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校儿童原来纪律较差,有的班排队排不好,上课不安静。我想,少先队组织应该帮助儿童改正这些缺点。去年12月,我区少先队开展了第二届“红领巾月”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内容是“小八路操练”。“小八路”,这是一个多么吸引儿童的词儿,孩子们对他很熟悉,也非常喜欢他。对,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对儿童进行一次加强组织性  相似文献   

2.
一、重视观察教给方法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儿童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无意性、情绪性很明显,知觉的选择性还比较差,他们在观察事物时常常只看表面现象,不能仔细地观察,注意力常常集中到那些次要的、与观察目的联系不大的地方去。因此,...  相似文献   

3.
<正>审题要点分析本单元习作内容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要求同学们“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还记得吗?上个学期同学们围绕“留心观察”“细致观察”,也曾练习写过自己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而本次习作,重在要求同学们借助图表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描写事物是写作的基本功,在这一环节上,有些同学总也“过不了关”。他们描写事物,总是存在简单、粗略的毛病,写出的事物不具体、不充分。每每触及此,我们这些同学就“皱眉头”,似乎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了。事实并非如此。一、要解决好对事物的观察感知问题。描写事物和观察、感知事物有很大关系,不善于观察、感知事物就不能写好事物。要想把事物写具体、充分,就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感知事物。1.要有“显微镜”式的眼睛。从同学们的写作情况看,有的同学在描写事物时,对事物的感知是模糊的,不够清晰明确。这是写作前对事物没有很好地观察。只…  相似文献   

5.
“写具体”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在观察、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诸方面比较薄弱,他们对要写的事物常常是“看而不细”、“识而不准”,写出来的作文对事物只有笼统的记叙,而缺乏具体的描写或叙述,因此,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是作文训练的头等大事。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的方法——抓常规训练。常规训练的内容是“每日一摘抄,每日一记录,每日一说写”;所  相似文献   

6.
“情境”教学是借助事物的表现和概念建立想像的方法。“情境”教学,就是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有情、有景、有人物的环境中来,让学生入境动情,明理知味,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实践,小学低年级运用“情境”教学,融健身、娱乐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德、智、体”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收到既育体又育人的实效。一、“情境”教学的分类1·教育“情境”儿童十分喜爱扮演各种角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最喜欢扮演的是解放军、小八路、侦察员等角色,根据孩子们好奇、好新的心理,创设“小侦察兵”的情景,按着规定的目标、路…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获取科学知识,必须指导学生做到三个独立。 一、独立观察 当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们提供了观察的材料之后,首先不要指定他们观察材料的哪些特征,提出这样、那样的观察问题,限制儿童的自由观察活动和观察方法,而是尽量地鼓励他们主动、独立地、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感官,以各种方式观察提供的材料。儿童对不了解的事物,本身就有一种好奇心和神秘感,希望通过自己的独立观察活动、观察方式去发现秘密,获取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在他们观察之前就把观察事物的属性或有关问题提出来,那就破坏了儿童对事物的神秘感,减弱了儿童的观察兴趣,不利于他们独立观察活动的展  相似文献   

8.
一、在指导观察图意中训练语言的条理性 初入学的儿童语言缺乏一定的语脉,其原因是对语言表达的先后顺序不够明确。教师在看图学文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进行观察顺序和语言表达顺序的训练,增强语言的条理性。如第二册看图学文第23课《小八路》,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画面时可设计下列问题: (1)图上这个人是谁? (2)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个小八路? (3)为什么说他是个勇敢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有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又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看图说话、看图写话就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一、形象直观刚入学的儿童知识经验贫乏,思维有具体性大,抽象性小的特点。他们的学习大多是通过亲眼看、亲耳听、动手摸等多种感知方式  相似文献   

10.
“看”,即观察,这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有目的有侧重地看许多值得看的事物,关键是教会学生看的方法。可先确定小范围的静态的事物作为看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一、引导学生留心事物,学会观察,及时捕捉作文内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时,备好材料是关键。材料从何而来,《大纲》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观察呢?第一,指导学生观察得法。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很大优势。他们观察事物时,往往被奇特的或色彩鲜艳的部分所吸引,而忽略了其他部分,而且很可能是反映事物本质的部分,这样,就难以反映事物的全貌与特色。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应首先指导…  相似文献   

12.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儿童通过观察获得客观世界的第一手材料,生动知觉通过大脑的功能形成丰富多彩的表象,作文时,当时情景,历历在目,如看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在脑海里浮现,再将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写出来的文章就有可能具体生动了,对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年纪小,缺乏经验,头脑里积累的感性材料不多,印象也很肤浅,所以引导他们多观察,善于观察,对提高作文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引导他们挖掘生活的源泉 儿童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新奇之中发现似曾相识的东西,也要引…  相似文献   

