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纪之交,工人报刊如何进一步明确工人报刊的性质和任务.突出工人报刊的特点。发挥工人报刊的优势。面对市场经济激烈竞争如何生存与发展?全总宣教部和中国工人报刊协会在安徽召开了以研究.探讨上述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全国工人报刊工作会议。全总副主席李奇生,安徽省委副书记方兆祥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工人日报.上海劳动报.辽宁职工报.湖南工人报、山西工人报、安徽工人报,深圳人杂志等报刊负责人先后作了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2.
报纸把关人     
1998年第10期《新闻三昧》的封面人物,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工人日报》检量组组长顾志武。你想认识他吗?请看——没有记者采访那么风光,也没有编辑岗位那么诱人。报纸检查工作的重要性人所共知,但它的责任与辛劳又让许多人望而却步。然而,《工人日报》检查组组长顾志武却乐此不疲。196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如今同班同学中当部长、报刊老总、副老总的不乏其人,他却在报纸检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一查根问据,纠错堵漏,干报纸检查的人给自己的工作取了一个很别致的名字——捕捉“漏网之鱼”。《工人日报》的人把顾志武称为捕“鱼”能手,因为谁都能说几段老顾捕“鱼”的故事。有篇稿子提到“纳质膨润土”,老顾看了以后摇摇头说:“‘纳’字不对,应当写成‘钠’,是一种矿物”。同事们一查,他说得果然对。  相似文献   

3.
199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建行在纪念工人日报创刊五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工人日报“结合职工实际,突出工人特色,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这是对工人日报的要求,也是对全国工人报刊的要求。工人报作为工人阶级自己的报纸,传递的是工人阶级的声音,维护职工群众的权益是职工群众关注的焦点和迫切需要,也是工人报自身的特色。在这个思路指导下,近年来,各地工人报刊纷纷改版或扩版,延伸报纸的服务项功能,对侵犯工人合法权益的事件进行曝光,受到了职工群众好评,成了报纸…  相似文献   

4.
兰海燕 《中国记者》2022,(11):80-81
<正>作为5次担任工人日报全国两会人大报道组组长的上会记者,每次上会前,我都会反复思考:如何围绕两会主题,找到更契合工人日报特点、广大职工所关注的报道?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带领人大报道组采写系列报道“5位一线工人代表‘生活压力账本’追踪”,用6天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四川工人日报》在灾难报道中始终把握“三工”特色,与灾区职工、企业、工会同呼吸共命运,在报道中记录历史、拯救生命、传递力量,推出了一批有分量、有特色、有文采、有影响的作品.这些报道丰富了工人报报道主体,拓展了工人报特色内涵,并留下了值得思考和借鉴的经验和新闻理论认知.  相似文献   

6.
殷兴龙 《新闻三昧》2006,(12):45-45
经济新闻有宏观报道、中观报道和微观报道,但不管哪个层次的报道,作为工人报刊都应比一般报刊更贴近群众。近一个时期以来,工人日报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相继推出了一些能够体现工人报刊经济报道特色的典型报道,如九省市农民工求职路线图、住房、廉租房等系列报道,深受各方好评,有专家评论这是工人日报经济报道的价值回归。工人日报的经济报道曾经经历过几个最典型的时代模式,五十、六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以一厂一店、工业成就形势报道为显著特征。文革时期停刊,1978年复刊后基本沿袭以前的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工人日报的经济报…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国省、市和地市级的工会报刊近120家。这类报刊的质量怎样?还存在哪些问题?读者反映如何?最近,我们对全国部份工会报刊作了一次书面调查,并对50余名基层工会主席和数百名职工群众阅读工会报刊的情况作了书面问卷和了解。有些报刊确实比较出色,如《现代工人》(辽宁)、《工人天地》(江西),《江苏工人报》、《现代工人报》(四川)、《劳动报》(上海)等。但有些数据相当不理想。例如有五分之四以上的基层工会主席对工人报刊基本不看或只稍作浏览,认真阅读的不到五分之一。而普通职工阅读工会报刊的更少,只有四分之一不到的人浏览大标题,其余的则大多平均每四期浏览1~2次标题,认真阅读的不足十分之一。不少工人这样说:“这种报没啥看头,登的东西与我们不搭界。”有的甚至说:“工会报刊都是工会出钱订的,要叫私人掏钱肯定没人订。”  相似文献   

8.
我写的《铁路有个“雷锋部落”》稿,被《工人日报》、《湖南日报》、《人民铁道报》、《湖南工人报》等多家报刊采用,而且引来《人民日报》记者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9.
时政新闻是党报最具新闻资源优势的报道项目,也往往是党报承担最多“规定动作”的报道领域。长期以来,党报关于时政新闻报道方面拥有着独一无二的权威地位,令其它门类的报刊羡慕不已。《北京青年报》一位老总对此深有感触:“人民大会堂开全国‘两会’,我们的记者没有证件,跳墙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工人日报经过改版,办出了特色,受到社会方方面面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在今年工人日报社全国记者站长会议上,工人日报社总编辑孙德宏作了讲话,深刻总结了去年以来工人日报的办报经验,特别是在办好机关报和综合大报,以及抓事件新闻、抓精品方面的经验,并明确提出和阐述了下一步要把工人日报办成“精致大报”的目标,强调工人日报的报道要在“既有本报特色又有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方面下大功夫等观点。我们认为,这些颇值得读者(尤其是工人报刊和企业传媒从业人员)的关注。在征得作者同意后,本刊特意刊发这个讲话的第三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潘国彦先生在《出版参考》第6期发表了一篇文章,针对“无错不成书”有感而发“盛世危言”:“如果中华文化传承到我们这一代,每年出版十几万种书,而流传下去的却是‘错误百出是好书’,不知后人作何评价?……‘一室不扫,何以天下为?’……不知老总们以为然否?” 已经不止一人发出如此感慨了,可“以为然”的老总又有多少? 潘先生在文章里列举的错别字,其实都是录排过程造成的“低级错误”。“低级错误”如此之多之滥,  相似文献   

