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学校体育》2015,(Z1):124-125
2011年,某小学二年级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路上,与对面上楼的一同学相撞滑倒,造成踝关节骨裂受伤;2011年,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在体育课结束后,回教室的路上与同学互相打闹,一头撞上楼梯扶手划了一道口子,缝了5针;2012年,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在体育课后回到教室中插队装水,与一同学发生矛盾,被推致讲台下的台阶,头部着地,重度昏迷;2013年,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体育课后仍停滞在操场,两名学生比攀足球门框导致倒塌,一名学生手臂被压断……这些种种的意外都是血的教训,让家长、一线教师以及管理者都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笔者将通过对体育课前后意外受伤事件的分析和思考,透视当前学校基础设施及教学存在等问题,提出预防体育课前后突发事故的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普法工作的进展,国民的法律意识大大增强,围绕着学校体育课中出现的意外伤害事故而发生的法律纠纷案件也大大增加。由于我国在学校立法方面的工作还不完善,因此,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引起的纠纷案件给学校、体育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如履薄冰,从而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手脚,使得一些项目不能得以正常开展,如鞍马、跳箱等运动项目。这种现象制约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3.
一、对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学生意愿的分析 1.体育课模块教学项目众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困难较大;体育课堂安全问题与技能深化教学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水分较大,体育活动潜在的意外伤害事故解决起来很难处理,影响了体育教师工作的正常开展,在体育课、运动会和课外体育活动中,难免出现些意外事故,轻者皮外伤,重者死亡,对于这些意外事故的处理,一般情况处理下来老师和学校都要牵连一些,基本上是出钱买“教训”。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许多教师乃至学校不敢开展正常的体育活动,特别是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对抗性强的,对增强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有很大作用的体育活动更不敢开展,体育课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完事大吉。  相似文献   

4.
我区农牧区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十分落后,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应该逐步提高认识,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发挥农牧区学校体育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以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兰距。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新闻媒体不断地报道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伤害事故,给学校体育教学敲响了警钟。随着普法工作的深入,人们法制意识的增强,学生在校一旦发生伤害,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往往要向校方讨个说法,甚至对簿公堂,其结果总是对校方不利,几乎每一事故校方都负有部分或全部责任。因此,体育教师再也不能无视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了,必须提高自己对工作的责任心,以预防教学中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6.
对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的探析与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带来了各种复杂的经济、法律纠纷,不但给学校体育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给学生及家长造成了很大的生理及精神伤害。通过多方面探析,探明了原因,指出了避免意外伤害事故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法律纠纷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发生的体育伤害事故,虽然不是很常见,但也不能说是很少见。尤其是对于一些已从事了多年工作的体育教师来说,或多或少都能举出一个甚至几个学校体育伤害的事例,有的可能是在自身的体育教学中亲历的,有的则可能是目睹身边同行在体育教学中发生的。作为一个体育教学工作者,谁都不愿意在体育教学中有任何的伤害事故发生,尤其是不愿在自身的教育教学中发生。一旦事故发生,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那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尽管我们已认真贯彻了《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的精神,提高了思想认…  相似文献   

8.
《湖北体育科技》2019,(3):275-278
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文件为引领,对现阶段高校体育课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进行了研究。认为,高校体育课学生伤害事故引发的纠纷与赔偿问题,不仅妨碍了学校体育工作有序开展,更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基于此,为完善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管理机制,从学校、教师、学生或第三方责任3个维度,对缓解高校体育伤害矛盾纠纷给予了法理分析,并提出完善校方设施建设、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和意外伤害保险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体育日渐受到重视的。同时,人们对安全措施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课堂的纪律、场地情况、器材的摆放都有可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发生势必会影响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而且与健康第一的思想有背,还会导致学生身、心受到负面影响。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服务。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教学中的运动伤害事故案例为依据,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发生为研究目的,通过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探讨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对策。结论如下: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场地器材简陋;体育教师上课素质有待提高;学生自身保护意识差。建议:建章立制;提高体育教师整体素质;树立安全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钱鸿 《体育师友》2002,(5):43-43
中学牛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等特点,决定了这一群体易发生伤害事故。体育课以身体活动为主的特点,也注定体育课伤害事故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加强课堂安伞管理、增强师生体育课安全意识上必要的,但也要正视校园伤害事故,即应该承认意外事敞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学校体育课作为事故多发“地带”,任课教师总是小心翼翼。笔工作多年,学生上队列课晕倒有之,  相似文献   

12.
一、第一步:有备无患,重在预防"郑老师,不好了!王宇晕过去了!"一阵急促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八(2)班几个学生慌张地边跑边喊。我急忙向事故地点跑去,升旗广场边正围着一大群学生,王宇躺在地上。我正想办法进行处理时,学校的校医邵医生也匆忙跑了过来。[事后反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体育课上出现一些意外伤害在所难免,关键是体育教师对课上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要有一定的预见,将不安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在学校的所有课程中应该算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科目,但在目前情况下,出现了喜欢却不敢上的状况,原因就是怕受伤。大家都知道体育课就是通过活动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由于在活动过程中免不了身体接触、碰撞,以及场地器械等各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意外受伤,比如脚踝扭伤、肌肉拉伤,甚至出现一些骨折之类严重的伤害事故。为了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身体上、心理上、行动上三个方面做起,让学生远离伤害。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体育课安全事故案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体育新课标的实施,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在这种情形下,积极探索预防和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方法和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校体育活动而言,由于参与对象的年龄、性别、体质和健康状况千差万别,又由于体育活动本身的类型、性质以及强度和量的差别巨大,此外,还由于从事体育活动当时的客观地理、气候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变化万千。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有的学校和体育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减低教材难度及教学内容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干脆去掉或者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不少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将许多有益的运动项目封杀了,如单双杠、跳箱、跨栏、滚翻等;甚至将体育设施拆除,如爬竿、天梯等。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令人担忧,是绝对不可取的。但是,面对体育教学会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的客观现实,如何把出现伤害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如何妥善处理学生的伤害事故成了每位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对成人学生体育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卫平 《体育科学》2000,20(3):19-21,50
通过参照美、俄两国的成人体育继续教育模式和查阅有关资料,并对850名成人高校毕业生以及部分在校生的调查研究,调查证明成人高校学生继续开设体育课对增强和恢复他们的体质,防止素质下降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还能促使成人学生养成终生锻炼的良好习惯,对他们返回工作系统后,在各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体育活动的效果; 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关系到体育教学活动的成败。在当今“素质教育”及“普九”的大环境下,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机会更多了,这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课改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模式。但一直以来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老问题并未得到有效改善。文章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对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进行了多维度剖析,并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迎接未来的科学技术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 ,勇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是致关重要的。”在去年 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 ,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朱钅容基同志也强调 :“教育和科技事业要走改革创新之路 ,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