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世纪70年代香港功夫电影经由李小龙迈入一个全新时代,而香港功夫电影文化自身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又为李小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文化温床.文章运用文献法、文化比较法等研究方法,追溯香港功夫电影的由来与演变历程,旨在全面解读李小龙的功夫对香港影视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在诠释香港功夫影视文化的精神意涵基础之上,阐释香港影视文化对李小龙个人的反射性作用,进而更好地论证李小龙与香港功夫影视文化二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尝试从科学电影理论的研究角度出发,探讨功夫电影的一般理论。本研究延伸了蒙太奇电影理论中"结构主义"的思想,对功夫电影的构成进行有意义的"分割",发现功夫电影的本质是"流动的技击动作",并分析了功夫电影的一般特征即"打斗"和"冲突"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的文化精神对社会生活有着广泛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以罗兰·巴特的“符号文本观”理论为分析框架,以我国三部“功夫足球”电影——《波牛》《京都球侠》和《少林足球》为分析对象,阐释其在文化隐喻、符号象征、神话意识层面表征体育文化精神途径。研究发现,功夫足球电影中出现大量的符号隐喻,体现在将现代体育项目足球与中国传统功夫融合成一项极具解释力的文化复合体。研究认为,功夫足球电影表征了处在地方与世界紧张关系中的国人的焦虑,表现在3个方面:即功夫的地方性文化与足球的世界性文化融合的张力、民族符号象征了对参与到世界足球舞台与生俱来的渴望以及坚守民族身体文化的神话意识的功夫足球实践。功夫足球电影文本试图从中国传统“功夫”思想中寻求解决国人对足球参与到世界竞赛舞台焦虑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商业功夫电影与传统武术发展策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商业功夫电影对传统武术产生的影响,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进行分析,指出中国传统武术商业宣传所面临的危机,得出中国传统武术应该利用商业功夫电影的正面宣传作用结合自身优势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5.
尹蓉  陈新雄 《体育科研》2016,(5):62-65,76
成龙的功夫电影在继承李小龙式武打片后,又创造了中国武打片的新样式。成龙的功夫是从戏校中学来的,所以其功夫电影中的“打”与中国戏曲武戏的“打”关系密切,显示出杂糅百家、趣味盎然的风貌,其结局也具有戏曲大团圆的特点。成龙将戏曲武打技巧搬上大银幕,使“打”在新时代和跨国际中不断发展,这对未来中国电影的民族化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看中国近数十年来的功夫电影,结合相应的文献资料,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看中国武术在功夫电影中的运用与发展,反思与总结中华武术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前景,期望能促进民族传统文化及功夫电影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试论体育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逻辑分析法等,从体育审美价值的多元重叠、大众审美趣味的自然选择、崇高隐退的主体性回归、身体维度的平面化隐忧和精神维度的理想式超越五个维度,研究大众文化对现代体育发展的影响.现代体育在审美泛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必须对现代体育与人的生存活动强化美学介入,通过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来防止可能产生的物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杨韵  邹玉玲 《体育科学》2013,33(1):89-93
在席勒美学思想关照下,依循其在人性省思基础上提出的人需要超越内在的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对立状态,转而追寻作为一种审美的自由存在着的人的游戏冲动这一核心理念,对体育本质进行了与之相应的美学解读.研究认为,体育中的人是在生命潜能的释放与理性思维的运用这一内在交融,又不断冲突着的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之间,生成着融二者于一身的游戏冲动.这一游戏冲动的实现,使人在体育的过程中,既能够切身体验着体育所给予人的生命潜能的释放,也能够在理性思维的指引下实现着体育的规范与形式,使体育运动中的人呈现出一种审美而自由的“活的形象”,而这也正是体育的审美本质之真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浅析中国功夫的明星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武术在世界的传播,功夫明星们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他们通过功夫电影,使更多的人认识武术,了解武术,喜爱武术。不仅将武术推上了世界的大舞台,还促进了中国武术在国内的繁荣。所以,功夫明星们凭借他们在武术上的成就,积极地影响着武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例举证法,对李小龙、李连杰两位功夫明星对中国武术在全世界的发展中做出的贡献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试论体育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美学因素 ,同时伴随着审美心理过程的发生。在体育教学中应从心理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开发学生的审美心理潜能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以身体美学为核心对象,从个体内部的审美素养与外部的媒介传播出发,纳入审美偏爱的调节效应,对个体体育艺术审美体验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剖析。研究发现,审美观念、审美知识与审美能力是主体感受体育艺术审美活动的基本素养,其与外部传播媒介会共同促进个体在体育艺术审美过程的感知体验。研究认为,正视个体对体育艺术活动的客观表达可以弱化人们的主观认识与评价,有效促进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素养将有助于个体在体育艺术活动审美中产生更丰富的体验感,进而获得满足感、愉悦感。  相似文献   

