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性质,实质就是电解质电离出的各离子在溶液中表现的性质总和。所以,化学中的不少问题适宜从离子角度来解析,这样往往能抓住本质、突破难点、避繁就简。现将适宜从离子角度进行解析的常见问题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2.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性质实质是电解质电离出的各种离子在溶液中表现的性质总和。化学中的不少问题宜从离子角度来解析,这样做往往能抓住本质,突破难点,避繁就简。下面举例谈一谈宜从离子角度解析的十三类问题。  相似文献   

3.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性质,实质就是电解质电离出的各离子在溶液中表现的性质总和。所以,化学中的不少问题适宜从离子角度来解析,这样往往能抓住本质、突破难点、避繁就简。现将适宜于从离子角度进行解析的常见问题例举如下:  相似文献   

4.
分析学生在“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学习中常见的困惑,提出可以用柱状图这一可视化工具从微观角度认识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种类、数量、相互作用,解决学生的问题,并举例说明柱状图在认识电解质溶液组成、微粒相互作用和书写离子方程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离子是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微粒,也是物质存在于溶液中的最常见形式·许多化合物的性质特别是在溶液中的性质,其实就是组成该化合物的各离子在溶液中表现的性质总和·学会从离子角度分析问题,常常能起到抓住本质、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从离子角度理解溶液中同类反应的实质同种类型的化学反应,一般具有反应属性的共性·对于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可从离子角度来理解同类型反应的实质·如:1·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H 与OH-结合成难电离的H2O:H OH-=H2O·2·盐类水解反应的实质就是弱酸根离子结合水所电离出的H ,弱碱阳离子结合水所电离…  相似文献   

6.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之一,纵观全国和地方高考试题几乎出现率100%,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中,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下面就电解质溶液中守恒关系归类解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强弱电解质的比较与判断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学习的重点,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需要关注.一、强弱电解质的性质比较方法精要:强酸与弱酸(或强碱与弱碱)由于电离程度的不同,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性质.以一元强酸和一元弱酸为例其区别见表1.  相似文献   

8.
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大多数是在酸、碱、盐之间进行的,而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离子。囚此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实际上是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问的互换反应。如果参加反应的电解质易挥发,难溶于水,难于向溶液中提供足够数量的离子,致使复分解反应有的不能发生。如果参加反应的电解质难挥发,易溶于水,  相似文献   

9.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型例析山东省东营市利津二中高汇江在高考化学试题中,不时出现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问题,就这类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电解质之间的反应;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等。下面举例说明解析该种题型的...  相似文献   

10.
电解质的电离与水解是电解质溶液理论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命题者在考查电解质溶液理论时,常将电解质的电离与水解作为命题的落脚点。一、考查“强弱电解质电离的不同特点”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为离子,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从而表现出强弱电解质的不同。例1.(90高考)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A)1摩/升甲酸溶液的 pH 值约为2(B)甲酸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C)10毫升1摩/升甲酸恰好与10毫升1摩/升NaOH 溶液完全反应(D)在相同条件下,甲酸溶液导电性比强酸溶液  相似文献   

11.
黄洪国 《考试周刊》2012,(3):135-136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际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能发生反应的离子在溶液中是不能大量共存的。根据溶液特征判断溶液中离子组成是高中化学常考题型之一,是离子反应重要的考查方式,不同题意方法有多种。下面就判断溶液离子组成的几种常用方法进行解析,帮助学生从中体会解题的一般思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2.
张允淼 《新高考》2006,(3):24-26
一、电解质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电解质导电属于离子导电。在水溶液中,不管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都电离产生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在水溶液中,可溶性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都能导电。但在熔化状态下,离子化合物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共价化合物仍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因而共价化合物不能导电。从而得出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物的方法:在熔融状态下做导电性实验,能导电的为离子化合物,不能导电的为共价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电解质"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属于概念原理知识的教学。从教材的体系看,电解质、非电解质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建立电离的概念,引导学生从微观离子角度认识水溶液中的电解质,发展了学生的微粒观,帮助学生形成用微观实质解释宏观现象的化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盐类水解的实质是盐中的某些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促进了水的电离,增大了水的电离度,近10年高考,涉及盐类水解知识的试题几乎每年都有,是高考的热点之一,本文就高考涉及盐类水解的有关题型作系统归纳解析,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电解质溶液问题主要涉及电解质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和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尤其是以数形结合或多元化物质结合的试题出现频率较高.直接用电解质电离和盐类水解的知识来解题,可能会因某些细节上的关系考虑不周而导致出错,但若利用水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关系图表解析法来解决此类问题,就简单多了.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单一溶质的溶液,还是混合溶液,无论是稀溶液,还是浓溶液,其电解质溶液一定呈电中性,这是电解质溶液的一个基本性质。如果能善于利用这一性质,对解决一些溶液中的问题会带来很大的帮助,现举几例说明: 1.进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初中化学课本第175页,从组成的角度给盐下了定义:“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笔者认为这种提法不妥当。理由如下:第一,课文中酸和碱都是从电解质电离的角度定义的,而盐却从组成的角度下定义,前后行文体例不统一。第二,按课文中盐的定义难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Na-Cl、CuSO_4等物质是盐,怎么 NaHSO_4和 Mg(OH)Cl 也是盐呢?”为此,我认为盐也应该从电解质电离的角度给它下定义:“凡电离时能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电解质叫做盐。”这样的定义比原课文中定义确切,也易为学生所掌握。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阳离子聚电解质、阴离子聚电解质、非离子聚电解质和其它无机和有机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便于准确判断和处理溶液中的各种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根据质子平衡原理,得出了各类电解质溶液中H+离子浓度的计算通式,并按通式的内在规律和条件演绎出各类的电解质溶液中相应的H+离子浓度的近似计算公式。同时举例说明了这些公式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1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盐类的水解》一课是高中化学第三册(选修)第三章《电解质溶液胶体》的第四节.这节课是盐的性质知识的发展.应用化学平衡原理,水的离子积及弱电解质的有关知识对盐在溶液中的行为进行全面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