  相似文献   

15.
乔安 《出版参考》2010,(10):38-39
为人师:深入浅出,幽默风趣 许广平这样描述鲁迅的外貌:“鲁迅是一个平凡的人,如果走到大街上.绝不会引起一个人的注意……但在讲台上,在群众中.在青年们的眼里所照出来的真相却不一样。他那灰暗的面孔这时从深色的罩上面纱的一层灰暗放出夜光杯一样的异彩。人们听到他的声音就好像饮过了葡萄美酒一般的舒畅。两眼在说话的时候又射出来无限的光芒异彩,精神抖擞地,顿觉着满室生辉起来了。”  相似文献   

16.
这部手抄本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纸张又粗又黄,且破损不堪,但我一直舍不得丢掉,因为它记载着一段我少年时代的经历,每次看到它,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人,牛三。 论年纪牛三可以做我的爷爷了,他是个孤老头,长得身高马大,相貌堂堂。六十年代中叶时,他已年届七旬,背稍微有点驼,但看上去仍然很魁梧;长方形的脸上长着一只成猛的鹰爪鼻,一双老眼特别有神,下巴上那撮山羊胡须白得发亮,换到现在准能上广告! 牛三自称是旗人,祖上在清兵入关时立过大功。他身为豪门之后,年轻时风花雪月,走马斗鸡,很是快活过几天。  相似文献   

17.
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长篇报告文学《不知天命》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宇宁 《视听纵横》2008,(5):104-105
韶良又要出书了。记得还在1994年的时候,韶良送过我一本书,书名叫《绝顶的梦》,汇集了他历年所写的报告文学、散文和随笔。那本书很好看,书名富有诗意。我至今还藏着。这次,韶良为他的新作取名《不知天命》,其意蕴耐人寻味,和前一本书讲的都是别人的故事不同,《不知天命》为读者讲了作者自己的故事——一个关于创业的故事。这个故事讲得很生动、很感人。  相似文献   

18.
秋之赋     
一位刚刚喝透米酒的成熟的男子汉,从远处,从田埂,从仲夏夜的梦中走来。他庄严、深沉、执拗,充满阳刚气,黑土地上漾起的麦浪,描述着他弹性的步态,叮咚作响的清泉,溢满果香的罡风,写意着他有节奏的醉人的呼吸。宛如一个擅长点染田园风光的画家,他不停地挥动如椽的笔,在无垠的大地  相似文献   

19.
每次见到巴金,心中总象被点起一把火似的——这位受人尊敬的老作家如今已年过八十,仍在为繁荣文坛而日夜操劳.他身材并不高大,岁月给他添上了满头华发,额上深嵌着条条皱纹,步履已显得有些蹒跚.可是,他那娓娓而充满乡音的谈吐,清晰而又敏捷的思路,质朴而又诚挚的神态,自有一种力量,令人感到鼓舞,感到可敬可信.一提起巴金,人们每每称颂其蜚声中外的文学才华和贡献,却很少谈及他劳作多年的编辑工作.间或有人询问有关当时  相似文献   

20.
我家有一张很大很大的照片,那就是我爸爸和妈妈在暑假里的新照。 看,我妈妈多漂亮啊!浓浓的眉毛又黑又长,弯弯的像月牙,粉红色的脸,红红的嘴唇,挽着高高的发譬,穿着纯白色的婚纱,她坐在椅子上,面带微笑,显得是那样安详。再看看爸爸,身穿合体的白色西眼,系着鲜红的领带,他握着妈妈的手,紧挨着妈妈站着,睑上流露出满足的微笑。每当我看到这幅照片,就会想起照相那一天的情景。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照相馆。爸爸和妈妈开始化妆了。我呢?当时高兴得东跑跑、西跳跳,时而帮着妈妈拿胭脂盒,时而帮着爸爸系领带,时而回答他们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