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两次荣膺意大利最高新闻奖——圣·弗森特新闻奖的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以写世界风云人物访问记而声誉卓著。她的人物访问记风格独特,被称为“法拉奇式访问”。而“法式”访问记的“秘诀”之一,便是她的一套灵活多变、轻重穿插的提问方法。纵观法拉奇的提问方法,主要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种: 开门见山法:例如法拉奇在采访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前,就早知道他是个独裁者,他开始总要自言自语十多分钟。为了获得主动,法拉奇一见面就说:“我要告诉你,先生,你  相似文献   

2.
类别:写作态度编号──坚持“两确”陕西《当代青年》杂志社的编辑曾问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叶永烈:“有人讲,传记文学七分真实,三分虚构,您是怎样认为的?”叶永烈回答说:《三国演义》也许是七真三假,但我对自己作品的要求是100%的真实。我写文章坚持“两确”:史实准确,立论准确。事实是最高的法庭。历史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比如我写《江音传》时,遇到她的生辰问题。她讲1914年出生,但许多人认为是1912年。我查阅许多报纸,发现1935年上海一家报纸刊登一篇《蓝革访问记入其中采访者问“篮小姐,你芳龄几何?”蓝苹答道:“本来…  相似文献   

3.
在编纂传记丛书《新闻人》过程中,使我陷入敬重、感激心绪而深切怀念的,莫过于我的新闻启蒙老师邵红叶。在1948年末平津战役中,我被调到天津日报后,是邵红叶分配我当记者的。在房东的东屋里,他操着上海口音问我想做什么工作?我说:“服从组织分配。”他说:“好,你做文字记者怎样?”我说:“那可不行。我不会。”他问我会做什么?我说:“我会摄影,冲卷、洗印放大照片都会点儿。”他说:“摄影,以后再说,你先搞一段文字记者试试,好不好?”我说“不行”,他却说:“就这样定了!”从那时起,我和从华北局城工部调来的十几个…  相似文献   

4.
去年11月中旬,河北日报农村部记者郝斌生同志用大信封给我传来两个复印件:一是发表在10月12日《河北日报》三版头条位置的新闻访问记——《田头三盼》;一是中宣部新闻局阅评组关于这篇报道的评介文章。实际上,在斌生没有寄来复印件之前,我就在《河北日报》上读过《田头三盼》了。这篇访问记在我脑海里留下很好的印象,当时就想写点感言,但由于其它原  相似文献   

5.
幽默     
《大观周刊》2011,(3):52-52
第三位 大宝又惹老婆生气了,老婆唠叨着说道:“今天,让我又爱又恨的便是你!” 大宝赶快解释道:“不会吧,今天惹你生气的我,最多能排在第三位。” 老婆被弄糊涂,问:“第三?还有谁惹我啦?” 大宝道:“镜子和体重秤。”  相似文献   

6.
向贤彪 《军事记者》2002,(11):59-60
读《刘墉文集》,看到“三个筛子”的故事,原文照录———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第一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还应该是善意的”。那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我再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并…  相似文献   

7.
赵:不知二位注意了没有,现在街头的报摊、书亭越来越多了,围着买报刊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了。这似乎是件好事,但仔细看看那些高悬的书刊,又让你不由喜中掺忧。王:花花绿绿的明星在封面上扭捏作态。“××写真”的大字招牌招摇于市,加上小贩不遗余力的热情推荐,那场面真叫“火爆”。可看着孩子们拿出10元、20元钱去慷慨地换取带“星闻”的杂志,我总有种世风日下的感觉。徐:孩子们可不管你的感受,只要你卖,我爱看就行;杂志社也不管你的感  相似文献   

8.
女声/里尔叔祖母:“亲爱的朱莉,你信中强有力、均衡、严密的文字打动了我。我也欣赏其中包含的思维、观点和感情流露。你正在发现这片神奇土地的辽阔和美丽,而现在正是你耕耘的最佳时刻……”  相似文献   

9.
胡桂萍 《大观周刊》2012,(20):215-215
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两个环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的双边活动变为割裂的“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怎么能发挥出来呢?  相似文献   

10.
写下这个标题,我想先不嫌赘述地摘录一段文字,抑止一下不平静的心情,与读者诸君感悟一下其中蕴含的那份情感——“傍晚时分,天越来越冷。在汽车站里,我们告别,互道珍重。孟杰已是精疲力竭……我流泪说:别忘了还有北京,见徐大夫、福燕护士长,如果你愿意,我会陪你一起去。他努力探出车窗,背起了小路的句子:‘我愿意成为铁道上的一根枕木,让中国防止艾滋病的这列火车驶向前方。’我抹掉一把泪,大声跟着背道:‘不管你这  相似文献   

