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庆 《江苏教育》2000,(10):27-28
苏教版小学语教材从第二册起在每个单元的练习里安排了“熟记成语”。“熟记成语”以成语歌的形式出现。每首成语歌含成语4条。每册安排成语歌8首,二至四册共安排成语歌24首,计含成语96条。  相似文献   

2.
我们开展了"学成语、学文化、学做人"的语文教学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累成语,丰富词汇,了解成语中的祖国传统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学会做人处世。本文从理论基础、实验目标、准备阶段、实施方法四个方面说明"学成语、学文化、学做人"教学实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所”字成语颇具规模,但几乎没有被系统地讨论过。本文对刘占峰《中国成语通检》中收录的273个带“所”字的成语进行分析,并对成语中“所”字的词性、功能及其虚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它语言精练、结构严谨、含义深刻而富有表现力.苏教版从第一册开始安排了图文并茂的成语教学,旨在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多读、多背些成语,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那怎样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上好成语教学这一课,练好“读背成语”童子功呢?下面就谈谈我在平时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5.
“莘莘学子”的使用频率并不低,但令人奇怪的是,小到中学生用的《汉语成语词典》,大到《中国成语大辞典》,竟都没有收入这条成语。有人说这是因为它并不是成语的缘故。其实,成语和非成语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6.
《化干戈为玉帛成语穿越记》一文的作者认为“干戈”与“玉帛”并非出自同一时代,新石器时代还存在着许多“有祀无戎”的玉帛古国,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商周以后的事情,因此成语“化干戈为玉帛”是玩了一把“穿越”。实际上在夏商周之前的五帝时代就已经战争频仍,考古发掘证明新石器时代也充满了残酷的杀戮,尧舜时代并不是一个没有人与人冲突的黄金时代。成语“化干戈为玉帛”是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干戈”和“玉帛”来代称“战争”与“和平”,并非什么“穿越”。  相似文献   

7.
《辞源》、《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在溯源方面是比较好的,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在这些辞书所引例证的基础上,现对成语“三长两短、含血喷人”释义及源流进行简要考辨。  相似文献   

8.
“十、百、千、万”作为词或者词素,在汉语成语中,出现频率相当高。可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却比较横糊,常常“想当然”地去理解,“想当然”地去应用。各个时期的各类成语词典也只交代成语的整体意义,而对“十、百、千、万”含糊其辞,未作明确解释。其实,在不同的成语里,“十、百、千、万”的具体意义远不似人们想像的那么简单而又有律可循。本文将分析与鉴别它们在不同成语里的不同表义作用。一、表人和事物的数目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在你小小的脑袋瓜里一定积累了好多有趣的成语吧?什么“数字成语”、“十二生肖成语”、“三字成语”、“六字成语”等。但你有没有留意到,在成语世界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易序成语”呢?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成语都是我国固有的,哪里来什么进口的成语呢·其实,的确有很多的外来成语。这些外来成语主要有三个来源:佛教、基督教和外国文学作品。来源于佛教的成语有:盲人摸象、现身说法、昙花一现、聚沙成塔、恒河沙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词汇宝库中的重要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正确理解成语的特定含义。从内容上看,成语的含义具有整体性。有的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但更多的成语出自历史典故或古诗文,从字面上去理解就会出笑话;还有的成语含有比喻义,要透过表面意义去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以下  相似文献   

12.
在汉民族语言的宝库中,珍藏着长期以来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成语。成语是具有十分精练和鲜明修辞色彩以及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形式。然而,我们在教学中普遍只注重成语的使用,却忽视了读——成语本身具有的内部节奏——停顿。也就是说,只有正确理解了成语的意义才能准确读出成语的停顿,同样的,读准了成语的停顿,才有助于正确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因而,在成语的教学中,成语的朗读停顿不容忽视,应该有意识地读出它固有的语意停顿。   由于成语以四字居多,并且以并列结构形式为主,朗读时往往也以两字一顿习以为常。比如“争先 /恐后”…  相似文献   

13.
汉语成语数以万计,但词面上出现人名(含能代表某人的姓)的成语为数不多,至于一个成语中包含两个人名的,更是屈指可数。这里胪举部分“双名”成语,略作疏解,以供参考。范张鸡黍东汉范式与张劭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在学习成语时,会有许多易混易错的成语,然语文教师却未能形象透彻地讲解这些成语。我们从字形出发,结合字的本义,简单明了地分析这些易混易错的成语,并对成语进行历史溯源,最终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此类成语,同时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5.
望生义是成语误用的一方式,其原因是没有弄懂某一成语的真正意义,只是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了错误的解释和运用。近来,电视、报刊上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就是“美轮美奂”了。  相似文献   

16.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因此也是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查的一个重点。汉语词汇十分丰富,其中成语又有言简意赅、考查点多的特点,因此频频出现在高考试卷上,所以有必要对近年来成语试题的“稳”与“变”的走向作一些分析。 成语考查的“稳”表现在这些方面: 一、成语是“必考项目”,是重要的知识点。综观近年高考、会考和统考试题,几乎每一份试卷都涉及到成语,这是由成语在词汇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可以这么说,一个人掌握汉语词汇的状况,是完全可以通过成语的考查来确认的,因此,成语成了命题者所钟爱的“宠儿”。自从1978年开始恢复全国统一高考后,语文基础知识考查点不断改变、拓展、深化,而成语试题却无一例外地出现在各份试卷上。这就告诉我们,成语是一项重要的必考内容,需要在复习备考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成语“三令五申”的“三”、“五”沿用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指三次、五次,比喻多次。“三令五申”谓多次命令,反复说明,即再三告诫的意思。 古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没有动量词。一般只用数词表示动量。数词表示动量有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成语以其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受到国人的青睐,但是,不可随意用之,否则就会不伦不类,甚至闹出笑话来。请看成语“下里巴人”的几个用例:  相似文献   

19.
汉语成语不仅是汉语和汉文化的精华,而且是汉语和汉文化的全息元,它是汉语和汉文化的"缩影"。无论从宏观上看,还是从微观上看,都可以看出成语的这种全息性。不仅如此,其全息度还比较高。成语的全息性具有丰富性、系统性和典型性的特点。这对于我们认识成语的特点,研究和开发成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成语广告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问题、成语问题或者广告问题,确切地说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问题。成语广告到底是文化创意还是文化伤害,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成语广告的优劣主要从"关联度"、"接受度"和"艺术性"这三个方面来考察。巧妙地使商品和成语关联,充分考虑受众的社会心理,最大限度地调动语言艺术手段,是成语广告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行政甚至法律的手段对成语广告一概"封杀",而要尊重成语广告的创意规律,鼓励创造出成语广告的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