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流水 《少年月刊》2012,(5):14-15
据调查,许多学生眼中的老师经常是严肃的面孔,严厉的眼神,言辞犀利的话语……有的学生见老师就像"耗子见到猫",吓得直哆嗦。如果问学生:"老师真的让你紧张吗?"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那是‘相当’紧张。"  相似文献   

2.
问题课上学生调皮,老师让他起立。老师问:"我刚才给大家提了什么问题?"学生茫然地看着老师什么也说不出。老师见学生回答不出来更是生气,对着学生吼道:"我刚才什么问题也没有提!"学生委屈她说:"我刚才也没有回答什么呀!"  相似文献   

3.
正我校语文组在上学期开展了"高质量提问研究"的教研活动,由朱娜老师、缪秋菊老师分别执教《夸父逐日》、《伟大的悲剧》一课。我尝试着从"学"的角度对学生的应答情况进行课堂观察。我采用了两张观察量表——语文课堂学生应答数量表(见表1)、语文课堂学生应答质量表(见表2),意图用一系列具体数据,分别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两个层面,来  相似文献   

4.
学生最关心自己的成绩.作业本发下来,小学生最喜欢数"钩"(√),一旦某次作业全是钩,心理那个乐啊,不亚于农家迎来丰收年.学生最怕的,是老师出于一时之气故意打大"叉"(×).学生把这种一笔下去能戳穿几页纸的大叉叫"大铁夹"、"大钢叉",说见了这种叉,就象见了满脸怒气的老师,心里如同水沸油煎.老师,当您提起红笔一叉了事的时候,是否想到同时也叉去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叉掉了他们的积极性?教学的好坏,从来都是师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见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确实,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明白教师写"下水"文,言传身教,可避免空洞抽象的指导,效果更佳。那么,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如何把握"下水"这一方  相似文献   

6.
正"老师,你快过来看小军。"学生小民跑来,笑得很是神秘。我疑惑地问:"小军怎么啦?""老师,你看看小军。"这时小阳也跑过来,奇奇怪怪地咧了咧嘴。我急忙到了教室,见一群学生正围着小军叽叽喳喳的,见我过来,又急忙向我围了过来,"老师您看,小军的头发!"一眼望去,我也被吓了一跳——原来小军弄了一个全新的"爆炸头",就是怒发冲冠、毛发一根根地翘起来的那种。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爆笑超市     
滚水外国学生:"汉语中的‘滚水’是什么意思?"中国老师:"‘滚水’就是正在开着的或刚开的水。"外国学生:"啊,原来如此!"第二天,外国学生就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早上,我乘车上学去,才等了5分钟,就见一辆公共汽车准时"滚进"车站。上午,全校老师同学集中在大礼堂举行了"滚学"典礼。学生的理解小学数学课,老师在复习分数  相似文献   

8.
所谓"后进生",指的是那些成绩不好又不守纪律的学生.这些学生平时不听讲,作业不认真做,还经常不是犯这样的错误就足出那样的问题.这种学生,老师见了喊头痛,学生见了忙躲避,家长见了说失望.  相似文献   

9.
<正>传统课堂以老师传授、学生听讲为主要模式,其弊端是高压的满堂灌,老师滔滔不绝地演讲,学生却昏昏欲睡不知所谓。学生被剥夺了主动性,只能被动"填鸭";老师教得吃力,一节课自弹自唱,声嘶力竭。学生不爱听课,老师怕上课,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语文"便成为了"既耗心神又难见长进"的学科。语文是一个需要长时间锤炼浸润,潜移默化的学科,如何在"少教多学"的课堂新理念的指导下,走出"多教少学"、  相似文献   

10.
正"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做了那么多年的小学语文老师自己感同身受,每次习作,农村小学的学生就像老鼠见了猫那么害怕,同时,老师也就怕教作文,怕上作文课,长此以往,学生怎么能写好作文呢?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状况呢?因为孩子"无米可炊",无话可说,那如何才能改变现状呢?那就必须给孩子寻找"源头活水"。哪些可以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呢?一、课外阅读为学生习作做铺垫阅读课外读物是学生探索世界、掌握知识、品味文章  相似文献   

