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暮色渐蓝,我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工作,回到了充满温馨和谐的家。随便翻一翻自己编辑的几本书,那封面设计新颖独特的诗集——《第三根琴弦》便映入我的眼帘。于是,我随着三弦琴奏出的美妙旋律,又一次认真地读起了蒙古族女诗人萨仁图娅的集子。实际上,我很早以前就读过她的诗集,那是她的第一本诗集——《当暮色渐蓝》,我很喜欢她的诗,她的很多诗是令人回味的。随着《当暮色渐蓝》  相似文献   

2.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她,我想应该是天蓝色,就是清晨天边的那一抹浅浅的蓝——淡泊、清澈、温暖……每天,迎接着朝阳的升起。她,就是河北电台首席主持、《阳光热线》节目主持人赵晓蔚。她主持的《阳光热线》节目心系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连续四年分别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广播栏目”、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十佳新闻栏目”、首届中国广播电视“十佳新闻栏目”等多项全国性大奖。  相似文献   

3.
纪念     
朋友芹自杀的消息尖刃般划破你的心脏,你没有修饰的情感是坐在案前燃起一支香烟,窗外的天空蓝得让人心颤。 芹应该算是忧郁的女人,瘦长的身材和苍白的皮肤给人一种很冷的感觉,就像毕加索蓝色时期的绘画。上大二的时候,她给你寄过一份油印刊物,是她和别人合编的。她的文字怪异而冷峻,透出一股死亡的气息,那时她在县城小书店当职员。那份油印刊物是你大学四年生活中和她交流的唯一物证。后来她便音信全无,你只是在和朋友的交流中知道了她结婚生子的消息。 毕业后你和她有几次接触,在县城那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在中央电视台,方静没有大红大紫。她的前后左右都是当今央视炙手可热的大牌主持人。但就像《国际观察》的深蓝色背景一样,就像大海的幽蓝和天空的湛蓝一样,蓝色是美丽的。她就是那种女性中的深蓝。  相似文献   

5.
记者:第一次看见她的时候,她是什么样子? 王元化:她很朴素的,剪一个不长不短的齐肩发,穿一个旗袍吧,也不是很考究的布料。她一生不大修饰的,从我认识她到结婚到后来,她都是不喜欢修饰的,擦粉啦,口红啦,都不大弄的,偶尔把头发梳成个辫子盘在头上,就算很时髦了,那张照片我画传(《王元化画传》,上海古籍出版社)里有。衣服的料子、剪裁她不赶时髦,但都弄得很整洁。  相似文献   

6.
林深处     
林的深处,那儿,有一片宽的湖泊。由一条柔美的月芽形埂子与陆地相连。雪后的冬晨,太阳才刚爬上林梢,湖水晶莹如旧,惟有埂子披上一条优雅而清高的白绒。这时,雪地里呈现出两串闪闪的三叶样的印子,———雪地里,踱来一只白色的小鸭。它缓慢踟躅着,在寻觅什么。多孤单呵。大伙都数落它的白羽毛。要知道,除了它,别人都有嫩黄的外衣啊。它伤心地想着,不知不觉到了对岸。忽然,它看见了那弯白雪,于是刚才烦恼顷刻荡然无存了。它痴呆地望着:她是多么温和和纤尘不染,像春天第一缕蒙着白絮的柳条,像清夜里笼着光晕的月亮。但是,她会…  相似文献   

7.
做农业科技编辑已逾十载,经常发现在农业科技书籍中常用的一些音同而形、义不同的汉字发生混用。现举出一些实例来加以说明。一、蓝和兰(lan)混用1.常用错字的词如:兰色、兰藻、兰图、兰旗营(地名)、考马斯亮兰(试剂名)……2.用字正确的词应是:蓝色、蓝藻、蓝图、蓝旗营(地名)、考马斯亮蓝(试剂名)……3.据《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字的解释,“蓝”的一种意义是指颜色;“兰”的意义是指兰花或兰草。“蓝”与“兰”二者的形、义是不同的。而巨,从词典里可知,“蓝”和“兰”的繁体字也是不同的。=、杆和秆(gan)混用1.…  相似文献   

8.
秋天在瑞士     
2010年10月23日:我和在瑞士和平妇女组织工作的朋友马恩一起到了她认为是自己的根的地方。 秋天在瑞士,阿尔卑斯雪山、丘陵中的田野和山坡上的牛羊,白得雪绒绒、黄得金灿灿、绿得翠莹莹。大自然的各种颜色在这里得以彰显并加以调色后柔情地展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难怪有人说,阿尔卑斯山最美的一段就在瑞士。奇石累累的少女峰长年白雪皑皑。山中,一间间小农舍,忽而隐露在山腰,  相似文献   

9.
秋天在瑞士     
汪永晨 《出版参考》2011,(10):51-52
2010年10月23日:我和在瑞士和平妇女组织工作的朋友马恩一起到了她认为是自己的根的地方。 秋天在瑞士,阿尔卑斯雪山、丘陵中的田野和山坡上的牛羊,白得雪绒绒、黄得金灿灿、绿得翠莹莹。大自然的各种颜色在这里得以彰显并加以调色后柔情地展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难怪有人说,阿尔卑斯山最美的一段就在瑞士。奇石累累的少女峰长年白雪皑皑。山中,一间间小农舍,忽而隐露在山腰,  相似文献   

10.
红象酒吧将举办“蓝光之夜”:只有蓝色灯光,蓝色衣服,蓝色裤子,蓝色裙子,蓝色的一切的一切,你就是主角。着蓝色衣服者赠送蓝色鸡尾酒,功程程和她的叫朋友们当晚为蓝色自由存在。  相似文献   

