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国经验论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是与其哲学的本体论息息相关的。培根提出了物体的分子学说和关于形式的理论,洛克则提出实体的学说,而柏克莱则提出反物质的学说。这三位哲学家在本体论上提出的不同思想,构成了英国经验论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是传统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实体即主体”这一命题可以说是黑格尔哲学的秘密所在。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中写道:“照我看来,——我这种看法的准确性只能由体系的陈述本身来予以证明——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黑格尔是在扬弃从笛卡尔到谢林以来的近代哲学的过程中提出这一命题的。  相似文献   

3.
实体学说是洛克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洛克由于赋予了实体支撑性、不可知性以及假定性等规定而遭致诸多指责,尤其受到贝克莱、休谟的强烈反对。然而,结合波义耳的微粒哲学对洛克的影响,我们就会发现洛克的真意,从而给予其实体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休谟无疑是十八世纪西方哲学的大师,也是经验论和怀疑论的代表性人物。对休谟经验论和怀疑论甚至自然主义的看法一直存在争论,笔者认为休谟的经验论是彻底的,原因在于休谟的经验论否认了一切实体,追溯到本原问题。而休谟的怀疑论是不彻底的,不单是怀疑的范围不彻底,其理论自身的矛盾就决定了它的不彻底性。而他提出的自然主义,确实一种温和的解决方法,但仍具有一定的缺陷。休谟问题的实质争议颇多,笔者认为因果关系和归纳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对联系可靠性的怀疑。  相似文献   

5.
在英国由培根首创的、经霍布斯和洛克完善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非常重视从直接经验中获取知识,轻视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而当这一经验论原则进一步由贝克莱和休谟发挥时则逻辑地演化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这一转化过程暴露出经验论原则的局限性:过分将认识拘泥于感觉经验,不懂得抽象的含义和作用,在认识过程中抛弃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模态认识论领域见证了模态怀疑论的复兴和模态经验论的崛起。前者宣称我们的模态辩护仅限于关于日常生活的陈述;后者宣称我们的模态辩护来自关于现实世界的经验研究。霍克(Peter Hawke)以两者为共同工作前提,提供了一套基于经验论的模态认知理论。进而,他构造了一个反休谟怀疑论的模态论证,并用该经验论的模态认知理论为其提供辩护。文章指出霍克的模态论证面临两难,该两难导致他对休谟怀疑论的攻击是失败的。进一步,文章解释了植根于这个两难背后的根源:霍克的基于经验论的模态认知理论辩护范围过窄。存在一些形而上学可能但非物理可能的命题,霍克的模态认知理论无法解释它们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艺术教育思想以梁启超注重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热情开创为起点,经历王国维具有近代意义的学术发展,赋予其在教育中应有的地位为中介,至蔡元培而达到理论的建树和实践的关注,在艺术教育思想的逻辑发懈过程中,后一阶段教吸收、包纳、蕴含了前一阶段,以思想的逐步有序展开和深化对艺术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今艺术教育理论建设和实践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是在继承培根、霍布斯和英国其他经验论的传统思想基础上,又总结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成果经过抽象概括形成的。他的认识论对近代科学的发展不仅仅是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认识论对近代科学,特别是18世纪到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方法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要旨是,探讨经验论哲学对近代西方心理学产生所起的关键作用。论证了经验论起源、发展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转移;经验论的分流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变革;经验论与心理学的社会应用三方面问题,以揭示哲学与心理学独立、发展的内在联系,强调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发展,有待于哲学思想上的重大突破与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观念是影响基础教育改革是否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关键因素。目前,"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已在我国教育界达成普遍共识,且正逐渐取代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理念。杜威在现代教育发端之时提出经验主义的教育哲学思想,这对我国教育观念的转变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结合杜威的经验论思想,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建设者、学生行为的引导者、学生新旧经验联结的激发者和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特殊的社会背景孕育了教育民生思想,确立了教育功能的民生向度,形成了民族特色的教育民生思想体系,并呈现出一定的逻辑性。其中救国强国、改善民生是中国近代教育民生思想的逻辑起点,社会现实矛盾是中国近代教育民生思想的逻辑依据,大教育观是中国近代教育民生思想的逻辑中枢,民主与科学是中国近代教育民生思想的逻辑主线,精神生活是中国近代教育民生思想的逻辑延展。  相似文献   

12.
13.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经历了从对民主共和制度的赞许,到君主立宪的实验,再到民主革命的实践,以至"民主、科学"的思想革命的变迁,它遵循的是这样一条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发展恰好相反的逻辑。本文试图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演进过程,揭示"议会制——自由平等"这一特殊逻辑,并从社会现实中深入探析其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经历了从对民主共和制度的赞许,到君主立宪的实验,再到民主革命的实践,以至"民主、科学"的思想革命的变迁,它遵循的是这样一条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发展恰好相反的逻辑.本文试图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演进过程,揭示"议会制--自由平等"这一特殊逻辑,并从社会现实中深入探析其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近代西欧哲学史上的经验论和难理论的对峙状况为依据,揭示了哲学理论自身所具有的一个基本特点,即个性化特点。每一个哲学工作者都有责任并且有义务根据哲学理论的个性化特点,进行积极的、大胆的探索,以便促进哲学理论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验主义和功利主义是庞德法社会学的基础。庞德在《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中遵循经验主义——功利主义——社会控制论的逻辑顺序,论述了功利与利益、利益与社会控制、利益、社会控制与法律的任务、法是什么等问题,印述了法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朱荣英 《天中学刊》2011,26(5):20-24
西方科学哲学坚信任何一种科学知识都是从具体经验向"普遍概括"所做的一种"语义提升",只有通过各种方法彰显出与之相应的"经验蕴含",其科学的合法性基础才得以捍卫。其实,这早已被证明是一种貌似科学的偏见,它不能负载思想,焉能实现担当,非但不能护持,反而走向终结。语言学转向的种种努力将哲学引向了唯科学主义理路,狭隘的经验主义立场和"统一科学语言"的天真设想,将哲学转变为简单的技术操作和纯粹的句法分析,使之丧失了思想的多样性与丰富性,逐步沦为技术霸权的特殊注解,严重阻碍哲学思想发展的多元取向。  相似文献   

18.
马基雅维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家.他的思想涉及多个领域,本文试图从他思想中包含的辩证法、社会历史规律论、命运观、文明社会发展动力(阶级问题)、纂史的方法这五方面来寻求其包含的近代历史哲学的思想萌芽因子.但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马基雅维里始终未能跨出文艺复兴时期史学思想的囹圄,成为近代历史哲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9.
洛克政治思想背后有一系列的哲学基础或前提,它们对洛克政治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首先,站在经验主义的哲学立场上,洛克在其政治思想中坚持感性经验的原则而拒斥形而上学,并形成了个体理性独立的政治模式。其次,洛克关于人性平等、自由及自利的三重预设也成为他政治思想的前提性立场,其宪政理论的核心观点都根源于此人性预设。最后,洛克自然神论的理性神学立场对其政教分离的宗教宽容思想以及作为政治思想道德原则的自然法理论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代认识论转向以来,哲学家们关注的目光从关于“存在的存在”的学问,转向了知识的来源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家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之进行了研究。尽管二者的观点存在着分歧和对立,但是,通过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方法来对经验论和唯理论进行考察,就会发现二者在对立中蕴含着统一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