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 :数学是过程 ,是活动 ,学数学就是做数学 ,就是去解决一个问题 ,获得一种体验 .要实施这样的理念 ,“反思”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所谓“反思” ,是指在解决了数学问题之后 ,从更深的层面上 ,对问题特征的审视 ,解题方法的剖析 ,解题过程的审阅 ,解题结果的验证和题形变化的研讨 ,对问题和问题解决所作的重新思考等 .从“终极”或“阶段”意义上而言 ,解题后的反思 ,非但不会浪费学生的时间 ,相反 ,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解题的智慧、促进数学研究性学习和培育学生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2.
数学新课程标准理念认为:数学是过程,是活动,学数学,就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体验。要实施这样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所谓“反思”,是指学生在解决了数学问题之后,从更深的层面上,对问题特征的审视,解题方法的剖析,解题过程的审阅,解题结果的验证和题形变化的研讨等所做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是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是具有正确的解题思想的体现。而反思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又是教学情境设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明确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根据近几年高考数学的特点是突出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们认为解题后引导学生对题目及解答进行反思、领悟是很好的方法。所谓解题后的反思是指在解决了数学问题后,通过对题目特征、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过程、解题失误等方面的反思.进一步暴露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找出新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悟性”,从而达到开发学生的解题智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解题教学是初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理性思维、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等方面上有无可比拟的突出优势.文章以促进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提升,实现“三会”为主要目的,以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节前问题“鸡兔同笼”为重要研究课例,分析了在深度学习视域下,从课前预热、课中探究及课后反思三个维度上优化初中数学解题教学设计的策略方法,旨在通过对深度学习理念的深入开发与实践运用,切实解决当前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解题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同“数学通过交流才得以深入和发展”的论断一样,数学学习也离不开学习共同体之间的相互交流.曹才翰先生认为“数学教学就是共同体成员之间所进行的讨论交流活动”.可见,作为数学学习中的基本活动,问题解决领域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交流能力.通过解题交流,学生获得了预先组织自己的数学思维并深入理解解题过程的反思机会,在与共同体成员的相互讨论交流过程中,使自己的策略、思想等方面得到详细的检查、修改、补充和提炼,从而完善了自己的数学认知.  相似文献   

7.
曹贤鸣  陈勇 《中学教研》2009,(12):15-18
数学学习的过程总是伴随着数学问题的不断提出和解决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也随之提升.反观教学实际,由于一贯以来解题的数量备受重视,学生往往在解决问题后急于收工,缺少必要的反思,经常就题论题,从而沉陷“题海”.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解题后的反思,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对习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分析、联想,帮助学生把握问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中。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有明确的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数学探究有助于学生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时常给学生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感受研究性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马伟  汪义瑞 《考试周刊》2009,(46):70-71
自从实行新课程标准以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数学新课改的主要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解题过程,反思解题结果,反恩解题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于得到正确结果,缺乏对解题过程和策略的深入理解,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本文提出反思意识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并提高学习效率提倡“反思意识”的思想对当今数学学习仍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离不开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只注重于问题解决方法和技巧,往往忽略对解题过程的反思,这样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理解问题”、在问题解决的“制订计划”、在问题解决的“执行计划”、在问题解决的“回顾”四个环节进行反思,促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进入理性的认知阶段,才会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介绍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数学解题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题,而是为了学会解题,为了学会解决一类问题.当前学生在解题学习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效果并不理想.究其主要原因,多数同学为解题而解题,认为解对或证出即大功告成,至于从解题中可获得哪些启示,已经无暇顾及或无此意识,因而缺乏对解题活动进行反思,不易获得解题以外的更多信息,降低了解题的收益率《.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同学们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由此凸现了对反思性学习的重视.数学解题学习中的反思是指学习者对自身数学解题活动的深层次的反向思考,不…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过程中,反思历来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把“反思”这一教学理念提到了应有的高度: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而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解题反思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学生数学技能的形成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解题,要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除了做好审题,制订解题方案,解答表示等工作外,解题后的反思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就曾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而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与反思。”解题本身不是学习的目的,而只是一种训练手段。进行解题后的小结和反思,有益于学生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形成技能技巧。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解题后的反思意识,提高其数学解题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解题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而解题反思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通过反思问题条件、解题过程、解题规律和题目特征,可以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学生思维的整体性、深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学习反思是指学生对自身的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与调控的思维过程,是构建新知、形成方法和训练思维的极好途径.弗赖登塔尔强调,“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不少学生刻苦学习数学。整天埋头解题,其数学成绩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缺少学习反思,  相似文献   

16.
数学策略性知识是在数学学习或问题解决过程中,蕴涵在“事实知识”背后的内在方法,是学生对自己的信息表征、组织、贮存、提取方式及对思维过程本身的调节和监控.比如,对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一个数学活动的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心理活动)进行的反思;对数学活动所涉及的知识、思想方法、有联系的问题进行自我监控;对题意的理解过程、解题思路、推理的过程、运算的过程、语言的表达进行自我监控等等,都是有关的策略性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策略性意识不强,也不注重这方面的学习.本人结合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教学,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策…  相似文献   

17.
数学解题离不开反思,反思是数学学习活动最重要的环节.正如波利亚所说:“没有一道题目是可以解决得十全十美的,总能剩下些工作要做,经过充分的探讨总结,总会有点滴发现,总能改进这个解答,而且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能提高自己对这个解答的理解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与品质,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能让学生进行真正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也会因此而得到真正的提高.那么究竟怎样进行解题后的反思呢?本文拟从以下四方面作出剖析.  相似文献   

18.
湛哲 《湖南教育》2010,(4):49-50
学习数学,自然需要解题.解题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和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波利亚指出:“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后的回顾.”要提高解题教学的效率,避免学生对数学“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通病,发展学生的思维,解题后的反思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数学解题紧密相关,而数学能力的提高在于解题的质量而非解题的数量,因而重在研究解题的方向和策略,使得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解题的思维方法.因此,对于解决了的数学问题我们不要急于收工,若能加以反思,质疑问难,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便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深化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反思是学生对自身思维结果进行重新认识和检验的过程.是数学学习的动力与核心。没有解题反恩,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不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因此重视“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作用.并对初中数学中加强“解题反思”作用的方法与方式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