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第一次看到"书寻"这个名字,心里蓦地一动:书寻,在书山中漫步、在书海中寻觅。这一定是个在浓浓书香熏陶之下的孩子,他一定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然而,教了他一学期,除了架在鼻梁上的眼镜,其他实在难以与这饱含文化气息的名字联系起来:上课要么无精打采,要么就和同学肆意说话;作业经常最后一个完成,却错误百出。不过作文却时有精彩语句,只是虎头蛇尾,常常两三百字了事,字迹也潦草不堪,让人看不下去。我找他订正,每次总要拖上半天,不过也算一点就通,可第二天问题还会再次出现。谈心多次,让他端正态度,都是一个劲儿点头却明显心不在焉的样儿。  相似文献   

2.
观众是看了《天国的嫁衣》才逐渐认识了他,在戏里,大家看到的威廉王子是个富家公子,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他的名字就叫立威廉。于是,有人问他:"现实生活中的你是不是出身很好,也过着贵族公子的生活?"他老实作答:"没有,一点没有。"对方接着问:"你的名字有没有什么深意?"他这样回答:"名字是我妈妈给我取的。大家知道,威廉是一个尊贵的姓。自小妈妈就告诉我说,血统无法帮助你过上令人尊敬或者所谓的尊贵的生活,你一定要靠自己立志、立言、立身去获得……立,然后威廉,这是妈妈赐给我的一生的护身符。"  相似文献   

3.
网络是父母们躲不过的一个沟壑,要么跳过去,要么掉下去。 让孩子平安成长,是每一位父母的良好愿望,但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埋下不良的种子。本栏目主要向父母们讲述一些失败的家庭教育故事,以期揭示少年儿童走向歧途的深层原因,给社会、家庭、学校敲响警钟。 主持人/孙宏艳这个案子是我们新近处理的,虽然已经处理完了,但那个孩子的形象却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着,挥之不去。那个孩子叫海溪,很好听的一个名字,长得也很秀气,却因为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零6个月。当他被送到法院的时候,他的爸…  相似文献   

4.
那年,我担任一(5)班的班主任。当我上新生入学第一堂课时,我让同学们做自我介绍。听着一个个稚嫩的声音,看着他们活泼可爱的面孔,我的心情好极了。突然,一个独特的声音吸引了我,"我叫王磊,今年7岁半。"寻着含糊不清的声音望去,我发现一个面部表情与别的孩子不太一样的小男孩。他看上去怯怯的,脸瘦瘦的,说话口齿不清,写字时握笔姿势不正确,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不太好"。不出所料,几个星期过去了,他既写不上作业,也回答不清楚问题,我使尽浑身解数也不见起色。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我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念:思想上认为这个学生不但他自己学不好,而且是我班的"累赘";行动上放弃了对他的教育,表现在课堂上尽量不抽他答问(事实上,他举手积极,但站起来要么咧咧嘴,逗得同学们大笑,要么含糊不清,答非所问),不追交他的作业(每次作业他都写不全,字也写得歪歪扭扭不成行)。他跟我说话我也有点敷衍了事。渐渐地,他身处孤立状态,生活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漠视中。  相似文献   

5.
温人之周     
魏国温城有一个人去东周,周人不准他入境。温人于是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是主人。"可是周人问他的住处,他却毫无所知,于是官吏就把他拘捕起来。这时周君派人来问":你既然不是周人,却又不承认自己是客人,这是什么道理呢?"温人回答说:"臣自幼熟读《诗经》,书中有一段诗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今周王既然君...  相似文献   

6.
我说:"这牛究竟有多少名字?"老人回答:"这牛叫福贵,就一个名字。""可你刚才叫了几个名字。""噢——"老人高兴地笑起来,他神秘地向我招招手,当我凑过去时,他欲说又止,他看到牛正抬着头,就训斥它:"你别偷听,把头低下。"牛果然低下了头,这时老人悄声对我说:  相似文献   

7.
<正>"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是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励志名言,这个小伙子的独特经历和强大的内心世界让很多人记住了他的名字。刘伟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人家,10岁时因一场可怕的事故而被截去双臂。12岁的他在康复医院的水疗池中学会了游泳,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0岁时他学习用脚打字;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阳当  相似文献   

8.
曾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那是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时,我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轮读到第二段,班上一个平时不太举手的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嘴里还不停地喊:"老师,我!老师,我!"我微笑着向他点了点头、他站起来,清了清嗓子,开始朗读.他感情充沛,在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把文章所表达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同学的热烈掌声,我也高兴地鼓起掌来.我想他一定理解了课文,想借机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就笑着问他:"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他一改刚才信心十足的模样,畏畏缩缩地说:"讲……讲……"他一脸茫然,像做错了事似的低头拨弄手中的书.  相似文献   

