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半场篮球比赛为课程核心内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半场篮球比赛方法为高校篮球课程核心内容,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用半场篮球比赛方法为课程主要内容,能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有利于达到新《纲要》提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少年篮球比赛中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测试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参加1994年全国少年甲组女篮比赛和1998年全国少年甲组男篮比赛的180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及临场技术运用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揭示了目前我国少年男女篮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比较、实验等研究方法,就武汉大学健美操课程改革对本科生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认为,融合课程结合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学科课程下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为推进改革步伐,提出打破高校传统体育课程体系坚冰,引领高校本科生体育生活化时尚;多元化筹集大学生体育活动经费,并积极组建高校体育联合协会;强化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理念与职业道德修养,将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塑造成具有强文化特征的学习型组织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体育选项课程对大学男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实验、测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别对体育舞蹈、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体育选项课程对促进大学男生的体质健康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选项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男生身体素质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篮球比乒乓球课程更能发展学生爆发力素质;武术比体育舞蹈课程更能发展学生力量素质;体育舞蹈、足球课程比武术课程更能发展学生呼吸系统的机能;对其他素质和机能、形态的促进与发展无显著性差异。建议进一步探究体育选项课程对学生体质特征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的原因和内在规律,以期为体育选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篮球比赛最后两分钟攻防战术运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高水平男子篮球比赛中最后两分钟攻防战术的运用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比赛最后两分钟领先队与落后队运用的攻防战术有所不同,落后队进攻战术以加快进攻节奏和抢投三分球为主,防守战术以半场紧逼盯人、全场紧逼为主;领先队进攻战术主要侧重于内线篮下进攻和外线进攻,防守战术多采用半场紧逼盯人战术。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尽快提高我国的篮球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6.
篮球比赛主要技术与净胜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七运会男女篮球决赛五项技术(罚中率、快攻得分、篮板球,投篮命中率和失误)的统计表,运用逐步回归和相关分析方法,对上述五项技术同净胜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定量分析的结论作为国内各队进行训练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篮球是一项技术综合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投篮得分的多少,决定着比赛的胜负。随着运动员身高、力量、弹跳等身体素质及防守技术、战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那种无人防守、轻松投篮的现象在比赛中已经很少见到,取而代之的是有投必防,有投必封的激烈对抗场面。如何提高运动员在激烈对抗条件下投篮命中率已经成为提高竞技篮球运动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身体素质"隐形课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长达5年的研究表明,身体素质“隐形课程”符合学生身心要求和教育测量学要求,操作性强,便于推广,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身体素质练习的积极性,经教学实验检验,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国内外篮球比赛技术统计分析的现状进行研究,以对攻守转换次数的研究为基础,从对投篮、得分、篮板球表现、失误、攻防效率、阵容组合、关键时刻表现和比赛目标完成情况8个方面的分析构建篮球比赛技术统计分析系统,丰富我国篮球比赛技术统计分析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创新体育课程内容,开设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课程,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多元化的需要,提高高校体育育人质量,是当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积极探索的方向。研究以西华大学为例,采取问卷法,访谈法和资料分析法,对跆拳道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考察、分析与总结,获得教学实践第一手信息资料。其结论和建议为高校开展跆拳道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1.
《体育师友》2016,(3):38-40
泰勒课程评价模式是通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步形成的,在世界课程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以泰勒课程评价模式为视角,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泰勒课程评价模式以及大学体育课程的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大学体育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体育课程评价本末倒置;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价值异化;评价方式单一等,为深化大学体育课程的评价改革,需要从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评价标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落实,从而才能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健美操课程是高校普及开设并深受女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但是男生健美操开展情况就不容乐观了.因此本文通过调查部分高校的男生健美操开展现状,提出男生健美操健身综合课程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方案,以推动高校男生健美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庆忠 《新体育》2022,(6):82-84
传统高中体育教学的跑、跳、投等运动对提高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很好作用,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授传统运动项目就会显得枯燥无味。近几十年的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使得上课内容丰富多彩的同时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根据此种现象笔者提出重新梳理面向高中学生开设的各项体育专项,把能否提高我们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重要指标;每个体育专项必须增加身体素质练习和考核的比重;体育课程改革一定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  相似文献   

14.
研究对象: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2001级、2002级、2003级三个年级54个教学班共2582名学生为研究对对象,其中2001级15个班688人,2002级17个班816人,2003级22个班1078人。时间从2001~2004年历时3年,分3次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其更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对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也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本文以扬州高职院校为案例分析,来研究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自主性设置。研究表明:体育课程的设置必须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和工作性质、工作条件紧密联系。在发展学生一般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兴趣的同时,根据目前所学专业的特点传授与其未来第一职业所需的特殊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对体育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创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大学体育课程结构研究——以日本东京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和访谈的方法,研究了通识教育发展过程中日本大学体育保健课程的设置,以及日本东京大学体育课程的结构.日本大学体育课程具有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并重的特点;学科课程注重学生体力提高、健康教育以及锻炼习惯的养成;活动课程涉及项目广、数量多,具有开放性和服务学区的特点.建议我国大学体育采取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必选和自选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把体质健康教育和测试纳入必修必选课程范畴;加强大学体育俱乐部和社团的建设,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增设跑酷运动课程展开研究,目的是为体育教育专业能否增设跑酷运动课程提供相关的依据或建议.结果表明:(1)跑酷运动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其创造力,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2)可以丰富体育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内容;(3)可以拓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技能;(4)可以帮助学生在正迁移规律下提高其它运动技能;(5)可以拓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外延;(6)可以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研究结论:体育教育专业增设跑酷运动课程需要相应的场地、器材等设施,以及较强的师资力量,缺失这些条件会严重阻碍跑酷运动课程的增设.  相似文献   

18.
王彦飞 《精武》2013,(21):96-96,98
本文主要应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研究,提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遵从以国家课程为依据原则,以学校为开发主体,以学生的体育需求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应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等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等原则。对于当前中小学所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多媒体课件编制法、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研制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教学CAI课件,并在教学中加以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CAI教学方式能够更为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20.
由近期连续发生的大学生跑步中猝死事件,联想到《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感到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大学体育课程必须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应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结构、教学管理环节、考核指标等诸方面进行改革,转变重技术训练,轻体质训练的教学模式,注重体能素质训练和考核。通过课程改革,促进大学生树立全新的体育理念,增强主动参加体质锻炼自觉性,确实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