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嬉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2.
友情     
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嘻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  相似文献   

3.
明珠闪闪     
友情似光友情似光,简单而难求。时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知名文人,近年来余秋雨一直笔耕不辍,在文坛颇受瞩目也颇受争议。不过他的每一本新书问世都会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余秋雨人生哲言》是余秋雨宣布封笔之后于2006年8月出的一本新书加精选,虽然里面既有新作也有旧作,却仍是原汁原味的“余氏散文”。有人说,人一旦迈过中年,就会对人生有更多的思考,余秋雨也不例外。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读读他的体会和感悟,或许会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所启发。我们将从这期开始选登《余秋雨人生哲言》的部分篇章,如果同学们读完之后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欢迎给我们来稿,我们将选择优秀的文章刊登在杂志上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5.
曾经,骂余秋雨是文坛的一大时髦。从《苏东坡突围》中走出来,悲愤与悲哀,苍凉与无奈,一种令人莫可名状的痛楚袭在心头,挺悲哀的,对于那个时代的有些文人。而今,时尚已过,却提起笔又一次走向余秋雨,不敢说这是赶时髦,只是想在轰轰烈烈的“时髦”之后,捡起来一点余光,算作是时尚后久远的回声。余秋雨,一个20世纪末21世纪初令中国文人值得叫响的名字。一部浩荡的《文化苦旅》凝聚了中国文化史千年来的血泪历程。从《道士塔》到《莫高窟》,从《三峡》到《都江堰》,从《江南小镇》到《白发苏州》,无不深沉而细腻地透出对中国…  相似文献   

6.
文题几年前,北大青年作家余杰在余秋雨最为火红的时候披露了余秋雨在文革中一些所作所为,并质问余秋雨为什么在时隔多年之后仍然绝口不提当年之事。为此,余杰写了《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一文。当时无论是文坛还是媒体皆热炒此事,轰动一时。对此,人们的观点大致有两种:一种认为事过境迁,不必旧事重提;另一种则认为如果事实确凿,余秋雨就必须忏悔。抛开这此纷争,单就忏悔这一话题,你是如何理解的?你有什么看法?请  相似文献   

7.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享誉海内外,对他的作品,青年学子都如数家珍,真个烂熟于心了。对于余秋雨的为人,许多学生只知道他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古老文化,热爱自己的家乡,这些都是从他的文字中和其他评论中读到的。至于对他本人就不那么了解了。其实,余秋雨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一个“爱”字就能阐释他的人生态度。像许多人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启蒙老师;像许多人一样,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老师。《三十年的重量》就是记述余秋雨与自己的老师感人至深的故事。余秋雨是文化界的大名人了,自然有许多应酬不完的事,也有许多一时忘记了的事。这是完全可以理…  相似文献   

8.
友情错位     
“……没有恶意,只是错位。恶意是可以颠覆的,错位却不能,因此错位更能让人悲哀。在人生的诸多荒诞中,首当其冲的是友情的错位。”———余秋雨  相似文献   

9.
在2006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久违的余秋雨先生又回到了评委席上,同时也再度掀起了热热闹闹的炮轰“读错字”事件。南方报业写道“:余教授逐渐把书斋搬到了电视演播厅,在电视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于是有人预测余教授必将违背“封笔”之约,重返文坛。果然,一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名为《余秋雨人生哲言》的新书在7月底隆重上市。但是这本书的编辑却否定了外界传闻,称这一切完全都是巧合。《余秋雨人生哲言》从策划到出版历时两年之久,中间曾因种种原因搁置。而且它虽然是一本新书,但是其中只有部分内容是余秋雨先…  相似文献   

10.
妙语     
我发现,人间失败的友情远远多于成功的友情。我看到,被最密集的"朋友"所簇拥的,总是友情的孤儿;最坚固的结盟,大多是由于利益;最决绝的分离,大多是由于情感;最容易和解的,是百年血战;最不能消解的,是半句龃龉;最早到临终床前的,总是小人;最后被告知噩耗的,总是挚友。(摘自《余秋雨人生格言》)  相似文献   

