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育叙事的概念叙事研究的范围很广。"叙"为叙述,"事"为故事,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故事。2003年第9期《中小学管理》有篇邱瑜的文章是这样说的:"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正>一、教育叙事的概念叙事研究的范围很广。"叙"为叙述,"事"为故事,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故事。2003年第9期《中小学管理》有篇邱瑜的文章是这样说的:"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孔波 《班主任》2005,(10):23-24
叙事,原本是文学的一种形式.教育叙事,是从文学叙事迁移到教育领域来的一种方法.简言之,"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邱瑜)教育叙事因对日常教育生活"真相"的逼近与关注,近两年来,受到广大教育理论研究者及一线教师的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经验是在了解、体验自己的教育叙事,以及在教师群体中交流反思故事的过程中成长的。教育叙事是教师认识课堂教学的方式,也是教师叙述教学经验的途径。本文对三次教学《坐井观天》进行了教育叙事,阐述了小学语文教育叙事的体验性和启悟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编辑观点:教育叙事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文体,也是教师科研的一种现代表达方式。教育叙事的核心在“叙”,“叙”就是叙述故事,如果将其细分,“叙”的内涵至少有三层:一是“叙事”,既可“叙”自己的故事、又可“叙”学生的故事、还可“叙”他人的故事;既可叙成功的故事、也可叙失败的故事……二是“叙思”,即在“叙事”的基础上一定要“叙”出思考、感悟,从“事”中抓住“质”,以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事”背后的教育思想、理论和信念,进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三是“叙实”,就是将“事”和“思”以随笔的形式忠实地记载下来后,经常…  相似文献   

6.
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而当叙述的内容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解决某些教育问题的过程时,教师的叙事研究就成为“教师叙事的行动研究”。这种方式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也可以在教育研究者指导下进行。它追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另一种是教师只是叙说者,由教育研究者记述。…  相似文献   

7.
简单地说,教育叙事就是以叙述的方式讲述教育中发生的故事。叙事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让教育者的声音被人们听到”是教育叙事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伤仲永》是王安石的一篇杂文性的散文。《伤仲永》通过方仲永的故事,说明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地依靠天赋,而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与学习。文章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方仲永由神童而变为庸人的过程;第二部分就上述而发了一通“受于天”与“受于人”的议论。议论是叙事的升华,叙事乃议论的基础。叙述方仲永事迹时,又分两层来写,一写少年聪颖,一写长大庸碌。全文缘事明理,抑扬见意,富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9.
“把‘立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们就不会不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了.语文课堂就不会有那么多误区了。”这是《语文课堂为何误区重重》(《语文学习》2010年第4期)一文的结论。面对这样一个貌似正确的结论,我实在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10.
朱占青 《天中学刊》2004,19(4):52-55
《左传》在叙事上的成就非常突出,可以说是中国早期叙事作品的典范之作。《左传》同时采取了客观叙事和干预叙事两种不同的叙述模式,即为了确保历史叙述的客观性,叙述者在故事中极力“隐身”。为了实现价值引导和叙述客观性的统一,《左传》又采取了叙述与评论分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三则不同类型的故事叙述,引出叙事及叙事教育的研究价值;基于叙事学的文学基础与现实发展,探讨叙事研究走近语文教育的可行性。据此,依据语文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语文教育研究的独特性,详尽阐释了叙事语文的教学应用、模式类型及叙事语文为什么能在语文教育界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教学建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成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这说明审美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是日常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与美育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3.
《今日教育》2008,(5):25-26
叙事研究指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而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每么做。  相似文献   

14.
王鹏 《天津教育》2008,(9):38-39
教育叙事首先要有“事”可叙,这个“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闭门造车杜撰出来的,而是来自于真实的教学实践,来自于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这样的“事”就是教育叙事的“题材”,题材是教育叙事的基本材料。  相似文献   

15.
刊登在《湖北教育》2000年第12期的《要冲出“研究语文”的误区——从〈记金华双龙洞〉教学片断说起》(以下简称为〈要冲出〉文)一文:现今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冲出“研究语文”的误区,使小学语文教学回到“学习语文”的轨道上来。这是无可争议的。但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我认为还有深入谈下去的必要。如“在我们的教学中,忽略让学生在感悟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而以老师的思维结果代替学生的感悟过程,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误区。  相似文献   

16.
教育叙事首先要有“事”可叙,这个“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闭门杜撰出来的,而是来自于真实的教学实践和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这样的“事”就是叙事的“题材”,题材是叙事的基本材料。  相似文献   

17.
阅读2009年第2期的《人民教育》,看到了王春燕老师这样的观点:只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说、怎么写的形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水平。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课,不能只重内容,而轻视甚至忽视形式;恰恰相反,应当由重“内容”转变到重“形式”,由关注课文“写什么”转移到关注课文“怎么写”……我以为,语文教学的确要关注写什么,也的确要注重形式,但并非需要由重“内容”转变到重“形式”,语文教学应注重形式还是内容,我们不能刻板地做规定,应该视文本特点而定。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悲剧是历史的必然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冲突。”(恩格斯语)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四册)在平静的叙事和描写中,一方面把“红柳”这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  相似文献   

19.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分类及取向 所谓教育叙事研究,是指在教育背景中包含任何类型叙事素材的分析研究。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做什么,它以教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教育应该做什么。一个完整的教育叙事研究要包括:主题事件;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如当时的所思所想,最后如何解决的;对整个事件的反思,从事件中提炼出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从反思中建构新的思想或经验,也就是使主题事件所蕴含的意义理论化。  相似文献   

20.
简单地说,教育叙事就是以叙述的方式讲述教育中发生的故事。叙事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让教育者的声音被人们听到”是教育叙事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