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曾被凯特米利特喻为"准宗教性质的宣传品"。劳伦斯在其中大肆宣扬了女性对男性生殖器的神圣崇拜,并塑造了其理想的女性角色查泰莱夫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梅勒斯的前妻,伯莎库茨则是被劳伦斯剥夺了声音的"缺席"女性。她在男权话语中被建构、被象征化、被定义。她的女性主体意识遭到了劳伦斯与梅勒斯的大肆抨击。然而,也正是伯莎的女性主体意识赋予了她解构的力量。劳伦斯通过男女主人公建立起的"伪和谐"也最终在她的解构力量下坍塌。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奥康纳经典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出现的几位女性角色,例如老祖母、孩子的妈妈和萨米老婆,观摩文本中作者对这几位女性角色的处理,从而得出奥康纳在这部短篇小说中体现的矛盾的女性观:一方面她反对南方社会的女性观和女性的社会行为规范,对这些传统的行为嗤之以鼻;另一方面她的作品中也反映了她内化了的父权制影响,对女性被压制地位表现出冷漠的态度。最后,从奥康纳的职业作家身份和"南方淑女"身份分析奥康纳矛盾女性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托妮·莫里森在《天佑孩童》中讲述了一个名为布莱德的年轻黑人女性的自我成长之路。布莱德背负着"黑人"角色和"孩子"角色,她的自我完善过程也是她摆脱这两个角色的束缚、创造新角色的过程。莫里森通过描写布莱德从儿童时期的角色扮演,到青少年时期的角色冲突,再到最后角色创新的历程,揭示出了她跨越黑白种族界限的人生观、政治观,以及她对童年创伤问题的关注——爱才是治疗创伤的良药。  相似文献   

4.
郝誉翔是20世纪90年代崛起于台湾文坛的"60后"女作家,她在女权主义潮流涌动时代创作的短篇小说《洗》,可谓独具特色.随着女权主义的回归,女性角色由传统的依附于男性角色而存在,变为主动地压制甚至是舍弃男性角色,并由此进行一场女性主义者和自恋者的狂欢,而狂欢落幕之后浮现的则是女性对自己角色的重新审视.《洗》这篇小说正是透过四种畸形恋情的刻画,传达出作者对女性角色的认知和定位.  相似文献   

5.
琳达·罗曼是亚瑟·米勒的名剧《销售员之死》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女性,她扮演着“好妻子”、“好女人”的角色,自觉履行传统女性角色的规范和标准,生活在父权意识形态下,承受着男性话语霸权下的失语和角色冲突。这一切,都需要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6.
女性角色意识的觉醒从来都是同社会进步的程度紧密联系的。日本作家紫氏部在《源氏物语》中刻画了一系列的"弱者"女性形象,而她对这些形象的态度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女性观和价值观,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7.
何剑利 《时代教育》2009,(8):129-129
莉娜这个人物除了和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以外,和当时所处的女性主义时代也有关系.在她的身上,强调的则是女性气质的保持和发扬.凯瑟将这个角色塑造出来以后,给了她"成功女人"的结局,也给女性主义者留下了疑问,这种女性是否更适合自身发展呢?  相似文献   

8.
《黑天鹅》是2010年出品的心理惊悚影片,故事围绕纽约一个芭蕾舞团的舞蹈演员妮娜展开,由于被挑选分饰黑、白天鹅的两个角色,妮娜经历了身体到心理双重的变化,最终,妮娜虽然上演了一场"完美"的表演,心中萌生的黑天鹅也似乎征服了所有人,但却让她身心崩溃而终结。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女性难以逃脱的"他者"、"被看"地位。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扮演的是与身为"主体"的男性的对立角色,男性是"主体",是绝对,而女性则是"他者"。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两性发展不平衡,看的快感则可分裂成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而女性在这种关系中,似乎难以逃脱"他者"的"被看"地位。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创作的作品,《弗兰肯斯坦》在男性角色的叙事下不自觉地流露出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失语"现象,包括女性形象的被动"失语",男性角色的主动"失语",以及怪物的"失语"。通过"失语"现象,作家为我们展现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处境与痛苦。  相似文献   

