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家山歌夕阳正红——广东客家山歌民众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力量奏响了广东客家山歌复兴的共鸣,山歌民众是其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他们唱歌娱乐交往,展示着民俗的生活性。山歌民众世界呈现出多个层次,业余歌手是活动的核心,老人成为活动的主角。当下广东客家山歌夕阳正红,但是后继者亟待培养。  相似文献   

2.
客家民俗作为一种特色资源的民间文化,它承载了厚重的客家历史。民俗文化是乡间社会环境影响下的社会个体和群体创造的,它深刻地反映了客家女性婚姻思想的内在实质。客家山歌、哭嫁歌、宗法意识等民俗视阈反映了客家女性婚姻思想,客家民俗与客家女性生存地位有着重要的深层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3.
浅谈客家山歌文化的传承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山歌是客家优秀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客家山歌文化日益呈现边缘化的趋势,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赋予客家山歌新的生命力,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客家山歌文化的传承模式主要有家族的传唱传承、民间艺人的演唱传承、专家学者的研究传承,可通过建立全民参与的保护机制,对客家山歌加以创新保护、对客家山歌文化载体的保护、鼓励山歌走向市场等途径,对客家山歌文化实行保护和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客家山歌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表现事象,对它本身的研究可以窥视客家文化的个性色彩。从历史判断、现实状况、自然地域和人文特征上看出客家山歌丰富的文化语境,即客家山歌具有历史承传性、流布广泛性、鲜明地域性、真挚情感性和劝谕功能性。  相似文献   

5.
阅读钟俊昆教授《客家山歌文化研究》书稿,收益颇多,欣喜异常。要说明此书的价值和意义,必须追溯现代歌谣学研究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客家山歌蕴含着丰厚的社会文化内容。本文拟从大文化概念出发,对客家山歌作“自然形态”、“人文心理”、“情感功能”和“智慧外观”等四个方面的剖视与互证。  相似文献   

7.
客家是中华民族一支独特的民系,作为客家民系重要文化遗产的客家山歌引人注目、具有代表性。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虽多样化,但客家山歌仍处于濒危状态,客家山歌的振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更是一个战略发展研究课题。注重客家山歌与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间的联系,将客家山歌纳入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强化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关联性,确定保护重点,加强项目保护,加强政策研究,建立保障机制,将客家山歌进行综合性研究、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打支山歌过横排》的音乐特点 ,以及它对赣南音乐文化所起的作用。并对“哎呀嘞”进行了详细的诠释 ,提倡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对赣南客家山歌音乐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粤东北城市客家山歌的实录报告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起,粤东北地区的一些城市陆续出现了市民聚集在一起唱客家山歌的文化现象,本文以梅州城内的客家山歌对唱、翁源县城的"山歌集"和韶关市内的"山歌会"为实例,报告了这一音乐文化现象的背景、过程和方式,进而提出采集和研究客家山歌的迫切性与必要性的呼吁。  相似文献   

10.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家山歌,特定的多元文化基因塑造出朗朗上口的艺术特色,客家山歌融入视唱练耳教学,其丰富的文化元素内涵和多元传统音乐特色,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文章从音准练习、节奏练习、视唱练习三个方面融入,改变原教材多西方少传统的缺陷,丰富了教学内容,植根侨乡因材施教,提高兴趣传承客家文化,延伸海外拓宽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1.
学校音乐课堂承担着传播和普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任务。客家山歌流传了千百年,保留了很多古语的成分,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应该与时俱进,在原来山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用今天的眼光和时代的特征审视山歌,以此为灵感,把客家风情融和起来,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生活的习惯,使学生具备获取音乐知识及音乐美感体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传承方式的分析,进而提出对其保护和发展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客家山歌保护传承中的组织研究,分析了三种文化精英、组织建构的两条路径和组织嵌入的四个系统。研究认为,无论是政府主导的组织,还是民间社会组织的自身演化形成,都能够为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稳定的整合性基础平台。客家山歌保护与传承通过嵌入到政府、市场、教育、网络技术四个系统之中,才能够与外界形成一种动态开放的资源与服务交换,进而维续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与运行。  相似文献   

14.
四川的客家山歌是在20世纪90年代来以来,随着洛带镇客家旅游的发展而被创造的现代客家山歌,是当地建构客家族群文化的一部分。以洛带镇客家山歌的创作和发展为例,分析四川客家山歌与传统客家山歌的异同,探讨在发展话语的主导下,客家人如何利用文化差异来建构其身份,想象世界及其自身的位置,通过生产地方性以达到实现地方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钟敬文先生民间文学的学术历程起始于客家山歌的调查与研究,是客家山歌的天籁之音激发了他对民间文学的浓厚兴趣。搜集、记录和研究客家山歌是他田野作业的最初尝试。尽管是初步尝试,这些成果却符合民间文学的学术规范,特点突出,达到很高的学术水准,具有引领现代民间文艺学学风的开拓与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客家文化视野中的清代赣南农村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赣南农村市场发展的历史,既是经济的过程,又是社会的过程。宗族利用其自身势力,或筹建墟场,或向墟市渗透,或控制墟市,反映了客家传统社会双层架构的特点;庙会因其地域性、整合性、经济性和社会性,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习俗对赣南农村墟市经济的运行也有着保障和导向的影响。因此,经济与文化形成互动,客家文化因素在清代赣南农村市场形成地域性过程中起了重要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情感地图,是客家人情与爱的演绎、裂变出的“天籁之音”。呈现了特定社会背景、生活环境、民俗风情里客家人的喜、怒、哀、乐等浓烈情感,是客家男女随口而出、即兴而歌、质朴自然、刚健清新的抒情叙事形式。它融化和渗透了客家人乡情、爱情、亲情等丰富而多彩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中教育改革步伐的深入进行,高中音乐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民歌作为重要的教学新资源被逐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中。其中客家山歌作为民歌艺术中的重要歌种,具有特殊文化底蕴和音乐因素,本文主要对客家山歌引入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客家山歌早日引入高中音乐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香港与四川客家均源出于客家大本营的闽粤赣地区,是客家民系扩散外迁的产物。二者在迁出时间上大体相当(清前期),只是在流向上略有不同。客家人进入四川后,随着自身人口和经济实力的增长,到了清中期,开始逐渐向城市发展。自那以后的150年间,四川社会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到来,这些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因受到巨大的冲击,逐渐消融于城市之中。客家人进入香港后,陆续建立起自己的村庄;经过数百年的变迁,特别是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市区的高速发展,这些客家村庄已逐渐融入现代化的城市之中。目前,四川客家,尤其是四川最大的客家聚居区——成都东山客家方言区,正沿着当年香港客家演变的轨迹飞速发展,客家文化和语言正面临着丧失的危险。本文以成都近郊的沙河客家小区和香港新界客家村落作对比,考察两地客家人所迁居城市的背景、迁居后的环境适应,以及迁居后各自所发生的巨变;具体剖析川、港两地客家文化的异同,考察不同地域背景下都市化进程的差异,及其对两地客家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剧烈社会变动下都市客家文化走向的命题,对客家文化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发展演变的轨迹异同进行比较,以寻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保护客家文化传统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胡森 《文教资料》2011,(18):94-95
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学校音乐教育作为提高人的总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主要渠道。积极利用上杭客家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开展地方音乐教育.是上杭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