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几天,超市货柜上堆满了盐,让人根本无法联想到前些日子在这里有过一场“浩劫”——一场抢盐的浩劫.  相似文献   

2.
离开人民教育出版社快满二十年了。头十年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都遭到了极大的摧残,人民教育出版社未能幸免。经过这一场浩劫,人教  相似文献   

3.
浩然先生于2008年2月20日去世了,直到他昏迷为止,他也不承认“文革”是“浩劫”。他认为“又没有烧杀抢掠的战争,怎么能说是‘浩劫’呢?”其实,他给浩劫定义的“烧杀抢掠”,在“文革”中都严重地存在。武斗的枪炮已经在全国都打响了,他囿于对“文革”的好感而视而不见罢了!  相似文献   

4.
唐宋时代的敦煌学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敦煌设立学校,大概是从西汉设郡之后开始的。公元三、四世纪之际,李暠建立西凉,以敦煌为首府,“兴立泮宫”,“增高门学生五百人”,敦煌学校的规模发展到高峰。武德七年(624年)二月,诏“州县及乡皆置学”,唐代敦煌学校的历史从此起。一敦煌从武德二年(619年)成为唐朝治域,到建中二年(781年)被吐蕃占领,其间162年,敦煌史上称作初、盛唐时期。这一时期敦煌学校大致可以分为州学、州医学、道学、县学、义学五类。  相似文献   

5.
打不走的莫高窟人施萍亭敦煌莫高窟的存在,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世界上的人们因而知道有敦煌。1962年,《人民文学》发表了徐迟先生的报告文学《祁连山下》,轰动一时,国内不少读者不仅知道了敦煌,而且知道了有一支以“尚达”先生为代表的敦煌文物研究所员工队伍。善...  相似文献   

6.
鸣沙山夕照     
敦煌古称沙州,风沙构成这里许多特有的景观。当地老百姓有句俏皮话:“一年一次风,年头到年终。”在我们到达敦煌之前,就已听说敦煌发生了一场沙暴,大风挟带着大片黄沙铺天盖地而来的威力是我们这些身居平原腹地的人很难想象的。其实我们倒很想见识见识风沙弥漫遮天蔽日的景致,这样可以真正体会一下“飞沙走石”、“亘古蛮荒”是一番什么滋味。但遗憾的很,我们到达敦煌宾馆时已是风和日丽,没有一点沙暴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敦煌的历史,敦煌人民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敦煌历史上,曾广泛盛行一种以“社”命名的社会组织,这种组织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其特点就是依靠群众的力量和集体行动来维护成员的各种利益,使这些成员能在敦煌这块土地上得以生存和发展。敦煌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建郡,而敦煌的结社活动,据一些学者考察,从西汉昭帝元凤年间(前80—前75年),一直到宋、元时期,敦煌地区都有“社”的活动。其结社的组织形式,一般为十几人至四十几人。结社的名称甚多,有所谓“女人社”、“行人社”、“渠人社”、“兄弟社”、“亲情社”、“龙沙社”等等,其中有以性别为特征的,也有以职业为特征的,还有以同性宗族为特征的,以及以乡邻关系为特征的,等等。其结社的成员亦很广,有世家豪族与寺院高级僧侣等上层社会人物,也有一般地主、一般寺院僧侣和军队、官衙里的中级官员等中层社会的人们,但更多的是依附于寺院的常住百姓及各类手艺人等社会下层民众。然而不论是什么名称的社会,也不论其成员来自什么阶  相似文献   

8.
最近某权威杂志上有篇奇文,认为不宜将“十年浩劫”作为“文革”的代名词。理由是:“十年浩劫”这个词组意味着十年中一点好事也没干,此其一。其二,对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学者们并未用“浩劫”这样的词,对“文革”却称为“浩劫”,有欠公允。其三,不能把“文革”十年说得一团漆黑,这样有损党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唐五代敦煌音声人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敦煌文献资料 ,对唐、五代时期敦煌“音声人”的身份、地位等方面进行了再探讨。  相似文献   

10.
1990年7月12—15日,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系师生来敦煌实习,参观莫高窟。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段文杰和敦煌研究院资料中心主任、研究员史苇湘向师生们分别作了“如何学习敦煌艺术”和“敦煌历史与敦煌艺术”的专题学术报告,并回答了师生们提出的有关敦煌艺术及当前美术思潮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作者来函     
编辑同志: 您好。此信专为道歉。拙文《贸易路上的西北商镇》(刊《敦煌研究》1991年第1期)中有一处敦煌在唐代的人口“十一万六千多人,比现在还多两万”,此数是错误的。《旧唐书·地理志》载:敦煌“户四千二百六十五,口一万六千二百五十。”错误是由引文不慎造成的。新华出版社《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2.
“敦煌学”一词,一般都认为是陈寅恪于1930年首先提出的,后来发现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于1925年使用“敦煌学”的材料。从敦煌学的发展、影响、实际效果和“敦煌学”一词的术语化过程来看,说陈寅恪是“敦煌学”的首创者是没有问题的。需要正视的是,在陈寅恪之前,石滨纯太郎已经使用了“敦煌学”一词。因而有必要探讨敦煌学出现的背景,即当时国际学术的潮流是东方学,而东方学又是在西方对东方的侵略或占领下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具有殖民主义的成分。虽然东方学是殖民主义的产物,敦煌学也是在西方殖民背景下提出的,但不能因为提出的背景而否认其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科技简讯     
1981年9月11日——15日在敦煌莫高窟召开了以“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为题的技术讨论会。会议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出席会议有甘肃省文化局、甘肃省试验中心、兰州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甘肃省博物馆、麦积山文物保管所、化工部兰州涂料研究所、敦煌文物研究所等单位的二十三位代表。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洞窟保护现场,听取了兰州涂料研究所和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同志作的“敦煌壁画颜料剖析”、“敦煌木质结构的保护”,“敦煌壁画修复中粘结剂的选用”等六个课题的报告,并开展了  相似文献   

