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意不满意》是1963年上映并广受好评的喜剧电影。我们能够发现它在"十七年"喜剧片中散发出的别样风情,体会到深深根植于"十七年"的喜剧片及整体电影创作理念中所表现出的种种特点,重读这部影片,有助于我们理解"十七年"喜剧电影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山楂树之恋》的票房成绩证明了张艺谋准确把握时代精神和新的电影美学的成功。影片的结构借用了"革命加恋爱"的写作模式,建构起一个革命年代的爱情乌托邦,同时从文本内部解构了革命主题。  相似文献   

3.
爱情题材影片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电影类型。霍建起执导的爱情题材影片形式唯美、内涵丰富。与传统"好莱坞"爱情片相比,不再是狭义的"爱情至上"。"爱情"首先表现为一种美,接着释放出一种力,然后转化成一种智慧。凭借这种智慧,世人就可以在现实和想象之间达成一种平衡,从容面对生命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新时期以来关于"电影社会效益"概念的认识误区进行梳理,辨析了电影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主旋律电影与电影社会效益等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出人们通常所指称的"电影社会效益"概念是基于"影片内容"为核心的电影产品的社会效益,而不是电影产业的社会效益问题。并从视听形象的国族建构、冲突解决的价值观选择两个方面探讨了影响电影社会效益的"影片内容"因素。  相似文献   

5.
魏冰婵 《文教资料》2012,(33):181-183
在很多经典爱情电影的叙述中,常常会设置一个时间段的“恋爱空白期”,这种电影形式的设置使影片富有独特的韵味。本文将主要以法国影片《云上的日子》、《两小无猜》、《冬天的心》为例,从设置“恋爱空白期”反思爱情真谛、深化爱情主题营造二次高潮、打破读者期待视野及营造“重逢”美学效果几个角度出发,探究“恋爱空白期”的设置对于影片审美价值的贡献.以求在爱情电影形式研究方面达到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不同时期三部雷锋题材的电影作品《雷锋》《雷锋之歌》和《离开雷锋的日子》为个案,通过史料梳理与文本分析,揭示三部作品中不同的主题设置、内容选取和美学风格与其各自拍摄与接受的历史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雷锋》回应了60年代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处于艰难恢复之中的历史背景,同时承袭了"十七年"电影中常见的英雄成长母题;《雷锋之歌》回应了"文革"时期阶级话语不断激化以及中苏关系日益紧张的历史事实;而《离开雷锋的日子》则以"仪式化"的文本方式,通过对雷锋形象中助人为乐精神的强调,实现了对文本与现实之间鸿沟的想象性弥合。  相似文献   

7.
张焱 《文教资料》2014,(36):136-138
2007年上映的英国电影《赎罪》改编自伊恩﹒麦克尤恩的同名小说,导演乔﹒怀特以他独特的领悟和别出心裁,将他最感兴趣的"人的面孔"与"人的情感"技巧性地表现出来,打破了传统影片擅长讲故事、调动观众抽象思维能力去破解影片意义与价值的格局,从而也给读者提供了一种自由感受的向度。本文试图通过电影与小说文本的对比来探究电影对小说的改编。  相似文献   

8.
"革命加恋爱"模式的小说创作在二十世纪的普罗文学中风靡一时,但最后受到了批评家的清算。后来的文学史,对之还多拘囿于"公式化、概念化"的定型评定。实质上,它是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结构而存在,革命政治与性别政治在这个模式中结成牢靠的共谋。二者互相渗透,互相支撑,互相建构,共同支持"革命加恋爱"这一象征结构。本文拟从性别角度来审视"革命加恋爱"模式,并对这一有趣的文学现象,作一些陈述和清理,从中探究该模式的性别意蕴。  相似文献   

9.
受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影响,女性电影经历了对两性问题从对抗到思考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女性电影工作者们不断地尝试为女性作重新定位。这个重新定位的过程,其实就是女性主体性的建构过程。《北京爱上西雅图》是一部典型的女性电影,影片为女性主体性的建构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开放系统,为观众对影片中女性主体性建构的理解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迪斯尼电影《冰雪奇缘》自上映以来,好评如潮,又一次掀起了观影迪斯尼影片的高潮。在本部动画影片中,为了体现冰雪姐妹的情感跌宕发展关系,"门"和"手套"在影片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现从意象角度出发,分析在《冰雪奇缘》这部影片中"门"和"手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曾有过辉煌的"十七年",在整个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然而,该类电影现状与曾经的"辉煌"形成了强烈反差,如今的少数民族电影市场十分低迷,票房状况堪忧,它已经风光不再。纵观"十七年"时期几部影响深远的经典作品,不难看出,获得成功的少数民族电影都注重情节性叙事,而其他偏重异质性文化与少数民族风光的弱故事类影片,均没有留下喜人的成绩。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要走向大众,加强情节性叙事,讲好故事是其创作关键。  相似文献   

