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鸣晨 《大观周刊》2012,(34):47-48
中国传统思维具有诸多独特特点,是中国文化的深层本质。《论语》作为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典籍之一,烙有传统思维的痕迹,在独特的思维方式影响下形成独特的话语方式。本文从直觉思维与概念的模糊性,整体思维与表现的形象性,群体思维与人文尚古性三个方面浅论传统思维与《论语》的话语方式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自五四运动以来,面对国际学界的强势话语和研究方式,诸如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茅盾等学贯中西的中国学人,普遍将民族文学置于世界文学背景之下来考量,大多遵循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分析路径,由此取得了卓尔不群的成效,为中国的现代性提供了丰硕的域外思想文化资源。随着中国现代学术的专业化进展,  相似文献   

3.
故事化的叙事策略:对《焦点访谈》的话语逻辑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琦 《新闻知识》2006,(3):43-45
正如美国学者所言,“过去,我们的前辈常听人说些荒诞不经的故事,或读一些吓人的小故事,或打开收音机听听广播剧,而现在我们则聚在起居室里那个有亮光一闪一闪的盒子周围。我们对故事的不断地渴望便由此基本上得到满足。”当今社会,电视已成  相似文献   

4.
媒介将城市景观与人物活动抽象编码成符号,交由接受者解读,并对接受者造成影响。《新周刊》作为中国很早做城市报道的大众媒介,在构建自己的"城市话语"体系中形成了自我标榜的人性城市观。  相似文献   

5.
曹璐 《中国广播》2005,(4):26-27
《神州夜航》是“中国之声”大时段午夜互动谈话节目。开办两个月来,每次节目听众短信参与千条以上。可见每天午夜都有众多听众怀着期待收听广播,其中有小康人群,也有困难群体,也包括困惑人群,乃至边缘人群。命案在身逃逸12年的通辑犯辜海军就是通过收听《神州夜航》关于人生选择的话题讨论之后,  相似文献   

6.
《服务新闻论——民生新闻的原本解读》,是一本融史、学、术为一体的系统新闻理论著作。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条分缕析,凭着著者的理论功夫和新闻实践的经验将服务新闻这种新闻体式进行了梳理,建立了我们看到的该书完整的框架结构,为服务新闻的理论研究者和服务新闻的实践者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话语文本。  相似文献   

7.
国家形象影像表达的话语策略,应该摒弃话语思考中的抽象思维惯性、话语传递中的宣教思维惯性、话语选择中的影像思维惯性,从影像叙事的表现蒙太奇策略转换到以讲故事为核心的叙事蒙太奇策略,让影像人物从符号变得真实,让影像叙事从诉诸理性转变为诉诸感性,让叙事姿态从主观变得客观,进而增强国家形象片的愉悦感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传播媒介,其自媒体的传播特征改变了传统话语主体的架构,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从微博技术的创新、微博用户的平等性等方面分析微博话语主体重构的表现;找出微博话语主体失范导致的畸形舆论、群体极化和侵权方面的问题;进而从媒介讯息、媒介知能、角色转变几个方面提出提升微博话语主体媒介素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6,(4):14-22
在中共的主导与经营下,"特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期《新疆日报》构建了以"抗日救国"为主题的现代民族国家的话语框架,将新疆少数民族纳入中华民族一体化体系之中,鼓励他们参与到全国的抗日救国运动。然而,这一蕴含着显著国家意识的话语框架却遭到了以"地方主义"为中心的地方话语的抗争。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江苏卫视一如既往践行电视人的使命担当、传播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以创新引领为理念、以品质追求为目标,打造出多元化的内容矩阵,对于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更是情有独钟。《美好时代》正是频道深度布局文化题材的又一代表作品。立意上,做到人物讲述与时代背景同频共振、个人成就和时代造就紧密相连;主题上,通过一个个平凡而真挚的故事,引导和烘托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时代精神;呈现上,用青年眼光和独到视角,让主流话语的表达引发观众的广泛共鸣。  相似文献   

