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言运用中,如果同一个语言单位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类或异类错误,这就是一种综合错误。语言单位有多种,主要的是:语素、单词、词组(或叫做短语)、句子、句组(或叫做句群)。综合性错误多见于句子和句组中,而句子又有单句、复句之别,所以,也可以说,这类错误多存在于单句、复句与句组中。本文所要谈的是单句运用中的综合性错误。先看两例:  相似文献   

2.
潮流新品     
1望远镜戒指戒指上的两个放大镜,拉开一段距离拼起来就变成望远镜了。两层镜片底部还藏着一个指南针。最关键的是,这几样东西竟然都集合在一个颇为复古的戒指上,实在酷到不行。把它戴在手上,是不是有一种想要出海寻宝的冲动?有了它,你就是"黑珍珠"的主人杰克·斯佩罗船长。  相似文献   

3.
一、概说 什么是标点符号?汉语词典和英语词典分别对它下了定义.《现代汉语小词典》(1984)给出的定义是:用来标明句读、语气和专名的书写符号,包括句号(.)、分号(;)等.《朗文当代英语词典》(1987)在解释punctuation mark(标点符号)一词时用了以下的文字:a sign used in punctuaUing,e.g.a comma,a question mark,or a hypllen;而在解释punctuate(v.)一词时,它用了以下的文字:to divide(written matter)into sentences,phrases,etc.with punctuation marks.将两个解释结合起来,punctuation mark的定义就是:用来将书面语言分隔成句子、短语等的符号,如逗号、问号、连接号等.  相似文献   

4.
数词和量词合起来叫作数量词,可以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表示物量的,常充当定语或谓语;表示动量的,常充当状语或补语。因此,运用时应根据数量词所修饰的对象或充当的成分来确定它在句子中的位置。同时,数量词与修饰的对象在结合时也有一定规律,应根据习惯用法,使其搭配得当。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往往出现错误。如: 1、不久,一个接一个同学到主席台上朗诵自己的诗作。(《中国青年报》1979年10月16日)  相似文献   

5.
在标点符号中,句号是个重要的点号,使用频率也相当高。它的使用方法.《标点符号用法》有如下规定:“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对这些规定,还可稍做说明:(1)句号是表示句子末尾停顿的;而句子,从结构上看,包括单句和复句两大类,单句中又可分为完全句(即主谓句)和非完全句(即非主谓句)两种;无论是单句还是复句,也无论是完全句还是非完全句,它们末尾的停顿都是可以用句号表示的。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的量词相当丰富,十分活跃;它不仅能够表示事物或动作的计算单位,还能够区别对象,或描绘对象。因此,对它的运用也不能稍加疏忽。否则,也容易犯语法错误。以下是这方面的病例: ①对过去遗留的五件问题,他们认真查证核实……(《北京日报》1985.2.7第1版) ②今年以来,(他们)共为烈军属解决困难190多件,受到群众称赞。(《北京晚报》1984.12.30第2版) ③两个月来,广东城乡群众检举各种违法犯罪分子和犯罪线索6800多件……(《人民日报》1981.9.7第4版> ④但是一支完全由壮族同志组成的录制组去年  相似文献   

7.
现在,简要地谈谈语言表达问题。理解是播音的基础,是语言表达的依据。但理解了并不等于就能播好。语言表达的主要手段有重音、停顿、语气、节奏等。重音:一篇稿件是由许多句子组成的,每个句子是一个独立的意思。表达这句话意思的最主要的词、词组或短句,就是这句话的重音。  相似文献   

8.
一个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一个句组(也称句群)或文章段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单句,以及复句)组成的。无论是分句,还是句子,当它们多个连在一起组成复句或句组、段落时,它们之间就在意义上或结构上发生这种或那种关系而有机地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但其中的每个分句,或者每个句子,却仍有相对完整的意思,和表达这种意思所必备的结构形式,它们之间的界限是分明的。例如:  相似文献   

