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惠英 《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7,(2):44-45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学生对课文达到了解与欣赏。而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中,读与了解欣赏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因此,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隗景福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5):17-18
小学语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朗读训练要有成效,必须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具体的指导。要结合课的讲读过程、理解过程来指导朗读训练。学生理解了课,才能读得有感情;有感情地读,又能加深对课的理解。因此,较好的方式是把讲读课和朗读训练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贺信 《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5,2(4):104-105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强烈敏锐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培养语感.有利于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发挥课文的感染作用.提高学生阅读的理解力。而现在仍有较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分析”多于“感受”的弊端,注重的是思想内容上的“为什么”,追求的是“挖掘要深”、“分析要透”。一首四句的《就义诗》必定要着力分析“为什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一、筛选内容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应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背诵最典范的语言材料。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背诵品位高、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的文章和诗词。首先,根据教材要求,选取名篇名段进行背诵,要求人人过关。其次,从以下几方面来选材:第一,唐诗宋词中的名篇名句和毛泽东等名人诗词;第二,短小优美的散文;第三,报刊上的精粹作品。二、统筹时间可利用每天的早读时间进行背诵,也可利用每节语… 相似文献
5.
徐春玉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4)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功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精短优美的课文,在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不断积累语 相似文献
6.
学好语,我觉得主要靠一种悟性。因此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悟心。培养学生的悟性,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突破口。每一篇课的突破口,实际上就是课的题目。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运用“扣题开讲法”,是突破一篇课比较合适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崔枫 《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8,(4)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学生对课文达到了解与欣赏。而在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中,读与了解、欣赏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因此,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胡朝丹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137-137
新课标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阅读课文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但在实践过程中,语文学科性质往往被淡化,“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施中出现了偏差。本文针对教师应该如何纠正这种偏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的自然属性上看,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符号系统,是用声音形式标记事物或思想的符号;从语言的性质上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教学语言也是如此。任何学科都要借助教学语言来实现教学目的。但和其它学科不同的是,语文学科的教学材料大都是典范的文学作品。而文学又是语言的艺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总要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我们如何将这种无意的行为转变成有意的培养呢?1999年在黄石举行的语文优质课展示活动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朗读的落实和问题的启迪。现在的阅读教学在这两方面都出现了偏差,导致语言学习不落实,使语文课变得索然寡味,因而要着重处理好朗读指导和问题设计。否则,不管是“总目标”还是“子目标”都得不到落实。 相似文献
12.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教学承担着学生积累语言的任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如果不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又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呢?语言的贫乏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积累语言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和倡导学生的语言积累,而背诵则是提高学生语言积累的一种有效手段。背诵能促进学生记忆力的发展,能培养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说起背诵,语文教师或多或少的总有一些烦恼,诸如学生没兴趣、记不住、背得慢、忘得快等。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我谈谈对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让学生以语言实践为核心,通过踏实的诵读记背,形成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能力。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设计尤为重要。语言教学怎样设计,才能让学生形成"研读赏析"、"体现反思"和"拓展延伸"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书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当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新的信息时刻不停地触碰着人们的心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无形中,读书成了一个人了解世界的最好途径。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便会无从借鉴,无法认知。作为一个小学生,知识的储备、语言的积累则更为重要,重视母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势在必行。那么,语言的积累究竟有哪些内容呢?如何来培养语言积累的能力呢?我们主要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着手呢?这些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一、抓住课文的每一个感人细节,从课本中获得真知 相似文献
18.
语感是语文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具有重要的意义。著名语感专家王尚文先生指出:“语文教师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学生高品位语感的创造者;语文教师的困难之处,也在于他必须创造学生高品位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锐敏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这些论述无不标明。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是目前最急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闫慧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8,5(3):103-104
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是缺少语言这“米”。虽然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反复传授,学生也铭记在心,但仍然无法把这“米”做出熟饭来。在语文的教学中,只有在不断积累语言,才能转变为自己语言能力的养料,不断提高语言素养。本文主要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