13.
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之一。这个道理 ,许多学生已经懂得 ,他们所缺乏的 ,是观察生活的本领。所以 ,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解决观察的方法问题。老舍先生曾经说过 :“一个人 ,有他的思想、感情、面貌、行动…… ,一件事物 ,有它的秩序、层次、始末……能把它逼真地记下来并不容易。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 ,寻根追底 ,把它看全 ,找到它的‘底’ ,因为写作文必须有头有尾 ,一开头就要想到它的‘底’。不知全貌 ,不会概括。”要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 ,就必须在“把事物看全” ,找到它的“底”这两方面下功夫。启发学生把人物或者事件“看全…  相似文献   

14.
一、指导观察、积累,丰富习作素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长在农村的儿童有机会更广泛地接触自然,他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而有些孩子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要想让孩子们的作文能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必须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培养作文兴趣,帮助其“找米下锅”,提高他们的选材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意识地体验生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发现事物的真谛。培养学生兴趣最有效的办法是广辟园地,丰富习…  相似文献   

15.
《秋天》是第三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描绘了秋天美丽的景色和勃勃生机。课文配有一幅生动有趣的插图。根据看图学文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 ,本课可以通过“看”、“读”、“说”、“写”进行教学设计。一、看———了解图意“看” ,就是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使学生弄懂图意。可先让学生从整体上看图 ,说说图上都有什么。再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的景物 ,说说天空、云朵、稻田、梧桐树的样子 ;燕子、小鱼、蚂蚁都在干什么。这样教给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有助于提高他们口头表…  相似文献   

16.
解读儿童画     
学生在儿童时期,为了表达自己的童心世界,反映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和认识,他们经常采取“以画言志”的方式,创造出一些天真烂漫的图画,我们将这些作品统称为“儿童画”。儿童画记录着儿童的生活,它有着独特的审美特点,这是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体现。应该说,生动活泼、无拘无束、丰富新奇的想像是儿童画明显的特征之一。儿童对事物的观察、理解和表现,无一不明显地受到他们生理、心理与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往往把房子画成透明的,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更是夸张甚至变形。但孩子们用稚拙的线条勾画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无不生动地表现出儿童自身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童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一、因地制宜,指导儿童观察美培养儿童观察美的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儿童所处的学校地域不同,有城乡地理之别,更有城乡文化之异,所以教师要因地制宜,指导他们观察美。笔者认为培养儿童观察美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儿童观察美的方法。首先,要激发儿童的观察兴趣,培养他们随时随地进行观察的良好习惯。一般来说,儿童对活的、有声的、色彩艳丽的、新颖的事物比较喜欢。因此,教师在选择观察对象时应注意选择那些既能吸引儿童注意力同时又能体现物质现象和本质的事物或事件。不要舍近求远,要利用身边的事物随时启发儿童养…  相似文献   

18.
一、学龄初期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再现学龄初期儿童对周围事物观察的目的性常常是不自觉的,是没有计划,也不会有系统地进行,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感到新鲜、好奇,是满怀兴趣地进行观察的。他们的观察是敏锐的,对每一件小事和小的特点都能注意到。所以,他们所画出来的东西,目的不是想表现什么,而是某一种心理展示。画面所涉及到的是那种要把一件新鲜的、有意思的东西展现出来的激动心情。儿童画画不是企图以一种不成熟的技巧去真实再现原物的目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发育的初级阶段,心灵的主要特征就是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所以在儿童画中充满了没有具体细节区别的一般性东西。了解儿童的观察特点,知道他们的绘画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过于要求他们画面的科学性。而是从儿童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角度出发,引导并提高他们逐渐认识事物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还要在教学中不断向儿童提出有目的、有系统的观察要求,使儿童的观察力不断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一种自觉的、独立的、有计划的能够有意坚持的心理活动。二、学龄初期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绘画的抽象性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儿童一般是通过形状、颜色、声音等感觉来思维的,他们对事物的本质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9.
刘丽 《新疆教育》2012,(14):146-146
许多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觉得不知写什么,更不知怎么写。尽管他们的眼睛扑闪扑闪地向我们诉说着什么,但在他们稚嫩的笔下,往往可以用“涂鸦”来形容。从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只有充分利用小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探索精神,在培养学生观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倡导开放教学,敢于不走寻常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我们才能开启小学生稚嫩的习作之门。我做了如下尝试:1学会观察。丰富素材《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四学段的写作目标中提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可以说,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我们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意的,不能做到细致地观察,这需要我们老师积极地引导,并教给他们有关观察的方法。如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学生写作时,他们都有一个常见的心态,就是盼望有“大好人”、“大好事”、“大好景”,等待着“助人为乐”、“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等感人场面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学生能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几句话;能看图写一句话到几句话。根据大纲精神,我在重点抓识字教学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指导儿童多说话,多写话。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往往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我充分利用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在图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不论教看图学词学句或学文,以及教学课文,都经常组织、指导学生看图识字,看图说话或写话。如我教《好思想好习惯》一文时,让学生先粗看图画,建立词语概念;再看图,问:谁守纪律?谁讲卫生?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在巩固练习中我选择“守纪律”一图,指导学生细看图画后提问:同学们在做什么?他们是怎样守纪律的?让学生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几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