11.
近一段时间,我访问了一些教授、学者、艺术家,写了几篇“访问记”,一类是记述专家和艺术家刻苦治学与练功的;一类是述说专家、教授对某些学术研究问题的见解的。在采访中,有些体会,记述下来,供大家参考。“访问记”采写的“工序”过去在采访工作中,往往容易犯“浅尝辄止”的毛病,事先不大做准备工作,一旦抓到一两个生动的材料,又适可而止。总之,事前事后,缺乏调查研究。这样的采访方法,自然很难写出质量较好的报道。在  相似文献   

12.
佚名 《出版参考》2010,(4):44-44
给你的上司“上上彩” 事件:公司的例行早会上,陈婕用一段精彩的文字将工作报告描述得言简意赅,并恰到好处地在报告资料里加上一些有色彩的标记或是注释.结束时,陈婕微笑着说:“这份报告的出台,我们陈经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很感谢他!”陈婕在赢得了老板和各部门主管称赞的同时,对此事并未过问的陈经理也喜笑颜开。  相似文献   

13.
对于批评报道,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历来对于批评的回应大概有三种:一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成心找毛病;二是不闻不问,你说你的我干我的;三是“沙里淘金”,虚心接受批评,认真查找不足。,我们提倡“沙里淘金”,每个人都应有接受批评的雅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一位青年作家跟我讲起这样一件事,他在赴美考察之前,某晚报记者写了一篇千余字的访问记,竟有三处不妥和失实,弄得他很难堪。第一处是说这位作家是“寻根派”文学的“首领”,他深表反感。且不去考证当代中国文坛到  相似文献   

15.
一位青年作家跟我讲起这样一件事,他在赴美考察之前,某晚报记者写了一篇千余字的访问记,竟有三处不妥和失实,弄得他很难堪。第一处是说这位作家是“寻根派”文学的“首领”,他深表反感。且不去考证当代中国文坛到  相似文献   

16.
1880年9月6日,美国纽约《太阳报》上刊登了该报记者约翰·斯温顿发自英国的访问记《海滨漫步》。这篇访问记中译文仅两千字,向读者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当代著名共产主义领袖马克思的思想和形象。马克思在世的时候,不少新闻记者访问过他。对他们发表的访问记,马克思的批评多于称赞,因为这些访问记的作者,通常按照自己的主观构想和政治立场随意制造他们的马克思的形象,并且歪曲马克思在谈话中表达的观点。唯有斯温顿的访问记,马克思是满意的,他写信对斯温顿说:“应该谢谢您在《太阳报》上所写的友好的文章。”马克思从不轻易称赞别人的文章,因此研究被他赞许的文章,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太阳报》是一家每天出版的4版“便士报”,读者对象是纽约市民、工人和小商贩。该报主编查理·德纳原为《纽约每日论坛报》编辑主任,1851——1862年,他经手编发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写的通讯近500  相似文献   

17.
风筝飘摇     
和老婆一起到江边散步,居然发现秋天也有人在江堤上放风筝。望着天上五颜六色的风筝,老婆问:“你会放风筝吗?”我愣了半晌才说:“不会。”老婆失望地说:“你真没用,我还没放过一次风筝呢,我还指望着你带我放一次风筝。”  相似文献   

18.
来函照登     
硕良兄:刚刚收到贵刊1998年第六期,看到拙作《编注例话(四)》:《〈读徐铸成回忆录〉》,就不能不向你写这封信了:错得太多、太厉害了。下面,我按照拙文中的序号提出来:三、徐先生原稿将“阎典史”写为“严典史”,我以为这是同音笔误,径直改了就是。我写了“可迳改”。整理异体字,现在“迳”都作“径”了。我随手写了个不规范的字,当然是我的过失,贵刊却没有改用“径”字,而印成“可迄改”,不成话了。  相似文献   

19.
我们当编辑的往往有这样一个习惯:看到一则好新闻或好通讯,思想受到冲动,激情油然而生,必欲动足脑筋为之锦上添花而后快;不如此,就觉得既对不起作者,也有负于广大读者。今年3月底的一个晚上,我报(上海文汇报)新闻部发来一篇评弹名艺人徐丽仙访问记,读过之后,就有这样的“职业反应”。首先是值班总编辑马达同志深受感动,当即决定把访问记刊登在二版头条显要位置上,要二版编辑和  相似文献   

20.
脑力激荡     
《大观周刊》2011,(1):F0003-F0003
今天无事,我吃了饭后出门晒太阳,碰到大哥,他正眯着眼睛看着天空,见到我,他忍不住对我说:“三弟,你看那云。”我抬头一看,顿时欢呼道:“好大的一团棉花糖呀!”大哥白了我一眼,兴趣索然地说:“什么东西都能让你想到吃的,倒也难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