14.
敦煌石窟瑰宝的早期记录——伯希和《敦煌图录》简评卢秀文甘肃省新华书店最近推出由甘肃武凉古籍整理中心整理,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精装《伯希和图录》(全称《中亚之行—敦煌艺术图录》)。受到了敦煌研究工作者和美术工作者的关注,“图录”是法国人继英国人斯坦...  相似文献   

15.
敦煌遗书的发现,是我国近代文化史上古文物发现的一件大事。一九○○年,千里河西走廊的敦煌莫高窟打开了封闭了八百余年的藏经洞(敦编17号窟)。洞内所出无价之宝敦煌遗书,霎时间,轰动了中外学术界。法国人、日本人、俄国人接踵而至,盗宝骗宝,致使中华民族的珍贵文献,流散海内外,损失不可弥补。现在大约分散在八个国家的二三十个机构内。敦煌遗书显世之后,我国的学者十分重视,首先刊布资料,开始研究。先后英法等国也开始了研究。在这个新的研究领域内,很快出现了一股“敦煌热”,应运而兴起一门新的学问——敦煌学。敦煌学之称,是因地而命名的,约定而俗成,不是一门有系统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举办的“海峡两岸敦煌学丝绸之路学术考察学术讨论会”于2000年7月21日在兰州大学逸夫科学馆举行。应邀参加这次学术会议的有台湾学者高本钊、林聪明、曾振名等31人,大陆学者30余人。7月21日举行了学术会议开幕式并学术讨论会,兰州大学副书记杨恕、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分别代表学校和敦煌学研究基地致欢迎辞。随后进行的专题研讨会上,甘肃省博物馆馆长初世宾作了《甘肃佛教石窟的分布及其特点》、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副所长陆庆夫《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一、敦煌学的产生及其在我国的初步发展敦煌学的产生,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回顾80年的历程,可将我国敦煌学的发展划分为两个时期:从1909年起,直到“文化大革命”前,是敦煌学的产生,创业及其初步发展阶段;80年代则是蓬勃发展、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下面先就第一阶段的情况加以探讨。1、从史的角度考察敦煌学之产生我们把1909年定为中国敦煌学的起点,并不意味着我国学者在此之前没有注意到敦煌。事实上,早在藏经洞发现以前,我国学者就已注意到千佛洞,并作了记载。1900年藏经洞被发现后,1902年,金石学家、甘肃学台叶昌炽就通过敦煌县令汪宗瀚,得到了藏经洞发现的一些文物。他在《语石》卷一《吐蕃一则》中说:汪宗瀚“先后寄贻宋乾德六年水月观音画像,写经卷子本,梵叶本各二。笔画古拙,确为唐经生体,与东瀛海舶本无异”。他还在其《缘督庐日记》中详细记载了有关情况,并曾建议将藏经洞发现的全部遗书运至兰州保管。1909年秋,法人伯希和盗劫敦煌遗书之后,曾在北京给罗振玉、蒋伯斧,王国维等人看了一部分敦煌遗书,并送给罗振玉一些敦煌遗书照片,罗据  相似文献   

18.
早在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就有老一辈敦煌学者辛勤从事敦煌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78年成立以后,敦煌学研究工作在各相关研究所得以恢复展开,20年来取得许多科研成果,积累了一套以英藏、法藏、俄藏、北图藏敦煌文献缩微胶卷、照片、复印件、图版本为主体的敦煌文献资料,并有一批各学科的中青年敦煌学者成长起来。但由于各学科之间缺乏沟通,该院各研究所的敦煌学者基本上是“各自为战”。甚至“人自为战”,没有能发挥多科协作、综合研究的群体优势,制约了敦煌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有鉴于此,该院于1998年…  相似文献   

19.
武海龙 《家教指南》2023,(5):156-158
2023年8月19日,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主办的“《敦煌研究》创刊四十周年暨出版200期座谈会”在兰州市敦煌艺术馆召开。会议回顾了《敦煌研究》40年的办刊历程,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敦煌学发展、《敦煌研究》未来办刊方向等问题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20.
15日,艾兰法岛上的人迎来了又一个月圆之夜。湛蓝的天空被夕阳的余晖浸染,慢慢呈现紫色。远处,一座城堡突然出现了。岛上神殿里的老祭司抬头看着诡异而又美丽的天空,喃喃地说:“百年一次的浩劫,又到了啊!”原来,艾兰法岛受到了诅咒,每100年,就会有一次浩劫降临到艾兰法岛上。不幸中的万幸是,每当灾难降临,岛上就会出现一个英雄,与全岛居民一起努力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