9.
修辞学大师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一书中,以“大体依据组织,间或依据作用”的分类原则,将反复、对偶、排比、层递、错综、顶针、倒装、跳脱等八种辞格,归类在一个大的辞格群“章句上的辞格”之中。所谓章句上的辞格,其内涵是“指一切利用章句组织的修辞”(《修辞学发凡》250页)。这种分类法,得到语言学界和新闻界的肯定,并在语言表达与写作实践中产生过积极的影响。“章句辞格群”中的前五种辞格,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也经常被采用。请看下面一些例子。反复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以加强语气,烘托意境,并造成独特的音韵美,这种修辞方式叫作反复。一般又可分为“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两种。连续反复又名连接反复。它是让相同的词语或句子重复出现,中间没有其它词句间隔。例如:  相似文献   

10.
复句与句群     
单句是最小的语言表述单位,而复句,则是单句的扩充。我们在需要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时,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按照某种逻辑联系组合在一起,这就构成了复句。进入复句后,原先的各个单句就成为复句中的分句,各分句之间小的停顿,一般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结束时有大的停顿,则常用句号、问号、叹号等表示。 复句对单句的扩充,不是简单地表现为语言单位增多,句子加长,而是指由逻辑关系联缀起来的句子关系的增加和意义的复杂。也就是说,界定单句与复句的标尺不在句子的长短,而在于内部的结构状况。如果一个句子中的语言单位…  相似文献   

11.
动词“发生”是个常用词,使用频率很高。它在造句中,经常充当谓语。如:“这个事件发生在1918年。”“那年冬天曾发生过这种现象。”在前句里,“发生”后带补语“在1918年”,是个表时间的介词词组;在后句里,“发生”后带宾语“现象”,是个名词。所带宾语除名词外,还有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如:“他的认识的确发生了变化。”这类由动词(或动词性词组)所充当的宾语,有个突出的特点:它往往与主语有密切的联系,所用动词性词语有时可以做句子的谓语,如上句也可以转化为;“他的认识的确变化了。”因此,当它们能够做谓语或者必须由它们做谓语时,还在前边加用动词“发生”,结果就会是:(1)使语言无形中罗嗦起来;(2)错误地用“发生”替换了句子本来的谓语,改变了本来的语法结构关系;(3)或者使相关成分之间关系不协调,或者使句子残缺一定的成分。这就是“发生”多余滥用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词汇非常丰富,语句词汇的构成也很严谨,不能随意改动。最近我翻阅了一些报刊,不但发现了错字别字,而且一些常见的成语也错用或改动。成了不伦不类的东西。例一,1991年《半月谈》第11期46页有那么一句话:“他(来辉武)……爬(跋)山涉水,餐风露宿”,将成语“餐风宿露”错成“餐风露宿”。作者大概忽视了这个成语的组成结构,它是由两个动宾小词组对称组成的联合词组。更令人不解的是,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一等奖作品《泉州“情侣堤”被冷落》也有“餐风露宿”的词句,点评者也未指出这一明显用语差错,令人遗憾。例二,“我们的刊物尚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诚恳希望读者批评帮助(《半月谈》1992年第1期第1页);“叶利钦两次访问取得的成果均未尽人意”(《人民日报》1992年7月11日六版)。这两个句子分别用了“不尽人意”和“未尽人意”,这话不通。“尽如人意”是一成语,丢掉一个如字就不知所云了。上面两个错用的成语应分别改作“不尽如人意”和“未尽如人意”。例三,“证明他远非昨日黄花,仍有问鼎实  相似文献   

13.
(1)第一家地市报是《右江日报》(1929年)(2)第一家省报是《大众日报》(1939年)(3)第一家晚报是《新民晚报》(1946年5月)(4)第一家青年报是《上海青年报》(1949年6月)(5)第一家工人报是《工人日报》(1949年7月)(6)第一家行业报是《人民铁道报》(1949年)  相似文献   

