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的传播规律和语言特点,决定了广播编辑记者必须练好“写话”的基本功。要用符合人民群众说话习惯的语言方式来采写新闻,编办节目。我比较自觉地向群众“学话”、“写话”,始于1980年。那年夏天,我刚跨入广播电台的大门。编辑部主任第一次安排我下乡采访。好不容易写了一篇反映农村早稻丰收在望的广播稿。可当我把这篇自认为是得意之作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琐记     
教学琐记温济泽我在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教书,主要教的一门课是广播业务写作,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写广播稿。虽然当时连现成的教材也没有,但是我有十几年做广播编辑工作的经验。我就把它作为我的“一桶水”。我清楚地记得毛泽东为陕北台写的专稿,为新华社写的新闻、社论等...  相似文献   

3.
董瑛 《新闻知识》2000,(2):40-40
广播稿怎样写?给广播电台写稿和给报纸写稿有什么区别?一般情况广播稿和报纸稿大同小异。所谓大同,是指广播和报纸对稿件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所谓小异广播稿是给人“听”的,报纸是给人“看”的。所以广播稿件为了适应人们的听觉就必须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广播电台近30年的工作经验,就广播稿的特殊性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广播稿,尤其是广播新闻稿要主题鲜明。一篇稿件只能有一个主题。记者采访的单位大都是先进单位,所以被采访单位的领导常常希望把每个方面的工作都能宣传一下,单位负责宣传报道工作的同…  相似文献   

4.
口语化、通俗化、大众化是广播语言的三个基本特征,也是区别其他传媒语言的重要标志。一篇好的广播稿,应充分体现广播语言“三化”特点,层次分明,行文流畅,让人感觉是写在纸上要说的话,读起来朗朗上口,通顺流畅,听起来是娓娓道来,清晰悦耳。 广播语言是在书面语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形态,所以,这两种语言形态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汉字的使用及语法规则上也是一致的。但是,两种语言形态,绝对不能混为一谈,不能把书面语言全盘搬到广播稿中,当作广播语言来运用,因为广播语言的语句、语式、语言的修辞、选词造句和书面语言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表现为:书面语言正规、严谨,广播语言随意、自然、以口语化见长。要让广播语言真正体现口语化,要提倡多用短句,不用复句和倒装句,多用动词,少用华而不实的形容词。在采写广播稿的过程中,不少的作者以为形容词用得越多越好,总喜欢用些华而不实的词来描写场景,用大段空洞无味的词汇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甚至以为词汇用得越奇就越好,好像这样才能显得华丽高雅,文笔好,这实际犯了广播语言的一大忌。如:形容某同志平日总是“皮里阳  相似文献   

5.
现今的汉语修辞学研究的是汉语的文艺语体、政论语体、应用语体、科技语体中的修辞格,没有或很少涉及广播语言中的修辞格,没有或很少以广播稿中的修辞格为研究的材料,因而对广播语言的运用、对广播稿的修辞不能直接起作用。广播工作者翻开现今的修辞学著作,修辞格部分看到的大都是诗歌、小说、散文、政论文的例子,很少能找到几例广播稿的  相似文献   

6.
报刊和广播电视编辑、记者,都是做语言文字工作的,但是在语言的运用上两者却有所不同。报刊编辑、记者采写的文章,供人阅读,诉诸读者的视觉;而广播电视编辑记者采编的稿件,则是通过播音员或主持人的嘴说给人听的。因此,采编广播电视稿从一定意义上说,不是作文,而是“写话”。广播电视宣传运用有声语言面向广大听众和观众讲话,是一种“说”的艺术,它与读报纸和念文章是截然不同的。广播电视的传播规律和语言特点,决定了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必须练好“写话”的基本功,要用符合人民群众说话习惯的语言方式来采写新闻、编办节目。为听众和观众“…  相似文献   

7.
报纸上的文章是写给人看的,广播里的稿件是播给人听的。一个用眼睛看,一个用耳朵听,这在语言的运用上,就有了很大的差别。广播稿写出来,不符合“听”的要求,听众听不懂,就会削弱广播宣传的效果。因此,要  相似文献   

8.
数目字是广播稿中经常出现的,它代表一定的事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也有着枯燥、难记的缺点。众所周知,广播是以有声语言进行宣传的,而声音的特点是“转瞬即逝”的。广播中如果出现一长串的数目字,不仅听众记不住,就是编辑在编稿时也感到头疼。那么广播中的数目字怎样才能给听众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不致在“一闪”中飘过去呢? 除了运用最能说明问题的数目字外,不要用得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记者的第一位工作?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自十六世纪在地中海沿岸出现世界上第一个职业记者以来,人们一般认为;记者就是写新闻报道的。久而久之,新闻界从事记者职业的同仁也似乎接受了这一观点。报纸记者说,我是写新闻报道的;电台记者说我是写广播稿的;电视台记者说,我是拍片子的。就连这些新闻机构的编辑,也大都持类似观点,只是把一个“写”字换成了“编”字。照此看来,“编写”新闻稿是记者的第一位工作便是理所当然的了。当然,“写新闻”、“编稿子”对记者(编辑)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新闻工作的常识告诉…  相似文献   