9.
猜猜他是谁     
观察一下同班的同学,确定其中一个,仿照例文写下来。写好之后读给同学听(不读名字),看看谁写的让同学一听,便能猜出是谁。“哎呀,哎呀,求求你,饶了我吧,饶了我吧”你听,他又在哭爹喊娘了。他很调皮,我不得不使出我的绝招———挠他的胳肢窝来制服他。他可是最怕我这招了,只要我一动手,他就大喊大叫,一副世界末日到来的模样。别看他个子不大,心眼却不少,这就是所谓的“人小鬼大难招架”吧。老师让我们自己读课文,他却不知在那儿悄悄地干什么。我捅捅他,他就学着我的样子拿起书,开始读课文。不过呀,我读一句,他就跟读一句;我怎样读,他就怎样读…  相似文献   

10.
我的面前摆着一部又大又厚的书,书名为《他山集·斯人刘广》,从书脊上看,这本书是刘广编的.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是刘广先生借学生的日记、信件集纳而成的对刘广先生的人生之旅及人品之评价,即他的学生对刘广先生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评价,以"他山之石"展示"斯人刘广"的人文特点与精神风貌也算一个创举.书中不乏情真意切的歌颂,也不乏后生可畏的鞭挞.这无疑是刘广先生关于一位语文老师一生从教的全面、客观却另类的总结. 刘广是我就读师范学校的同班同学,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个内敛、文静、读书用功的贫寒学生,课外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尤其喜欢写日记.他的日记不是"流水账",而是有思想有情节甚至有故事,相当于写一篇作文.这样坚持不懈的日记写作让他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若干年后他以日记为依托,创作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那时我年轻》.  相似文献   

11.
于永正在他的《教育的两个名字》一文中说,教育虽然很复杂,但我从我的老师那本"书"里读出了四个字:"影响"和"激励",而我从教的40多年也能概括出这4个字:“影响”和“激励”。  相似文献   

12.
有些人,你不能一下子说他好,也不能判断他坏,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买东西赊账,在账本上签了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名字后自己忘记了,没有及时还,让人以为他是一个骗子,一个混蛋。店老板也把他的样子忘记了,没忘记的是一有空就拿出账本,反复研究这个人是谁,想法子打听他的下落。后来,他自己看到了这个账本——“不看倒罢了,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写的字啊!”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课堂中,寻求到一个有效"支点",就会让课堂熠熠生辉。如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教师都希望通过电教媒体,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活力。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要么追求大容量,让多媒体"统治"课堂,要么视它为点缀、装饰。  相似文献   

14.
虽然现在的孩子们接触的多了,获得信息的渠道多了,但是作文却越来越无话可说了,要么谎话连篇,要么从资料上搬上一个,只要一说写作文,马上去找书,久而久之,对资料的依赖就更强了。怎样让孩子愿意说,有话可说,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动宾式动词+宾语"曾被邢公畹认为是"说汉语的人应尽量避开的句式",然而近几年来,这种句式却在新闻报刊中频繁出现,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其实这一句式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上都是有理据可寻的。本文就以上三个层面展开了相关论述,试对"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流行给予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我喜欢上了一个人,我说他的名字的打头字母是H,高源想了好久也猜不出来,我告诉高源:其实我和你开玩笑呢!他不信,我又在桌子上写下仨字:狐狸精。怎样?打头字母是H吧!高源无语。我哈哈大笑。真的!我没骗他,不过我也骗了他。因为那个他很令人纠结,总是让我念念不忘,看他一眼,就念他一天,他会像一个幽灵一样绕着我,所以我说他是狐狸精;再因为——其实我也不知道他的名字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不做‘教书匠’,要做研究者。”真的行吗?记得在我上中学时。有一位代数老师。要论他的著作、文笔。那简直是没得说,可是一站到三尺讲台上,他就懵了,两眼要么盯着天花板,要么盯着水泥地,要么四处张望,背自己写的教案……当时,我们班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代数老师哪儿都看,就是不看学生。”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也是“什么书都看,就是不看代数书”。同事很是替他惋惜。都说他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相似文献   

18.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我们在任可情况、任何形式的教学时,都不可忘了这个"活"字,也就是"巧"。教学就像一锅粥,怎么样炊这锅粥,才能让人越品越有味,而且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物的名字,看起来不过三两个字,甚至只有一个字,但在文学作品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整个创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李季《兰州诗话》)因此,写作者都非常重视给自己作品中的人物起名字。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作家不喜爱自己作品中的人物,没有一个作家不想给自己笔下的人物起个好名字。不过,在这里我只想说一说赵树理,他是中国现、当代作家中最会给人物命名的一个。大家知道,赵树理的作品都是专门写给农民看的“通俗读物”,他笔下的人物名字和作品内容一样,也是非常通俗的。诚如郭  相似文献   

20.
春节过后不到一个月的一个星期天,儿子伸手问我要钞票,说是要去新华书店买几本课外阅读书。春节的时候。我不让他拿任何长辈的“压岁钱”,但感到有点委曲了他,我给了他50元钱,不过,跟他有过“君子协定”这钱就是让他自己去买书购学习用品的,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既不见有书进门,也不见他买过什么学习用品,他却又伸手要钞票了,我多少有点不高兴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