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世祥 《江苏教育》2014,(11):71-72
<正>在台湾访学期间,我们去过大学、高中、初中等多个学校,校长的兴奋点、自豪点多在于其办学的开放化程度、文化传承的深度、品格教育的力度、课程开发的广度、学生发展的幅度等。他们展示的,无不是其学生在各种国际比赛和各类球队、艺队和社团取得的辉煌成果。现在回过头来感悟,觉得观其课堂教学,教师有视界;观其学校办学,校长有境界。虽然台湾教育也有很多不足,  相似文献   

2.
基于建设家门口的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文化办学的发展战略,学校搭建现代学校运转的组织结构,在构建德育一体化课程的同时,致力于润泽文化教育哲学和理论体系的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学校通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扎实落地国家课程,建设真实思维课堂,缔造本土完美教室,营建美丽智慧校园,培育全面而个性发展的阳光少年,成功打造出...  相似文献   

3.
原先在一线任校长时,每当有客人来访或是外出交流之时,总免不了要谈办学——为何办学?如何办学?有哪些办学成果。久而久之,好像也真摸到了那么点办学的门道,好像也真有那么回事儿。调离学校,与仍在校长岗位上奋斗的朋友们谈起教育谈起办学的时候,渐渐总结出了十六个字——实而不俗,虚而不空,和而不同,为而不争,姑且将它看成办学的四重境界吧。第一重境界:实而不俗  相似文献   

4.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是当前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校本课程的开设打破了我国千校一面的状况,使各类学校有更多的机会根据本校的教育教学传统和资源办出特色。任何学校特色都需要一定的与之配套的特色校本课程作为支撑,没有一定特色课程支持的学校,是难以创建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办出学校特色,因此学校特色就成为了衡量校本课程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校本课程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2001年春.我曾经考察过德国的一所具有八十年校龄的老学校。这所学校每隔三到五年就研制一本《学校发展白皮书》,明确或完善学校的办学纲领、学校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初步设计学校教育的活动体系。二十多本《学校发展白皮书》以及可持续的学校发展战略.积淀下来的是深厚的学校文化和丰富的学校哲学。2002年11月.我考察了日本广岛县和町学区的一所农村初中。该校只有19位教师(包括校长和员工在内)和63名学生.正是这所微型的农村初中,能够在每个学期开学前一周.将所有课程的教师教案、学校一学期的重大教育活动预案印刷成册.分发给每位学生家长和丰十区有关部门。这些学校的共性就是.特别注重学校发展规划和教育活动设计。表现出强烈的规划意识和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6.
学校要形成自己的个性和办学特色,积淀自己的文化内涵,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很难实现,一般的校本课程也难当重任,惟有基于学校办学理念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才有助于学校文化的形成。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把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顺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需求,学校发展已由“千校一面”的同质化时代进入“特色立校”、“一校一品”的个性化时代。创办个性化学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深刻理解和把握学校个性或特殊性的过程,因为学校条件不同、情况各异,在建设和发展上必须保持区别、体现个性,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教育;只有这样,学校自身才有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才会具备自己的核心发展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对于涵养师生的精神面貌,提高学校的管理品质和办学境界,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的核心竞争力。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证;落后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现己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集团内部各主体间责、权、利不明;企业行业的参与积极性不足;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有待加强等。为此,要构建合理的管理结构,建立共赢的合作机制,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蒋增琦 《湖北教育》2007,(11):25-26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为学生幸福的人生莫定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就是要让我们的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的历程中留下值得回味的烙印。然而,现在的学生缺少快乐,缺少童年的本性,更缺少童年里最美好的记忆。"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这一办学理念的提出,正是出于一个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生命的关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更是代表一所享有极高社会声誉的省级示范学校对社会所作出的郑重承诺。——"美好的童年"追求的是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校园生活、愉悦的学习生活和快乐的家庭生活。——"坚实的起步"追求的是让学生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健康的身心、纯洁的品性、追求和谐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1.
高剑毓 《上海教育》2008,(14):63-64
在18年的校长工作历程中,我始终在领导、管理、执行中行走;在上级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中迂回;在课程、教材、课堂中思索。这就是我校长工作的全部,也包含了学校教育的全部。这18年也是教育发展快、改革力度大的18年。在这个过程中,我思考得最多的是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能够在多元文化中接受高等教育和得到国际化的培养,因此留学的需求日趋强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不断深化,越采越多大学开始探索与国外高校或机构合作办学。这样即使不出国门,很多学生也可以享受到国际化的教育,从而实现“留学”梦。  相似文献   