12.
吴宪民 《精武》2010,(11):2-2
中国历史上,读书人的结社有东林与复社,目的都是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近代中国最早的武术组织应该是1910年于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继之而起的又有天津的中华武士会,目的都是复兴和弘扬孙中山先生倡议的强种强国的尚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乔超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4):15-16,8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功夫电影这一社会现象。分析了观众在明知电影功夫是虚幻的武术时,却依然对功夫电影趋之若鹜的原因。究其原因是,功夫电影提供了展示功夫能力的幻想,使“本我”得到释放与心灵得到满足。“我能”在现实世界中受到限制,却在功夫电影世界中得到完美展示。  相似文献   

14.
对体育“暴力”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通过对宗教仪式和竞技体育中"暴力"文化的比较研究,从暴力与集体记忆、暴力与社会秩序、暴力与"虐恋"文化3个层次,探讨竞技体育"暴力"文化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以及它所隐喻的社会结构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有关体育审美根源性问题为切入点,在当前我国进入休闲时代,审美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背景下,探讨体育审美与其他审美形式之异同,研究认为:1)以体验运动美,获得健康美为核心的身体审美是体育审美实践的逻辑起点,而哲学思维则是体育美学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支点;2)体育审美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审美形式的动态审美,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体育审美与其他审美形式不同之处有:一是体育审美是一种在短时间内,对一系列连续变化的身体运动进行审美判断的动态审美,观众在欣赏中可以体验到节奏、韵律等不同动感,最终汇聚成生机勃勃的运动美和生命美;二是体育审美是一种需要主体参与的动态审美体验,运动者不仅可以真切体验到体育之美,体育还可以给运动者带来具有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健康美和形体美。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功夫电影明星李小龙。李小龙以武术和功夫电影成名,他对武术界和社会各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是,从他生性好强、自强不息、自尊自爱、本色出演等方面来看,他身上有着一种"我能"精神。  相似文献   

17.
体育审美教育基础、前提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在于体育的美学价值和美育功能。体育的美育功能以体育的美学价值为基础。主要表现在人体美的塑造、精神美的培养两个方面。体育所具有的美学价值和美育功能构成体育审美教育存在的前提并规定其内容及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冬季体育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美学视阈下深层次挖掘冬季体育运动中蕴藏的美学元素,总结出目前冬季体育教学存在缺乏对冬季体育运动美的发现,冬季体育教学过程缺少美的运用,冬季体育教学环境欠缺美的体现等现状;提出树立美育观,充分挖掘冬季体育教学中美的元素,将美育贯穿于冬季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提高教师美学素养,营造冬季体育教学美育环境等冬季体育教学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为更好地完成冬季体育教育教学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香港体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研究旨在较全面、客观地分析、介绍1842~1997年间香港体育的发展情况及其一般规律和特点。采用文献资料、座谈访问等研究方法。主要结论:香港康体发展局、香港业余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在香港体育界有重大影响;大众体育受到重视;80年代中期以来竞技体育发展迅速;体育发展有多渠道的经费来源;学校体育场地不足;体育科研学科不够健全。香港未来的体育政策、体育组织机构近期内不会有重大改变;大众体育、竞技体育将得到重点保证发展;学校体育、体育科研将得到重视;香港体育界对未来香港的体育发展持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20.
艾琴 《体育师友》2003,(1):38-39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运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一种深受欢迎的文化现象。社会中人对体育运动的广泛兴趣和体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群众性,使它成为人们接受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作为一种行为方式,由于它被用来改变人体及其形象的特征,因而它也是人类增长审美能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