10.
朱珉 《新闻窗》2007,(2):88-89
广播新闻是依靠声音向广大听众传播的新闻。据科学测定,人的视听敏感点一般在15秒至30秒之间,显然,广播稿写得长了,就容易使听众产生疲劳感。针对这个生理特点,广播新闻必须写得短小精悍,力争在人们没有  相似文献   

11.
寄广播稿要通俗口语化,这并不是什么新见解.远的不说,去年下半年以来,光是“广播电视战线”、“新闻战线”、“编播业务”等刊物,就发表了近二十篇讲广播语言的文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还先后开展过“口语化月”、以通俗口语为主要内容提高广播宣传质量的活动。尽管这样,打开收音机仍然常常听到半文半白、费解难懂的词句.有人说,现在语言广播通俗  相似文献   

12.
“广播稿完全是让人听的”,这是教育家叶圣陶50年前对广播稿语言特点的高度概栝。他说:“咱们听读报、听广播,有时候听得完全明白,好像看了书面文字一样,有时候心里一楞,不明白听到的话是什么意思,又不便仔细揣摩,因为读报的人广播的人并不等咱们。一揣摩,以下的话就滑过去了,这就说不上完全听明白。可见便于听和不便于听的分别显然是有的。”叶圣陶认为,广播稍纵即逝,“听”是制约广播语言特点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公关闲谈”节目征文,我为他们写了一篇题为‘天达’的公关意识”的广播稿。当播音员尚红念着文稿时,我发现自己写的原稿与正式播出的广播稿相差甚远,许多地方经编辑作了修改。诸如“该单位”、“这个”、“那个”的词句被具体化了,许多文绉绉的成语、比喻被更通俗、口语化的语句所替代。至此,我似乎领悟到了广播稿的特点与要求。渐渐的被编辑改动的地方少了,播出时基本上  相似文献   

14.
我去年撰写的广播评论《不能“富了和尚穷了庙”》,前不久先后被淮阴市和江苏省广播系统评为优秀广播稿件一等奖,并被全国评为第六届优秀广播稿件三等奖。细细回颐一下这篇评论的构思和写作过程,我体会到:要写  相似文献   

15.
广播的最终效果如何是以听众是否听懂了、记住了广播的内容为衡量尺度的。怎样才能使一篇广播稿收到较好的听觉效果呢?除了广播稿内容要有较高的价值以外,在写作上讲究广播稿的节奏,也是增强听觉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广播稿的节奏,就是把内容进  相似文献   

16.
学点群众语言。这本是一句老话。但若干年来读报、看稿子,总觉得有重提的必要。我们有些记者或编辑,常常认为“新闻,新闻”,就要赶快记一记,匆匆写一写,“新”字第一,哪有闲功夫注意采访对象的语言,甚至到群众中去学习语言?而笔者认为,强调学点群众语言,不仅仅为了让我们的新闻作品写得更实际,更生动,更具有地方色彩和民族特点。更重要的是,这会更好地引导我们的新闻从业人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真正从思想感情上深入人民群众的心灵,在新闻作品中让群众用自己的语言说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富有典型意义,宣传他们,树立他们的光辉形象,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榜样,是我们广播电台的职责。但如何写好写活先进人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下一番苦功。一、形象化语言是广播的特色广播媒体人物通讯稿件的采写跟报纸、  相似文献   

18.
我担任乡里的通讯员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但已有300余篇稿件被省和中央级报刊、电台采用。有两篇稿件分别获得全国优秀广播稿二等奖和江苏省优秀广播稿一等奖,有5篇稿件被选人中国广播出版社出版的《社会新闻集锦》一书。两年来,我写的全部稿件的特点可用一句话概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广播电视台媒体的需求更加趋于多元化,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台需要不断的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创新,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增强广播电视台的吸引力,提高广播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一般来说,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是提高电视台收视率的核心工作,因此,要想更好地提高广播电视台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广播电视台的编辑工作能力,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广播是我国传统的媒体形式之一,是我党新闻宣传的重要喉舌,同时也是我党与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主要途径,为我国宣传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提高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广播媒体关注的重要问题,而新闻编辑人员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闻编辑工作质量的好坏,因此研究广播新闻编辑人员的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对促进广播媒体的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