11.
从《感动中国》看女性性别话语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代表着社会主流价值观。通过对《感动中国》女性获奖人物形象建构的分析,可以看到《感动中国》受到传统女性性别话语的影响,也存在着现代女性话语与男权话语的冲突。但它很大程度上也跳出了传统性别观念的狭隘范围,通过建构现代女性话语,肯定了女性社会角色的价值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明 《视听界》2009,(4):83-84
《头脑风暴》是第一财经频道于2003年底开办的大型互动式财经谈话类节目。节目由热门事件、现象等为导入,以PK为骨架,透视人物,在话语碰撞中对中国经济进行把脉。第一财经通过把《头脑风暴》打造成国内知名的财经节目,进而提升自己的品牌实力,同时希望为中外企业家及财经人士等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徐曼 《传媒》2021,(15):65-67
2018年2月上线的国际融媒新节目《这里是中国》(This is China)以新颖活泼的传播方式、严肃守正的传播内容,拓展了中国主流媒体对外发声的途径.本文从新时代对外话语体系的精心构建,国际舆论环境中中国正能量的凸显,以及走向世界的新型融媒体传播矩阵三个方面来分析该节目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获得广大电视受众尤其是网民的广泛关注和大量好评,其在普通民众中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在于片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的民间话语形态所营造出的平易近人的收视氛围。拟从来自原生态生活的素材选择,乡野与家庭日常图景的镜头描摹以及家长里短、娓娓道来的叙述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5.
王帅 《今传媒》2022,30(3):99-102
纪录片《中国石窟走廊》以重回历史场域、寻访人性之美、强化身份认同的话语策略,不仅生动再现了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工匠的惊人创造,记录了几代石窟守护者的虔诚奉献,还全景式地呈现出中国石窟群由惨遭破坏到被精心修复再到借助高科技手段实现数字化保护的过程,清晰勾勒出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鉴于此,本文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传承,促进文化自觉,多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呼吁。  相似文献   

16.
刘颖  孔倩 《现代传播》2022,(7):64-69+136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是中国与世界在文化维度进行对话的重要内容,话语视角的介入为中国非遗对外传播研究带来新意。不同话语叙事形式以及所表达的内涵、意图、情感、态度和立场构建了中国非遗的话语空间。中国非遗对外传播的话语研究应包括对话语主体、国际话语受众、话语内容、对外传播话语模式、对外话语反馈机制五个范畴的研究。与话语研究相适应的语料库语言学分析、批评话语分析和积极话语分析为提升中国非遗对外传播力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手段。厘清中国非遗对外传播话语研究的要素、范畴与方法是构建中国非遗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战略起点。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作为电视媒体最重要的节目形态之一,近年来,由于受到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影响,在构成形态、传播方式和话语表达上产生了一些变革。泛视频化的电视新闻充实了新兴媒体的内容需求,却也消解了电视新闻原有的严肃和正式,弱化了舆论引导功能。本文将对这一现象产生的技术背景、市场价值和话语生成等内容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8.
《人再囧途之泰囧》创造了国产电影的票房神话,《泰囧》的成功既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也深刻地暴露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9.
媒介化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在传媒发达的拟态环境中,人们的起居生活和重要判断无不以媒介的信息提供为准绳.传媒选择什么人物来报道、用什么样的话语构建人物形象,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现实世界人物的看法和评价,媒介人物形象因此成为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反映,并具有了无比丰富的社会内涵.这正是<媒介与商人--1983~2005〈经济日报〉商人形象话语研究>(彭焕萍著,华夏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一书作者所阐述的研究缘起和立意前提.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传播学研究表明,传播者在信仰、民族、籍贯、个性、情趣、距离上与受众越接近,越相似就越容易产生一种“同体观”倾向,把传播者看作是自己人,从而在传播中也容易造成传播者同受众的意见是一致的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