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平台为基础的新媒体传播衍生了很多"客",典型的是博客、播客、维客、威客,这种新型的个人化传播方式带来了全新的心理影响。笔者重点阐述了"四客"的互生传播及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卢福 《图书馆学刊》2009,31(7):33-36
介绍了维客的含义、现状和特点,阐述维客与博客的区别,分析图书馆应用维客的优势,并结合维客的技术特点深入探讨了维客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许亚荃  周次敏 《今传媒》2005,(10):50-51
Wiki(维客,又译作维基)技术又一次满足了传播者自由传递信息的美好预期。以维基百科(Wikipedia)为代表的维客们不仅降低了超文本写作和发布的难度,而且也彻底改变了知识的旧有传播模式。在偌大的虚拟空间里,它们又一次发掘了互联网的技术潜力,为广大受众的思想和信息互通开辟了一方自由和民主的空间。维客技术的出现颇有些戏剧性。1995年,为了方便社区群落方式的内部交流,沃德·坎宁安(WardCunningham)开发了一套名为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Pat-ternRepository)的工具,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突发奇想地创造了维客技术。就其本质而言…  相似文献   

4.
廖善恩 《今传媒》2009,(7):75-76
维客(wiki,又译"维基"),是一种超文本系统支持的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协作式写作是指每个人都可以任意浏览、创建、更改网站页面.那些接触、使用维客网站的人便是"维客".目前最大的维客网站是维基百科(www.wikipedia.org)是基于维客系统建立的百科全书网站.  相似文献   

5.
Web2.0环境下的新兴网络信息传播模式,使得信息传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性和多样性,同时,也给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新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博客、播客、维客、RSS信息聚合技术以及P2P文件共享技术等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及可能引发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相似文献   

6.
公民记者和公民编辑兴起的意义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只有少数人能够专门从事记者、编辑职业。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博客、维客和播客等个人传播工具的诞生和普及,以及“公民新闻”的兴起,普通人凭借自身的爱好和技能也可以从事记者和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7.
无疑,今天我们步入了一个基于网络、无线移动传播等新技术为平台,以个人化、网络化和全球化传播为特征的新传播时代。手机、无线多媒体、网络视频等新媒介异军突起,博客、播客、维客(WIKI)等新媒体浩浩荡荡,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那么,曾经在E时代(电子时代)独领风骚的电视媒体,在U时代(网络时代)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8.
钱增  程哨中 《新闻实践》2007,(12):48-49
博客、播客、闪客、维客等Web2.0时代的诸多崭新传播概念和众多网民群体部落的出现,都没减弱作为Web1.0时代集大成者——论坛(BBS)的人气。作为互联网早期运用形式的杰出代表,论坛一直处在互联网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维客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客是一种超文本系统,主要应用于共享协作式创作、资源共建、学术课题的协作研究等等。图书馆具有把维客系统应用于图书馆工作的实力。维客作为新的信息协作共享的工具必然能在图书馆的借阅、参考咨询、信息导航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维客的含义、发展和网络信息服务功能,从用户利用、参考咨询服务、资源共享三方面论述了图书馆对维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博客和维客是新兴的网络新技术,是web2.0的核心应用,是对现有互联网的升级和补充。博客登陆中国走过了几年的沉寂路之后,终于在2005年火了,开始走上加速发展的道路,而维客却还是一直在尴尬的境地中挣扎生存。与博客相比较,维客还是显得那么的另类、落魄,维客离“飞黄腾达”的那  相似文献   

12.
王淑兰 《传媒观察》2006,(11):42-43
由于宽带和传媒科技的发展,互联网10年来已经成为实力最强、传播最广、速度最快的新媒体传播工具。互联网的功能日益强大的今天,不仅有发布新闻、服务、贸易或娱乐等信息的功能,还推出了聊天室(IRC)、电子论坛(BBS)、公告牌、即时通讯(ICQ、QQ、MSN)、“网络门户”(Internet portalsite)、电子邮件报刊、信息搜索、网上订购等服务。2005年,一项新的网络技术,让传统的大众传媒——广播和电视都感到了一种压力,它就是目前风靡互联网的播客和维客。播客和维客使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声音和视频节目并将其传到互联网与所有人分享,同时也可以…  相似文献   

13.
施政 《新闻实践》2007,(5):34-35
常见的九“客”了解Web2.0必然少不了各类以“客”命名的应用。笔者做了一个初略统计,目前常见的共有九种。分别是:博客、播客、拍客、粉客、沃客、威客、掘客、维客和换客。  相似文献   

14.
维客与出版业具有密切的关系,维客技术可以非常方便地应用于出版业.美国涌现了以维客技术为基础的在线协同写作平台Webook.com,中国的协同写作与出版平台则首推“一起写”网站,它们代表了协同写作与出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周笑 《视听界》2007,(1):104-105
一.维客:个人与社群的融合体 维客,从纯技术角度看并不算是一个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维客的知识自创造与群体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Web2.0环境下的维客现象,结合维客技术来描述知识的创作过程,并利用布鲁克斯方程来分析信息与知识的区别,对知识的创造与知识创新进行系统分析。针对维客也有被滥用的可能,提出一些消除网络负面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杨春兰 《传媒》2006,(7):56-57
不知何时起,"客文化"开始风靡全国:闪客、博客、播客、维客等在互联网大潮中如雨后春笋纷纷兴起,闯入人们的生活."博客"成了人们的一种时尚和需要,"播客"开启了广播媒体的新时代,"维客"满足了人人做编辑的梦想,"闪客"的出现将Flash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正当人们在思考着下一个"客"将花落谁家之时,"炫客"作为"客家族"的一个成员鲜亮登场.  相似文献   

18.
汪海  朱琳 《新闻世界》2012,(7):149-150
博客发展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所产生的验客进入我国后首先与旅游业相结合,验客已然成为旅游形象传播路径之一,对旅游形象存在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探讨了验客的产生、内涵谈及其对旅游形象的传播作用和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客":网络时代关键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 《青年记者》2007,(20):79-79
在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发出挑战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关键字眼,而围绕这个字眼展开的种种现象,是网络时代的特有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个字眼就是"客"——博客、播客、拼客、闪客、炫客、威客、维客、黑客、米客、粉客等的"客"字。  相似文献   

20.
维客的发展现状维客(wiki)技术1995年由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首次创建。它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程序,由大概只有5行的源代码组成。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下载后,用它建立自己的开放式网站。这是一种超文本系统,它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在维客页面上,每个人都可以方便地对共同的主题进行写作、修改、扩展或者探讨。系统可以对不同版本内容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所有的修改记录都保存下来,不但可以事后查验,也能追踪、回复至本来面目。可以说,“维客”不只是一种技术,一种系统,更是一种开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