12.
孟繁 《成才之路》2010,(15):1-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红色资源是党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积淀,是社会主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探讨红色资源的利用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建构意义,能够在宣扬红色资源的同时,更好地利用好红色资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建设。  相似文献   

13.
电影作为一种具有诱导性与强制性的叙事本,实质上左右了观众对影片意义的理解方式,同时为影片的全部意义提供一个潜在的认知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对观众接受、体验方式的角色定位是电影制作极为重要的环节。电影观众便成为一个由电影的制作、观看与观看情境共同建构的电影叙事体系中的角色,一个我们可以潜入其中“窥视”影片内容的“假想替身”。不论是作为“窥视”、“先知”还是“认同”,观众都已经成为电影叙事本中的一部分,观众都被建构为叙事的主体并与影片的作共同“生产”影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瑛 《文学教育(上)》2011,(19):101-103
"十七年"文学是一个政治革命时代的文学,在文学政治化压力之下,文学的人情、人性和人道主义问题在"十七年"文学中备受打压,但是在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中,对人道主义的探索并没有停止,丰富了"十七年"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5.
申景梅 《天中学刊》2011,26(4):64-67
"十七年"时期的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小说具有题材多是真人真事或以真人真事为蓝本、重视对阅读者的教育和引导作用、结构设计模式化、宣扬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崇尚高昂悲壮的审美趣味等特征。1960年前后,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小说的创作相对兴盛,出现了短暂的高潮,但由于作家队伍的整体萎缩、"阶级斗争"创作原则的空前强化、文学对政治语境的迎合与趋同、审美向度的缺席等原因,到文革前仍无可挽回地呈现出了整体萎缩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第一部分回顾电影研究领域对西方理论与亚洲文本之间关系的跨文化分析争论,以及华语电影研究现存的一些跨文化分析问题。华语电影研究通常使用标准化的西方类型术语——情节剧(melodrama)——来分析华语电影中如家庭伦理剧、爱情及艺术电影等类型。基于情节剧和文艺电影在发展历史及理论建构上显著的不同,本文第二部分提出使用"文艺"一词来取代情节剧,并用这个内涵较为接近,并更具启发意义的"文艺"概念来解释华语电影。舍情节剧取文艺电影,可帮助研究者厘清、描述和讨论华语电影史与批评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中国近代电影的伦理角色,电影对不同观众所传递的进步观念,文学改编的角色,对应西方情节剧所做的风格创新,电影导演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的角色等。同时,本论文对"文艺"这个术语及其意义、脉络和应用分析的转变所作的初步整理,也试图说明如何通过一组新文艺电影资料的分析,形成在中西电影学术领域独具一格的史观。  相似文献   

17.
"十七年"战争小说是伴随着新政权的诞生,为确立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合法地位而创作的一种革命战争题材小说。"十七年"战争小说的文学史意义主要在于,它是在一个需要规范叙事的年代,合理运用既定的创作原则,从敌我对立双方四维叙事角度,立体建构了一个典型的正义战争叙事模式,并在集权政治的运作下逐渐经典化为一种战争文化写作范式,不仅影响和规范着十七年其他类型文学,甚至在某些方面开"文革"文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18.
阿甘正传     
胡潇 《初中生》2012,(23):65
作者温斯顿·格卢姆(Winston Groom)。电影荣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宣扬,使影片为大多数人所喜爱,导演高超的编排技巧和电影语言的巧妙运用.更使影片大获成功。  相似文献   

19.
李逸飞 《文教资料》2014,(36):142-143
《建筑学概论》是由韩国著名导演李勇周执导,严泰雄、韩佳人联合主演的一部原汁原味的"韩式纯爱"电影。影片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大学时代的建筑学课堂上相知相恋的忧伤故事。本片通过青年与中年巨大的时间跨度向观众展示了一段"发乎情,止乎礼"的动人的爱情经历。导演在揭示爱情主题的同时,也将独具特色的韩国古建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建筑"与"爱情"两个独立的命题在流畅自然的镜头语言中得以完美的融合,达到了视觉与感觉上的深层次渲染,深刻地诠释了伤感纯真的校园情怀,也延续了韩国电影中一贯的凄婉幽怨的"纯爱模式"。导演在本片中展示的初恋与建筑的有机联系也折射出韩国纯爱电影在表现手法上的独到性与共通性。本文将从电影主题出发,通过剖析"爱情"与"建筑"的巧妙关联带读者走入柔美纯净的韩式纯爱世界,展示出"纯爱电影"背后的精巧构思与人文世情怀,并将着重探讨其背后隐藏的韩国文化传统与儒学伦理观。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高校危机事件管理中,"稳定优先"原则被广泛运用与许多危机事件处理之中。通过案例分析,认为高校危机管理中"稳定优先"原则的首要目标是实现校园稳定;但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学生利益必然代替"稳定优先",而表现出学校的育人原点——学生利益优先,高校危机管理中"稳定优先"原则体现了对学生利益的尊重;贯彻"稳定优先"原则是一种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