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年前,笔者当上了通迅员。开始一段时间,我给报社寄去了一些稿件,然而大多未能采用。有一些好心的编辑在退稿时附言:“由于版面有限,您的稿件不能刊登”。起初,我倒也心安理得,认为自己写的文章本来不错,只是由于“版面有限”而未能见报。但后来越想越不对头,为什么我写的稿子总是“版面有限”呢?想着想着,终于悟  相似文献   

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给党报写稿已有40余年的历史了,仍坚持笔耕不辍。我在过了知天命之年的今天,觉得愈活愈年轻,越写越爱写,越写越想写.越写越会写,笔下如奔涌的山泉.旧仅流不断。尤其是近几年,我每年在各地报刊发稿都有百篇以上。我常常感到人生苦短,活着多好,总想抢在死神的前面“渴望发表”,正是基于此种原因,积极给党报写稿使我生命之树永远郁郁葱葱,尽情地领略着盛世年月的无限风光。我只有“夕阳无限好”的感慨,而没有“只是近黄昏”的哀伤。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不当“作家”当“写家”.我要成…  相似文献   

3.
事情得从几天前说起。那天上午守候公交车时,无意中瞥见候车棚旁边的路灯杆上贴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非常秀丽的两行小字,不认真看真要给漏掉的。两行字中最醒目的是“代办文凭”一行,再下面是拷机号码。 我一下子震惊了:原来文凭也有代办的!回到家里,拉开抽屉,拿出我珍爱的三张文凭,越想越不是  相似文献   

4.
记得前些时有人在《青年记者》上撰文说,他的稿子在中央或省级新闻单位都能发出来,在本地小报却发不出来,作者批评地方报纸编辑漏发了好新闻。还有的通讯员说,你们这张小报我怎么就打不进去?对于通讯员的质疑和批评我想谈点个人的看法。为什么通讯员的来稿本地小报(其实报纸本无大小,这里只是按约定成俗的说法)不用偏偏在大报登了出来呢?一般说来,一个通讯员起初总是在本地小报上写得多些,以后越写胃口越大,越写越“牛气”,直至写到京报、沪报乃至写出国界。同一篇稿件本地小报未用,反而在较为知名的大报大刊上露面,我以为这也是属于正常现象,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相似文献   

5.
吴子新 《新闻世界》2003,(12):46-46
1993年春.我有幸成为安徽日报的一名光荣的通讯员。2000年初,我被借调到乡政府,正式进入“记者”角色。凭着对新闻写作的深深爱恋,我越写越想写,越写越爱写。至今,我在县级以上的新闻媒体上发表稿件1180篇次,其中《爱,在“希望”中升华》获《法制日报》1996年全国新闻评选三等奖,《财产保了险,防灾不松》获《安徽日  相似文献   

6.
薛耀晗 《今传媒》2010,(6):125-126
小郭一天忽然打电话给我,说他准备把这些年在各种传媒上发表的作品选编成书,邀请我写个序。并说选编的目录和文章都发到《今传媒》杂志的邮箱了,你抽空看看,写序时好有个针对。写序我不敢当,但为小郭出书祝贺,我倒真想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7.
费士廷 《军事记者》2005,(11):50-50
以前,虽然在部队干过新闻干事,但仅仅是比着葫芦画个瓢而已,从来没认真想一想:什么是新闻?新闻怎样写?年初,我在书店买到这本《穆青论新闻》,越读越想读,越读越解渴。作为我国新闻宣传战线杰出的领导、当代名的新闻记,穆青这本由85篇新闻理论章和工作总结结集而成的书籍,无疑是我入门和学习的教科书。这本书给我的启迪和触动是多方面的,但觉得读书笔记还是要集中一些为好,就把穆青有关记与调查研究的论述梳理了一下。  相似文献   

8.
一 很多年以前,我就想给祖国写一道祝词,嵌在家里的神龛上,以便每年正月初一,当父亲起来烧纸钱时,我就陪在旁边默念,但终究那时还太幼雅.后来 ,便想写几首颂诗,也因才疏学浅而夭折了.  相似文献   

9.
1986年我开始写稿,一连发出20多篇,别说省里,就连市里的新闻单位也没沾上边. 这几年,我们二矿宣传科重视通讯员的学习提高,连年订《新闻爱好者》,发给通讯员学习.宣传科定期办培训班,通讯员队伍不断扩大,发稿数也逐步增多,许多人初步掌握写稿要领,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开始是宋文吉给我一本《新闻爱好者》,并告诉我,从这本书上能学到写稿方法.从那以后,我认真阅读,反复练习,慢慢入了门.我越写越有味,越写思路越开阔,矿广播站经常用我的稿子,局和市以上新闻单位也发表了我的作品,还两  相似文献   

10.
一 日 , 又 收 到 一 封 母 亲 的 来信 , 信 中 除 了 一 些 嘘 寒 问 暖 的 话外 ,剩 下 的依 然是 询 问我 新 闻写 作的 内容 。细 心算 来 ,这已 是 母亲 写给 我的 第 76封 “问 稿信 ”了 。 起 初,母亲 因农 活 忙,是很 少给 我 写 信 的 , 有 什 么 事 只 打 个 电话 。自 从我 走 上新 闻路 之 后,这 一切 都 因此 而 改 变 了。 每 隔 半个 月 ,母 亲定 会给 我写 来 一封 信 ,询问 我近 段 时间 的 写 作 情况 , 上 没上 稿 ,有 没有 长进 。 去年夏天,我因感 到搞新闻太辛苦、太累,再加上连续 两个 月没能上稿,产生了想改行的…  相似文献   