13.
程红兵 《上海教育》2007,(9A):22-22
学校个性化办学的理由何在?第一,为了学生。满足学生需求,自觉地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同需求,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潜能的需要,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学校。培养学生个性,没有特色的学校,只能使学生成为“千人一面”的“标准件”,个性化的办学服务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百年东小,雉水东郊。依沧桑古木,伴粼粼河流,田园之间翰墨流香,琅琅声里灵性焕发。百年绵延炳焕,积淀东小浓郁厚重的文化底蕴;百年筚路蓝缕,养成东小独树一帜的文化育人风格。"行远自迩"的校训,"含英咀华"的学风,"欲仁爱智"的教风……见证着东小师生团结奉献德为先、勤奋进取学为本的精神追求。教育的至美境界是和谐。这种和谐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课改是一次发展机遇,我校制定出"着力打造学校课改环境,让教师在课改中充满活力,学生在课改中快乐成长,学生在课改中焕发生机"的行动纲领。龙小的课改需要"改什么"?核心在什么地方?已经形成的愉快教育思想如何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延伸、与时俱进,形成新的办学格局?这些问题决定着学校在课改中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宣庄小学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一直坚持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谋创新。2003年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丰南区启动,宣庄小学作为丰南区首批课改实验校,更是顺乘课改东风,勇立教改潮头,争当时代教育的先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探索中,我们切实立足本校历史实际和学生的发展要求,对本校百年的教学特色和各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内容作深度开发,使学生受到百年传统积淀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的熏陶,使校本课程真正成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的创新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创新的学校观。学校是学习型组织.是培养人的机构,而不是官僚机构.不是公司。不是附属品。学校应该成为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前沿阵地.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加强与社区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丰富对学校教育和学校课程的认识.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实现学校的特色化发展之路。2。创新的课程观。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位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文本的理解.总要融入个人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学校课程顶层设计反映学校课程领导力,体现学校课程的价值选择。创生设计学校课程,应传承学校文化并关照课程实践,体现学校课程的文化品格与实践形态;应有紧密的结构关联和鲜明的层次感,突出课程的整体效应、适应性与选择性;应有足够的制度支撑和组织保障,提升课程品质;应开放教育资源,积极发挥课程整合功能,丰富课程样态,聚焦课程实效。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生存方式,是支撑学校存在、发展的根基和动力。学校文化包含着课程文化。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的重大发展。课程文化丰富和扩展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深入到课程与教学层面,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校本研修的提出,主要缘于两个起因:一是国家对课程管理体制作了很大调整,从以往划一的国家课程管理体制改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体制。很显然,由于课程管理重心的下移,对学校的课程开发及教学研究的要求提高了,学校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应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二是近几年来,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内对教师专业特征的认识有了飞跃。教师专业不同于工程技术人员,或医务人员、律师等专业。如果说,一张工程蓝图、一份处方、一个案件的司法解释可以“拷贝”的话,那么,一份教案在不同教师的手里、在不同的教室里所取得的效果一定是不一样的,即教师专业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于它的“实践智慧”。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仅依靠讲授、阅读,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体验,使那些理论的知识与“默会的知识”在具体的情景中水乳交融。校本研修便是一条希望的通道。本刊将从今年起专辟校本研修的栏目,配合课程改革的推进,向广大教师介绍校本研修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本期专辑“理论研究”一栏里,我们汇集了部分专家的讲演稿及讲演提纲,希望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