12.
我在连队当文书时,曾偶尔在报刊上发表一些“小豆腐块”,战友们就戏称我“小记者”。有一次的周末育才课上,指导员突然来了个“先斩后奏”: “下面请我们连队的‘小记者’给大家上一堂‘新闻写作’课,好不好?”指导员的  相似文献   

13.
看了《中国摄影报》3月5日一版头条醒目标题《首都一些报刊图片告急》后,感触颇多。它一方面说明,图片,特别是好的新闻图片越来越受到报刊老总及编辑们的青睐,把它视为报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目前摄影报道满足不了报刊的实际需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对此,我们有关部门的领导及摄影工作者应该从中思考点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 “告急”现象《中国青年报》是全国颇有影响的大报,据说,在今年扩版以前,每天由该报摄影部提供2至5幅照片供各版使用。扩版后每天所需照片增至14幅左右,而现在每天收到的正常图片来稿尚不足14幅,而且多  相似文献   

14.
最近,四川省建筑公司宣传部梁多荣给《四川工人日报》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写道:“付吉石同志的行动给职工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记者同志见义勇为的行动、关心工人的心情就是一篇极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说长道短     
近来,有关自由撰稿人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中国青年报的报道称:“这些稿手们,大都是不愿在‘大锅饭’体制中为挣工资、评职称、分房子、盼提升等诸多纷扰而牺牲自己个性的‘精神流浪者’。”光明日报报道说:“在广东‘诞生了一群特殊高级文化打工族——自由记者’。他们正以势不可当之锐顽强冲击着正规记者军团。”四川重庆一家报纸刊登《京都自由撰稿人众生相》的长篇  相似文献   

16.
在《工人日报》国内政治部召开的全国通讯员经验交流会上,一位年近半百的高大汉子,以纯正的京腔向大家娓娓动听地介绍了自己近30年的新闻写作经验。他那对新闻事业的执著,对企业通讯报道的钻研和孜孜不倦的写作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来自天南地北的通讯员,大家异口同声地称赞:“‘贵哥’好样的!”“贵哥”是谁?他就是铁道部北京二七车辆厂宣传部的专职对外报道员林贵。  相似文献   

17.
煤海笔耕     
知道广旺矿务局宝轮院煤矿采煤青工、业余通讯员刘华的人都说他耿直、执着。刘华今年30岁,1987年开始在采煤队当合同工,1992年转正,1990年开始写稿。迄今,他已先后在《广旺矿工报》、《中国煤炭报》、《四川工人日报》、《警钟长鸣报通讯》等中央、省、市地级报刊台发表作品近300篇。十年来,他一直战斗在采煤战线上,任劳任怨,业余勤学苦钻,曾几次被矿队送往《四川工人日报》社、《广旺矿工报》社进行新闻通讯培训,曾多次被矿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通讯员”。谁都知道采煤队工作辛苦,可这位爬惯了掌子面…  相似文献   

18.
近日读报看到这样一幅漫画——女秘书抱着一摞与人齐高的读者来信对老总说:“这是今天读者寄来的‘贵报错别字与语法纠错’”。而老总大笑着说:“好事情!这说明咱报发行量在增加,知名度在提高!”让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同志的故乡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有个白鹤镇。别看这是个离城30多公里的山旮旯,却活跃着一群小记者。他们的作品带着泥土的芬芳,不断地飞向北京、飞向全国的报刊、电台。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有300多件作品,分别被《中国青年报》、《经济参考》、《现代人报》、《四川工人日报》、《中学生学习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等数十家报刊、电台采用。  相似文献   

20.
锦州日报社总编辑高深,说报社的“头儿”难当,为啥?是因为“头儿”要当“斌”报人。 何谓“斌”报人?他说:“作为总编辑当然是管总的,报社的总管,两个‘轮子’都得会抓,都得抓好。所以说眼下总编不好当,‘文’总编和‘武’总编都是半个总编,必须是‘斌’总编,‘斌’报人,文武双全”。 高老总的有感而发,发得好!首先,是实际。大家都知道,50年代初期,全国省级以上报社,还都是两个“轮子”一起转的。就拿我们陕西日报前身的群众日报来说,当时还曾做到收支平衡,自负盈亏。可是后来一学苏联真理报,一个“轮子”给丢了,经管部门不但地位下降,而且纯粹成了“后勤保障”。这实际上是按计划经济的要求,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国家拿钱办报的一种模式。当时报社“头儿”的任务比较单一,只要把报办得当地党委和读者没意见,就算万事大吉,可是现在不行了,财政断了“奶”,“皇粮”没人给,活得好坏全靠自己打扑腾。于是乎,就形成这样的局面:没有钱办不成报,钱少了办不好报。“头儿”不仅得抓稿子,还得下劲抓票子,没票子就难以保证有好稿子。你说难不难?其次,是深刻。“斌”报人,内含着辩证法,含着报业发展的方向。现在,报纸质量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