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王志刚  度冉 《出版广角》2016,(19):34-37
华文出版"走出去"战略应该以文化传播为核心目的,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利用地缘优势占领华语文化圈;二是打造华文出版"中国"品牌,传播中华文化;三是利用文化影响带动华文出版经济.华文出版"走出去"战略实施应该强调五种策略,即国际化、制度化、专业化、品牌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出版"走出去"日益提升到国家的文化战略,各级政府投入越来越多的力量推动图书实物出口、版权和资本"走出去"。在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召开之际,我们以专题的形式,和大家一起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国出版"走出去"的宝贵经验,展示我国大众出版、学术出版、数字出版在"走出去"过程中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以期给诸位同行带来启发与思考,探索更多更好出版"走出去"的新办法、新举措。《拓展出版"走出去"渠道,提升国际文化传播力》一文汇集了6家出版社"走出去"的成功经验,展示了"走出去"方式的多元化态势。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12,(34):26
本刊讯2012年,新华文轩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各图书出版单位全年共输出版权62种,引进版权67种,其中输出港台版权25种,输出其他语种版权37种。在此过程中,公司开拓了内外结合,以点带面的走出去新模式。公司一方面针对渠道不畅、办法不多的情况,以与美国麦格希教育出版集团合作,输出《汶川大地震》和《美好新家园》英文版权为抓手,力求突破,打造重点平台。2012年4月16日双方在英国伦敦国际书展上签署战略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2012年,新华文轩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各图书出版单位全年共输出版权62种,引进版权67种,其中输出港台版权25种,输出其他语种版权37种.在此过程中,公司开拓了内外结合,以点带面的走出去新模式. 公司一方面针对渠道不畅、办法不多的情况,以与美国麦格希教育出版集团合作,输出《汶川大地震》和《美好新家园》英文版权为抓手,力求突破,打造重点平台.2012年4月16日双方在英国伦敦国际书展上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明确了相互引进版权、数字出版合作和进一步扶助灾区学校等项内容.6月15日美国麦格希教育出版集团还派出国际部总裁塔莉亚·格利普一行专程来到成都与公司进行进一步洽谈,在数字教育业务合作、大众及专业图书版权贸易合作、国内国际市场分销渠道、扶助四川地震灾区中小学项目等四方面达成了更进一步和更具体的共识.8月31日,美国麦格希教育出版集团专业出版总裁、国际部总裁(新兼任)菲利普·拉佩尔一行5人再次与公司高层就各方面的战略合作进行会谈,进一步明确了在相互版权引进、数字出版和共同扶助汶川大地震灾区中小学的合作事宜.  相似文献   

5.
李英 《出版广角》2013,(Z1):72-75
主持人:徐飞,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兼出版社公司董事长主持人:学术出版是学术研究成果的体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同时,学术出版还是国家的学术界和出版界与世界对话的平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学术出版,再也不是少数文化人、科研工作者思想交流的工具,而是变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目前,学术出版的总份额占世界出版的32%,是整个出版业当中市场最稳定,利润率最高,回报最可靠的产业部门。  相似文献   

6.
出版业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重要行业.在国家文化产业规划类、重点门类扶持政策、改革扶持类政策、完善市场类政策、综合扶持类政策、重点项目类等政策体系中将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作为重要内容,并在财政、税收、金融、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融合、土地、人才等六个方面给予支持.同时还单独出台了相关重大资助计划、工程和项目,目前已经有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CBI)、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重点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扶持计划、中国文学对外翻译与推介工程等多个项目.中国出版业走出去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对于增强中国图书的世界影响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版走出去建构起的出版文化形象是中国形象中的关键构成,图书是中国形象传播的重要媒介。无论是纸质图书,亦或是电子图书,均是文化的重要承载,也是文化软实力的表征之一。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早已不是一种预言,而是很多人的真实体验。多种载体呈现形式的图书作为数字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出版如何走出去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这里我只结合香港三联的工作实际谈一些个人的想法。第一,我觉得走出去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心态。这个心态就是一种融合的心态,甚至是一种融人的心态,包括在香港能站住脚都要有一个融入的心态,要把他们当做是我们,我们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为香港的读者服务,为世界的读者服务,不管是出版社还是门市,都要有这样一个为他们服务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我国科技出版走出去的战略机遇、有益影响、工作方法和制约瓶颈.科技出版走出去恰逢良好的战略机遇,我国优秀学者已经具备撰写高水平英文版科技专著的能力,同时国际知名科技出版社纷纷来到中国寻求科技出版的内容,国家也加强了支持力度.科技出版走出去可以有效增强我国科技成果的国际影响力,扩大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规模,同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合作过程中,要注重维护与国外出版社的长期合作关系,同时注重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维护与作者的良好关系,学习合作伙伴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出版如何走出去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这里我只结合香港三联的工作实际谈一些个人的想法。第一,我觉得走出去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出版如何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功的出版国际化,都主要是资本输出,而非文化输出。外资进入我国,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是资本输出的模式,就地生产是主要模式,文化输出只在有市场支持的时候才成立。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我国的书报刊合并出口总额为3631.44万美元.其中图书为3191.99万美元.占88%的份额.2006年我国出口贸易总额为9691亿美元.从上述数据可以得出,2006年我国图书出口贸易只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0.003%,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至于书展效益所占的份额更是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4.
回眸2012年的中国出版业,可圈可点之处颇多,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无疑是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今年年初,新闻出版总署颁布2012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旨在加快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步伐,提升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作为新闻出版业重头戏的学术出版应该如何落实与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年末的答案是令人满意的。8月底举行的第1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当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国际著名的爱思维尔出版集团正式  相似文献   

15.
一个新闻出版强国,应当具有国际出版市场相当的拓展和传播能力。因而,提高出版"走出去"水平,成为国家"十二五"新闻出版业发展规划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十二五"新闻出版业发展规划关于出版"走出去"的安排,认真总结吸收了我国出版业改革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16.
杨琪 《出版广角》2013,(Z1):28-29
"走出去"的目标是不变的,但是怎么"走",则是需要不断地额调整和变化。"以不变应万变"早已成为过去,只有"变则通"才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规律的硬道理。前不久,我曾经写过一篇《走出去,我们还需要什么》,从中国出版人的思想意识方面分享了我对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一些思考,然而还有一些话不吐不快,故行成下文,和业内同仁共探讨。市场中的资本手段文化市场也是市场的一部分,所以文化"走出去"也脱离不了国际市场这支无形的"手"。既然身处市场之中,那么市场的变化自然会对文化"走出去"有着深刻的影响。时代在变、市场在变,  相似文献   

17.
18.
2012年1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把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作为“一把手”工程,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已将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提升至国家层面进行系统考量.  相似文献   

19.
杨琪 《出版广角》2012,(4):79-80
随着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的繁荣发展,出版业"走出去"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参加国际书展、投资战略合作、举行签约仪式、大搞产品发布……但是,眼花缭乱的宣传背后,脚踏实地地打造出真正有分量的"走出去"精品却很少。是什么在影响中国出版物"走出去"?究其原因,我认为集中在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20.
高奋 《中国出版》2012,(7):13-16
在21世纪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中国出版业凭借其文化产品的普及力、影响力和深刻度等特性,将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担负重任。书籍流通的广泛性和普及性可以让中华文化进入世界各地寻常百姓家,书籍阅读的耐久力、重复性和便利性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