11.
当人生的步履跨过了孩童时代的天真,进入到它的黄金时代——人生青年期的时候。在一些人的情感上却蒙上了自卑的阴影。就象一株含苞待放的鲜花,本是生机勃勃,却忽然遭到了病害的袭击。这是多么令人懊恼和惋惜的事啊!因而,克服自卑感,恢复青春的活力,就成了这些人渴望解决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2.
巴金的散文集《旅途随笔》是继《海行杂记》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游记随笔集,它记述了发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场旅行。这一系列文本特别呈现了当时广州、香港等城市的空间形态、历史风貌和民众生态,勾勒出半殖民地时代中国社会的风情画。在这一系列游记文本中,巴金由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友情、城市、人性、艺术等主题,使这一旅行具有文学和文化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3.
林高明 《福建教育》2011,(10):58-59
一谈起孩子的形象.人们涌上心头的大多是“璞玉未凿”“天真无邪”“童真童趣”等美好的字眼。许多哲人都把孩童世界与孩童人生当做人生的最高境界,诸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复归于璞,复归于婴儿”。当人们对成人世界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黑暗与卑劣失望透顶之后,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回到人之初的幻想与憧憬中。特别是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几乎是将“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植入内心深处。似乎是不可移易。  相似文献   

14.
收藏     
还记得余秋雨在《霜冷长河》中有这么一段话:"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人生当作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作一个故事,我们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不妨把它称之为‘收藏人生的游戏’,让今天收藏昨天,让明天收藏今  相似文献   

15.
《宦娘》的本事至少有三个。考察它的本事,就发现《宦娘》从本质上说不是一篇爱情小说,它应该是一篇地道的友情小说,或说它写了爱情又写了友情。《宦娘》中采用了“琴”和“筝”这两个古老物象,一般说,琴代表友情,筝代表爱情。  相似文献   

16.
世纪诗翁臧克家先生,是我国现当代诗坛的“凝炼大师”。他的名篇很多,主要有《罪恶的黑手》、《老马》、《三代》、《春鸟》、《有的人》等。其中,写于1949年11月1日的《有的人》,是诗人被人延誉最多的一首新诗杰作,它就像一抹曙色,一道流霞,喷薄在诗人所经历的时代人生地平线上。 这首诗具有显著的空筐性质。艺术世界之所以葆有永久的魅力,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如同纯粹数学一样,具有“空筐”结构的性质。数学是二加  相似文献   

17.
一、文本解读《都江堰》是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文章,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究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人格构成。因此《都江堰》这篇文章与其说是在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在写李冰,通  相似文献   

18.
<正>一、“乐教”思想与《伯牙鼓琴》的美育内涵(一)“乐教”思想与人格养成历史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伯牙鼓琴》作为一则经典的历史故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如:志向高洁的人生精神追求,贵在达心的文艺审美境界,基于理解的心灵相通与朋友情谊……两千多年来,在时代变迁中,人们与它的每一次相遇,都在不同的时代精神背景下延展着它的内涵与意义。人们普遍认为这一经典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生活于魏晋时期的山涛与嵇康曾同做竹林游,为金兰之交,然后来,二人在政途分道扬镳,一人为司马氏所杀,一人为司马氏重用,《与山巨源绝交书》看起来似乎是二人友情的终结标志,也似乎是二人人生抉择高下不同的一个标志,然笔者认为,嵇康《绝交书》之本意非为与山涛绝交,二人也并未真正绝交。二人的人生选择虽然不同,但在恪守道统上,却是殊途同归,但二人在实现儒家内圣外王之理想上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嵇康只有内圣,未成外王,而山涛则是在那样一个华丽血时代不可多得的一个儒家内圣外王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20.
两年前就听说了《文化苦旅》,电随之认识了余秋雨。但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接触它,因为潜意识告诉我:它,很沉重。直到那天课上同学又一次提起它,老师又一次开启它,对于《文化苦旅》,我才有了一种全新意义上的感触,这是一种恰似柔情、恰似严肃的感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