11.
雨儿     
龙应台 《出版参考》2009,(12):15-15
我每天打一通电话,不管在世界上哪个角落。电话接通,第一句话一定是:“我——是你的女儿。”如果是越洋长途,讲完我就等,等那六个字穿越渺渺大气层进入她的耳朵,那需要一点时问。然后她说,“雨儿?我只有一个雨儿。”  相似文献   

12.
神圣的蓝色     
刘璇 《军事记者》2006,(3):I0002-I0002
海水,湛蓝。潜艇,蔚蓝。蓝,是包容。以两种蓝色为基调构成的画面,既予人视觉上的协调,又不失单调,二者浑若一色。蓝,是沉静。即使是动静对比反差强烈的白色浪花,也因律动和对称,勾勒出“巨鲸”不急不缓的步伐,赋予其一种沉稳、自信的独特气质。蓝,是神圣。蓝色背景的衬托下,位于视觉中心点那飘扬的一抹红色,也就格外庄严。作者采用对角构图、黄金分割法,主题鲜明,空中摄影居高临下更带来磅礴气势,既彰显出国威军威,又自然流露出心中的骄傲和自豪,似乎喻示着中国海军正大踏步地从“黄水”走向“蓝水”。一艘艘高悬五星红旗的潜艇,像摄影师的…  相似文献   

13.
李幽幽 《军事记者》2006,(10):51-51
“天很蓝,那是生命的颜色;彩云很美,那是青春的写真。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依然会选择那深远的天和悠悠的云。”6月23日18时,华中某机场,在患乳腺癌停飞治疗近一年之后,33岁的刘文力驾机重返蓝天,用行动表达了她对蓝天的深深眷恋。机组人员各就各位。刘文力请示开车。瞬间,飞机螺旋桨飞转,轰鸣声起,巨大的气流吹得草坪上的草贴在了地上。地面机务人员举起绿色的小旗,飞机沿着停机坪黄线缓缓滑出。对正跑道,请示起飞,做起飞前的最后检查。刘文力听到塔台指示后,松开刹车,加满油门,飞机发出沉雷般的声浪,飞机挣脱了地面,投入了蓝天……为了重…  相似文献   

14.
<正>实物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原始性的特定载体,它通过实物形态与结构来反映人类既往活动的真实信息。本文探究的实物档案是民国时期的"云南省立昆华中学"校徽。一、档案特征实物档案:学生佩戴的"云南省立昆华中学"校徽,材质为黄铜,形状圆形,直径2厘米,章面颜色由红、蓝、白、黄四色珐琅组合;图案由外到内分别有红色、蓝色大、小两个环形圆圈和拥有  相似文献   

15.
翡翠历来以绿为上品,而实际上她的颜色是那么丰富:红、绿、蓝、黄、青、灰、白、黑……随着光线的变化又能变幻出种种意想不到的神秘色彩,有的竟如玻璃般通透、润泽(玻璃种);有的有如一潭碧水,意境悠远;有的又如溪水中灵动的绿草……令人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约访郭镇之教授是一直以来的心愿,这位默默耕耘于清华园的知名学者有着一连串值得称道的求学履历:1979年,她是新中国第一位专治中国广播史的研究生;1985年,她成为新中国最初的新闻学博士生之一,1988年,完成了首部研究中国电视史的博士论文——《中国电视史稿》,从而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新闻学的女博士……而在诸多“第一”光环的笼罩下,已是蔚然大家的郭镇之却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温煦与亲和。在一下午的畅谈中,女先生始终坦诚相待,真应了明代李贽的那句,“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答”。  相似文献   

17.
1993年初春的一天,寒风轻轻地吹着。张莉录完将要播出的《军事天地》节目后,走出中央电视台那幢蓝色的大楼。她走到一棵青翠的松树下,请人为她留影。“傻瓜”相机乖乖地为她留下了真实的风采:崭新的绿军装、整齐的短发、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这天,张莉太高兴了,晚上她在日记本上写下了四个大字:我爱绿色。这一天,她被正式批准入伍了。“很多观众来信问我,你一定是从那个部队或电影厂调来的。其实,我当时还是一个预备役,是借调来的。”据张莉透露,为了更好地向观众介绍部队生活和军事知识,提高人们的国防意识,1990年,中央电视…  相似文献   

18.
喜欢红色的女作家不多,30年代有一个,叫作萧红。虽然她左翼得厉害,但却是一个时髦的女人。若不是红颜薄命,她应该会写出惊世的作品。她喜欢穿红上衣,然而搭配得不好看,她跑到鲁迅家里,让鲁迅看,鲁迅说:“不大漂亮。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部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混浊……”  相似文献   

19.
老丹  刘纲 《大观周刊》2006,(29):58-58
因为有了天空,海会更蓝:因为有了海,山会更高;因为有了山,天空会更宽阔。从海南航空集团开始酝酿打造昆明海航酒店的那一天起,它就成为了天空、大海、大山的宠儿,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给云南的餐饮和酒店业带来不一样的气息。  相似文献   

20.
91岁的李老太太坐在轮椅上,膝盖上铺着一本破旧的《圣经》,手上还有一个红皮本,那是她1979年以来学习《圣经》的笔记。清晨的阳光从窗外洒进来,照在她蓝色的棉袄上,她胸前一枚金色十字架在闪闪发光。李老太每天的生活是从读《圣经》开始的。护理员贴在她的耳边说,“上帝与你同在。”她便会大声附和——“阿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