14.
文学书简     
……我喜欢短句子。我觉着中国广大读者也乐于接受短句子。汉民族的语言习惯本来也是多用短句。这,古代作品可证。由于受翻译文学作品影响,也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与多音节词的增加,新文学作品的句子变长了。适当的长些,是可以的,但故意地模仿外国人,任意把句子拉长,本来简单明了的一句话,总要拽成鸡肠子似的没头没尾,再故意把它摆扭得古古怪怪,佶屈聱牙,对读者,简直是罪过。曾记得某位新潮作家的一部中篇小说,文中满眼都是长句,句法又十分刁钻,最长的一句近60个字,其中一个定语就18个字。这作品,不硬着头皮读,很难读下去。我怕读这样的语句,读起来胸闷、头疼,出气不顺。偏偏有人爱制造这样长而别扭的句子,何苦呢?近年来作品越写越长,恐怕与句子越写越长也有关。我爱读孙犁散文,特别喜欢他的语言。句子简短,而内涵丰厚,余味悠长,有古典散文遗风。不信,你读读他新时期以来出版的《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远道集》、《无为集》、《陋巷集》……读后你就服了。  相似文献   

15.
在造句中,或在文章的上下文的关系中,句子的真正主语被别的词语所暗中替代,因而造成了语法错误,而使句意不通者,就是通常所说的主语暗换(也称暗换主语)。例如: ①李大钊的一生,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和解决中国现实的政治问题上,他有关政治方面的文章,占据了《文集》的大部分篇幅。(《人民日报》1985.6.7第5版)  相似文献   

16.
二、符合语法语法是写文章的语言法则,消息写作也无例外地要遵守语言法则。遗憾的是,我们的消息中还不时出现各种语病。 1.残缺残缺是指句子不完整,缺少必须有的成份。句子包括一定的成份,一般句子成份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新闻报道中句子残缺,往往是缺主语或主语不全。例如:“不久前,本报研究所前往沈阳和本溪,就租赁经营的有关问题进行追踪采访和问卷抽样调查。”(《租赁,你给企业带来了什么?》的编者按,载1987年9月25日《经济日报》)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于2001年6月22日,以财会[2001]41号文件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两个规范作为《会计法》的配套措施,是解决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重要创举、也是适直我国加入WTO的客观要求。这两个规范的发布实施,对于深入贯彻《会计法》,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8.
一篇文章的内容要前后相关,有紧密的逻辑联系。一个句子(主要是复句)也是这样,应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表达这个意思的时候,句子内部前后应该紧密相联,环环相扣,像行云流水那样通畅自然,中间不能出现梗阻,也不能断流。如果一句话说到一半,把它放在那里,另起一个与前面没有意义上紧密联系的话题,或者一句话说到一半,便嘎然而止,没有下文,那就会导致句子语义不衔接,文意不通畅的毛病。 但在新闻写作中,句子内部语义不衔接的现象却时有所见。限于篇幅,本文难以尽举其例,只能按类型每类各举一例评析如下,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一、句中出现梗阻 这类句子的前后说的是两个没有紧密联系的话题,使整个句子衔接不起来.具体表现有以下三种: 1、句子开头提出一个陈述对  相似文献   

19.
“‘之所以’就是‘的所以’。一句话要用‘的所以’开头,谁都知道没法说。”(见《叶圣陶散文乙集·说“之所以”》)但是,我们不时在报刊上见到用“之所以”开头的句子。例如: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局面,据土产公司等有关部门的调查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九八五年一月九日《富民周报》) 恰恰相反,有些企业和单位,手头的钱多了,为  相似文献   

20.
日本历年度畅销图书统计结果不一而足,其中较有分量的则是日本出版科研所、日贩和东贩三家。 日本出版科研所通过汇总遍布全日本52家书店1~12月份图书单种销售额入围前5名的频数确认畅销图书排行,下面即为日本1996年十大畅销图书排行榜,后面括弧内标注该种图书入围总频数:1.《脑内革命》1·2(春山茂雄著 圣马库社版)(536) 2.《<超>学习法》(野口悠纪雄著 讲谈社版)(210) 3.《众神的指纹》(格雷厄姆·汉考克原著 翔泳社版)(175) 4.《猿岩石日记》1·2(猿岩石著 日本电视版)(123) 5.《E Q》(丹尼尔·戈尔曼原著 讲谈社版)(108) 6.《患者、勿与癌斗》(近藤诚著 文艺春秋版)(104) 7.《弟》(石原慎太郎著 幻冬社版)(104) 8.《我读这些书》(立花隆著 文艺春秋版)(98) 9.《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著 NHK版)(83) 10.《那个时期》(樱桃子著 集英社版)(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