11.
我觉得一些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往往是教师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是学生失礼。老师应反躬自省,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有何过失。有的学生见了老师如老鼠见猫。这种畏惧感可能源于教师平时对学生严格过头了。一些老师将“严”字写在脸上,表现在言语里,体现在行动中。学生一见这样的老师,  相似文献   

12.
罗冬艳 《考试周刊》2013,(41):54-54
<正>许多语文老师对上作文课都倍感烦恼。因为现在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提起作文就像是"老鼠见了猫",还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到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影响了以后的语文  相似文献   

13.
一、变要求学生为要求教师 学校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在文明礼貌中要求学生见了老师要主动问好。就这点小小的要求,具体实施起来效果却一直不够理想。学生见了老师不是扭扭捏捏,就是远远地躲避,很不自然……其实,学生并不是不尊重老师,也不能说他们没有礼貌,只是他们还没有养成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不要硬性要求学生先向老师问好,可以反过来提倡教师见了学生要主动问好。要求一变,结果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一、变要求学生为要求教师学校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在文明礼貌中要求学生见了老师要主动问好。就这点小小的要求,具体实施起来效果却一直不够理想。学生见了老师不是扭扭捏捏,就是远远地躲避,很不自然……其实,学生并不是不尊重老师,也不能说他们没有礼貌,只是他们还没有养成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不要硬性要求学生先向老师问好,可以反过来提倡教师见了学生要主动问好。要求一变,结果截然不同:师生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乖学生,一直秉承尊师思想,但有一天,我和老师发生了的"战斗"。一节体育课,我们像小鸟般飞出教室,却见语文老师站在门口,叫着:"上语文。"我们一愣,很不情愿地走回教室,心情却像被泼了一盆冰水。老师叫大家背诵课文,我却在发呆。老师走到我面前:"怎么啦?"我站起来:"报告。"老师疑惑地望着我。我说:"该上体育为什么上语文?"老师缓了缓,说:"你们语文成绩太差。"我说:"不是有规定要  相似文献   

16.
张超老师在与管然荣老师"对话"时说,"我欣赏孙绍振教授的'还原法'--还文本本来面目、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解读法".张老师在<<项链>教学实录>(<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7期)中引导学生发现鉴赏精彩传神的细节描写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17.
彭华清 《班主任》2012,(12):42-43
我正在上课,突然学校后山上响起了鞭炮声、哭喊声,学生们好奇地站起来往外看,还有几个兴奋地叫喊着:"埋人啦,埋人啦!"我示意学生坐好,准备继续讲课。这时,一个男生突然站起来大声问道:"老师,每个人都会死吗?人死了会变成什么?"见学生们一个个睁大双眼,脸上写满了问号,我脑子里有了主意:何不趁机跟他们聊聊"死亡"这个话题?于是,我说:"老师想先听听你们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已不多见。但在教育过程中,一些班主任和老师对"问题学生"往往采取  相似文献   

19.
小学阶段,是奠定一个人终生写作水平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考验一个语文老师教学水平的试金石.以愚之见,如果一个学生小学毕业了,却不能写出较高质量的文章,那就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语文老师若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彻底消灭"无话可写"、"无兴趣写"和"无方法写"这三大难关,学生的写作就会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20.
<正>前不久观摩一位老师执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教学接近尾声时,老师让学生仿写这首诗,学生们一时不知所措,教学陷入僵局。老师启发学生思考,当你在车站送别好朋友时,你可以怎样说?于是有一个学生仿写诗的后两句:"孤车远影碧空尽,唯见铁轨天际流。"老师听后大加赞赏,并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听到这里我不禁哑然失笑,观课的老师也在窃窃私语,议论纷纷,显然大家都在质疑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