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近代图书馆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出现的。自20世纪80年代队来,学术界,尤其是图书馆学界,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历史给予更多的关注,推出了一批批研究成果。文章从藏书楼与近代图书馆、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概况、近代图书馆兴起与发展的历史条件、西方文化与中国近代图书馆、近代人物与近代图书馆、关于中国近代图书馆评价等6个方面进行回顾与梳理,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新诗的形成过程中,近代译诗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代文言译诗又作为近代译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国诗歌的引入与传播,对近代译诗的发展与成熟,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近代文言译诗的主要特征,并从时代语境、文学翻译、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方面,阐述了近代译诗是历史发生的必然结果;从译诗意识的觉醒和改革动力两个方面,论证了文言译诗对于近代译诗以及新诗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中国近代化的步伐,近代大学也兴起、发展起来。研究近代大学,有利于透彻了解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实质,有利于通晓近代西方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撞击、融合的事实,有利于清楚近代中国在世界巨变的滚滚洪流中的定位与发展方向。站在一定高度审视近代大学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必须的。本文从近代大学的研究领域入手,研究1994年到2005年这一阶段,教育史界对近代大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既要注重史料的考释,又要侧重学理的阐述。就目前而言,研究范围的界定与研究视野的拓展并不矛盾;探究报刊等传媒与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关系是中国近代新闻史教学与研究的焦点;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既要有宏观视野,又要从微观层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5.
杨力 《成才之路》2009,(2):24-25
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从地理与地缘政治方面看,日本都是一个很独特的国家。尤其是近代以来,经过历次变革与图强,形成了其富有特色的近代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传入中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推动了近代职业教育观念、教育体制的革新与重构,职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代职业教育关于"人计"与"事计"的现实旨归,关于"平民"与"乡村"的终极关怀,关于"生利"与"实用"的经验价值,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创新与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当前国内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现状来看,近代实用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依然具有鲜活的现实意义,尤其是近代职业教育思潮的宗旨、手段、价值、意义,都应该得到传承、再造与复兴。  相似文献   

7.
近代军工业的兴办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工业化尝试,其由盛及衰的过程折射了近代工业化所面临的困境与局限。探讨近代军工衰落的原因,清朝中央政府的消极政策则是关键因素。本文从舆论环境、经费保障、人才储备等方面入手,检视清政府的军工业政策。正是由于政府主导作用的缺失,近代军工业的大好开局终成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8.
民众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从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教育素有“教民”传统,重视社会教化是传统教育的特有功能,与近代民众教育既有本质性的区别,又有自然的内在联系。系统梳理从古代社会教化到近代民众教育转变的历程,了解古代不同阶段社会教化的状况和近代民众教育发展的基本类型,从施教目的、制度、内容、方式和效果入手,揭示出“民众”历史地位的变化,乃是从古代社会教化向近代民众教育转变的核心,也是近代民众教育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报刊发表成为岭南近代小说的一种主要传播方式。是一种改变传统文学传播方式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深刻转换。这种历史转换促进了岭南近代小说创作,带来了这一近代以来中国文学重要文体的迅速兴盛。中国近代文学诸文体的变革与兴盛,也与报刊传播有着密切关联。报刊传播与岭南近代小说兴起的密切关系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中国文学的近代变迁。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教育风云——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黄济这里所说的中国近代教育风云,是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近代文化教育领域内的复杂而艰巨的斗争,其中主要是指中学与西学之间的复杂而曲折的斗争。可以用两句话作概括:反封与反帝并举,救亡与革新同行。...  相似文献   

11.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发展的划时代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拟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群体形成的内在动力、必要前提条件和主要标志三个方面来探讨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与戊戌变法的关系,以此纪念戊戌变法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12.
上海开埠后江南地区的变化及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其传统经济的发展和近代的调整,适应了近代工商业发展的要求。上海的开埠在近代江南地区人口和市镇发展过程中引起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对近代上海都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抵御外侮、谋求自强,构成徐寿、华蘅芳等近代科技专家与曾国藩共同创办近代工业(首先是军事工业)的思想基础。中国近代工业从造船制炮起步,是中国第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竞争和压迫加重的形势下,引进、移植、应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谋求富民强国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从大学校长的视角来总括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经验,可归结为以下方面。首先,士志于道是中国大学精神的表述,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大学之道的耦合,是推动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制度建设是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基点。第三,精神建构是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核心。第四,文化自觉是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文化使命。第五,和而不同是大学本土化发展应具有的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15.
该书由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杨齐福副教授撰写 ,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 6章 ,分别是 :近代社会转型与科举制度危机、近代科举制度的改革及其废除、传教士与近代科举制度改革、新概念的生成及其对科举制度的冲击、近代新教育的出现与科举制度的终结、余论。作者深入挖掘史料 ,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模式 ,运用纵横结合的研究方法 ,从纵向考察科举变革的历程 ,从横向探究科举衰亡的文化因素。这有助于人们全面透视科举制度在近代的发展轨迹 ,更好地把握近代社会大变动的真相 ,进而认识近代文化发展的规律 ,凸显…  相似文献   

16.
"经世致用"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早期现代化的视角入手,探讨“经世致用”传统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实现近代转型的关系,揭示了“经世致用”传统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接受西学的最初依据,是实现近代中国社会和文化转型的重要的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中日两国的文化关系中,近代中国东北与日本之间的关系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中国近代这个特殊时期,中国东北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侵略与反侵略无疑是这一时期的主流。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宽泛的,本文仅从教育层面作以考察,通过对近代中国东北与日本的教育交流状况研究,以揭示这一时期教育交流所具有的特殊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武术家群体是近代中国众多不同的社会群体之一。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群体问题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过,把中国近代武术家作为专门群体来研究还是近代中国社会群体研究中的空白。从中国近代武术家群体与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互动关系这一研究视角,对近代中国武术家群体在社会转型期的艰难求索及其对社会发展、转型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无疑会深化武术家群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由于学术界批判改良主义渐进论的影响,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中对梁启超教育思想的评价与他对中国近代教育开创性的杰出贡献是极不相称的。本文从下述几个方面阐明梁启超对近代中国教育的主要贡献:成功地推动废除八股;倡导成立各类学校;首先提供近代学制的蓝本;首倡教育当定宗旨;系统设计了近代学校管理制度;编译近代教材;首创近代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思想及成就,家庭教育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史国情教育要点近代中国与当代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代中国仍然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了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当代中国的不少问题,都可以从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中找到历史的根源。可以说,不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就不能正确地、深刻地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所以在中学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