10.
易绯 《文教资料》2008,(10):39-41
传统观点认为<去灯塔>是一部关于拉坶齐夫人的高尚情操的小说,本文对此提出了质疑.通过对小说中两个主要的女性角色的性格分析,我们发现伍尔夫在小说中表达了她对女性创作所面临的物质困境和来自男性的性别歧视的压力的关注和批判.同时,她也在该小说中表达了她的有关女权主义观点以及她所倡导的"双性同体"的写作意识.  相似文献   

11.
窦氏青山     
“窦氏青山”是一座高大的坟墓 ,它是汉朝窦皇后为她父亲窦涓修建的。“窦氏青山”是人们的俗称 ,正式名称为“安成侯墓”。“窦氏青山”位于武邑县东南 1 4km处。窦皇后名叫窦猗房 ,是最早的一位衡水籍皇后。她幼年时家境贫寒 ,其后不久被吕后选为宫女 ,后来幸运地成为皇后、皇太后。她喜好黄老学说 ,对西汉“文景之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女主人公爱米丽是一位与外部世界和他人格格不入,内心充满冲突,生活在自我世界的囚徒.她是社会和历史的殉葬品,她在两种来自男性的定义中顺从,反叛,失去自我,从最初的"屋中天使"异化成了"魔鬼".试图从社会,他人和自我三个方面入手,揭示爱米丽的异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塑造了各式各类的"英雄"形象,其中,陆小艺可谓别具一格,尤为"耀眼":她是一个相当另类的"女权主义者"——"权"的彻悟者、极端崇拜者、狂热追求者和"权"令智昏者;她是一个另类的"女权主义者",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另类女性形象中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磨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性主义不失为一个研究小说《磨盘》很好的切入点。小说的女主人公罗萨蒙德的一系列离经叛道的思想与行为:将男性边缘化,使其成为女性的“第二性”与“他者”以及用母爱取代性爱作为其精神独立的主要途径:蕴涵了德拉布尔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表明了她既不同于传统女性又有别于激进女性主义者,在倡导女性独立的同时又强调做母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期的乡土小说家队伍里,迟子建以其独特的身形为人瞩目,好以自己对生活朴素的,审美的理解,悲悯而不阴霾的情怀,执地表达着对黑土地的深情,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好笔下的乡土是诗意的乡土,生灵是诗性的生灵,而“幻想”则是好对艺术的理解和言说方式,这使好的乡土小说总有一种凌架于作品中人,物,事件之上的形而上性质。  相似文献   

16.
17.
小说《所罗门之歌》里具有传奇色彩的派拉特作为一个悲剧性人物,她守护着家族的历史,却并不完全了解家族的历史;她独立自强,一直坚守着黑人民族文化传统,却没能与时俱进、融入到现实社会中;她有着大爱,并随时愿意帮助别人,可却被排斥在黑人群体之外,实际上她一直游走在社会的边缘。  相似文献   

18.
丁玲小说创作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出深刻的现代精神。最突出的表现有以下两点:1.早期创作中,丁玲从女性视点出发,以真实纯粹的女性体验与感悟,分析社会、评判异性、同时更深刻地反现自身,通过莎菲型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呈现给读者一个本真的、赤裸裸的女性情绪天地,展示出“五四”后一代女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现代姿态,透露出一种意气凌云的女性主体意识。2.40年代初期在延安创作的小说中,丁玲则以一个社会政治运动的自觉参与者与思考者的身份,以开阔的视野,对妇妇解放与民族、社会解放的关系,知识分子与的改造与农民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深层的思考,以敏锐的感觉与卓越的艺术胆识,针砭了革命队伍内部落后的思想意识,表现了独到而又深邃的艺术慧眼和超前意识。  相似文献   

19.
萧红是鲁迅的学生,深得鲁迅的教诲,继承鲁迅的遗志,在批判国民性上独具特色,好说过:“现在或过去,作家的创作永远对着人类的愚昧!”,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实践的。这不仅表现在《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中,其实早在他俐《生死场》时也遵循这一原则,虽然人们把它看成是“抗战文学”的奠基作之一,但它的主体仍然是“对着人类的愚昧”,表现的是十年如一日的“生死场”。从《生死场》的人物,情节看,它与《呼兰河传》在反映封建制度统治下造成的农民的苦难与愚昧,在揭露,鞭鞑和改造国民性这一主题上是相当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