11.
孙殿仙 《青年记者》2012,(10):36-38
我是一名年逾八旬的退休小学教师,家住栖霞市庙后镇骂阵口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大硝烟中,我读了6年小学.从5年级开始我就给报纸写稿子.但因文化水平低,写的稿子缺头少尾,连写3年都成了废品. 正在我一筹莫展,心灰意冷,想打退堂鼓之际,《大众日报》编辑同志给我寄来一本《青年记者》,我反复阅读,爱不释手.在她的谆谆教诲下,我又鼓起勇气,重新拾起了笔.从前我是个连新闻的五大要素和什么是消息、通讯、故事都一窍不通的门外汉,逐渐开窍入了门.时而有一些“豆庸块”、“火柴盒”见报.  相似文献   

12.
爸爸的祈求     
这几天要做的事太多,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向我要爸爸序跋集的照片。二三十张,我还没有动手找。武汉海豚出版社的编辑发短信告诉我,姑姑翻译的书《学校》的文字已经录好,今明两天就快递过来,我答应姑姑帮她看一遍,她的眼睛看不见字了。童趣出版有限公司送来的稿子不多了,可仔细改起来也要花去我不少时间。而我在写的稿子越写越没边。越写越收不住.每天的进展也不快,我心里着急,想得晚上睡不好觉。我想到爸爸健在的时候,他常常会为了写稿子和编书心急如火。他那时的心境,  相似文献   

13.
俞可: 7月4日给你的信,想来已收到.上个星期五(7月14日)就想给你写信,因为,我从《光明日报》上看到了今年高考的作文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想将此内容告诉你,并将报纸附你,但还嫌不具体.正在这时候,看到同一天的《文汇报》,也刊出了这题目,而且刊登两个学生的作文.太精彩了.精彩不仅仅是学生的作文,而是此命题对你现存的思维方式针对性实在太强了.可又得知,阿舅已经从成都来上海,约定周六在外婆家见面,于是,等到与阿舅见面以后再给你写这封信.  相似文献   

14.
从1995年开始我给《中国食品报》写稿,至今已7个年头,发的稿子总计在150篇左右。我在中国食品报上发表的稿件大多是在报社领导和一些编辑、记者的指导、帮助下写出来的,我很感谢他们,因为在此以前,我从未写过有关餐饮和食品的稿件。如果说我近几年在西安、陕西乃至全国报刊上写了不少有关餐饮和食品的文章,那完全是中国食品报把我带上路的,这话不是谦虚,而是事实。这里我谈一点粗浅的体会:一、多看报。比如,要想给《中国食品报》投稿,就要先了解中国食品报,多看中国食品报,记者是怎么写的,别的通讯员是怎么写的,看中…  相似文献   

15.
魏隐儒老先生的《书林掇英》一书要出版了。该书的整理者李雄飞是我的同事,知道魏老是我的老师,便想让我给这本书写个序,于是引起我思潮涌动,昔日和魏老相处的情景蓦地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6.
毕胜 《传媒》2002,(11):33-35
丁一岚先生过世已四年有余,早就想写一篇文章,在她去世后不几天,我曾写过一篇短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限于篇幅,没有完全表达我多年来对她的感激之情。后来一直想写,种种原因没有再动笔。这几天,翻阅她给我的一些信函,不禁想起了这位慈祥的老人,这位令人尊敬的老新闻工作者。 认识丁一岚先生,是在 1980年的冬天。当时,我在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7.
对马青同志提出的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以前,我在给几个贫农社员代笔时,遇到过这样一个困难问题:他们很希望我给他们代笔,可是他们又说不出更多的想法和见解,对所要写的内容也不能提到应有的高度去认识。例如,今年春季备耕时期,我给一位贫农社员代笔,写他听了内蒙古自治区主席  相似文献   

18.
对于写文章登报,我读高中时就想过,只是一直没能如愿。后来参军了,在连队执勤站哨。闲时,就用津贴买来新闻、文学书籍,自个儿啃。战友们打篮球、甩者汪、侃大山,我却悄悄地学着“爬格子”。一年时间过去了,稿纸写了十几本,可报纸上、广播里,连我的名字也看不着、听不到。我一次次对自己发问,我不是那块料吧?有一天,我心里难受极了,把书、笔锁进了床头柜,死心与“爬格子”告别。整整两个月,我连封家信都没写。想了许多,想了很远。可是越想越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沉默下去,甘心准灭自己曾经有过的美好的向往……大石拦路,勇者…  相似文献   

19.
吴丽娟 《大观周刊》2012,(24):330-330
学习写日记对一个人的生活很有重要性,但在教学写日记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但凡上过语文课程的老师都知道日记教学是一个瓶颈问题。在我认为写日记要想让学生写好,兴趣是第一,首先,要让他爱上日记,想写日记,?不把日记当作是一种负担,这就要我们多想一些办法了。 在教了实验教材后,我开始打破以前的方法,开始想办法了。从学生进入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后期时,我开始让学生写话,用拼音试着写上一句话,每隔两天写一次自己想写什么写什么,写法和格式都不作要求,第二天收上来后将这些作品全贴在后黑板上进行展评,每天抽半节课时行评,找同学读自己写的句子,对写得通顺的大加表扬,写的不通顺的我总是找他的优点来表扬,因此学生是只要写了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表扬和奖励。  相似文献   

20.
有朋友跟我拉呱:"咱们都是写了一辈子文章的人.我退休后不写了,觉得是解脱了.你还在写."我说:"你不想写就不写了,是一种解脱;我退休后只写我有的可写和我想写的,也是有所解脱以后的结果,解脱的是有些时候没的写也写和不想写也写的困窘.如果说一者不免难受的话,一者就是享受了,所谓乐在其中."拉呱到此结束,感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