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核心.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参与到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活动中,建设和发展自己的教育学科.“985工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其教育学学科建设水平对建设我国一流高水平大学至关重要.文章对28所“985工程”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从研究领域状况、师资力量状况、人才培养状况和支持机构状况分析“985工程”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并对“985工程”大学如何更好地建设教育学学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一是确立准确的学科方向;二是组建优势的学科组织;三是制定健全的学科制度;四是培养合理的人才梯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外高校对于女性发展和校园性别平等问题愈发重视。面对当前国内高校中女性发展受限,杰出女性的比例普遍过低的现状,文章通过文献调研、数据收集、深度访谈等方法调查了耶鲁大学女性在大学中的发展现状及耶鲁大学改善女性状况的经验。研究发现,耶鲁大学女性发展受限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女性教员从初级教授发展为终身教授的阶段。虽然其成因复杂,但耶鲁大学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有效措施,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大学建设校园性别平等、促进女性职业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高校生产效率以及“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效率等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探寻影响“985工程”实施效率与绩效的关键因素。首先,本文清晰地界定高校资源配置效率及生产效率的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介绍“985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工程二期开始推行的科技创新平台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及“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开展的基本情况。其次,从经济学角度提出考察我国“985工程”资源配置效率的新思路,应用动态权重分析方法,分别将2001—2007年间“985”高校与非“985”高校的科研与教学生产效率增长分解为3个部分,即“高校内”、“协方差”及“高校问”部分。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60年高校发展模式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政策层面的高校建设发展模式遵循着两条路径:一是高校重点建设模式,如1954年~1981年确立及恢复9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高校、1984年~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将10多所高校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八五”期间提出的“211工程”建设项目,以及1998年后开始的“985工程”建设项目。直接促成了我国高校目前存在的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中心,由内到外依次环绕着“985工程”建设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大学、“211工程”建设大学、中央部门直属大学、博士授予大学、硕士授予大学、其他普通大学的分层办学格局。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体制变革,我国高水平大学的经费来源由单一的政府投资转变为多种渠道筹措.本文以“985工程”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具体的数据,从政府直接投资、服务与销售收入、科研经费和社会捐助四个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水平大学的经费构成及特点.  相似文献   

6.
《求学》2023,(13):47-51
<正>重点本科院校一般指全国重点大学。1959年,有关文件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6所高校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后来扩充到88所高校。目前,由于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和时代的发展,官方已经不再使用这一提法。广义上说,重点大学与好大学等概念类似,泛指国内实力较强、名气较大的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都可以称为广义上的重点大学。在这三者里面,112所“211工程”高校包含了39所“985工程”高校,而“双一流”建设高校包括了所有的“985工程”“211工程”高校。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满足学科“结构优化”还是“双一流”建设的需要,学科点的调整对高校来说既是 机遇又是挑战。文章以选取的30 所“985 工程”“211 工程”“普通”三个不同层次院校公共管理学科为例,从学科师资职称结构分布、引文合作模式以及研究热点的差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师资职称结构分布上,“985 工程”高校呈倒金字塔结构型,“211 工程”“普通”院校呈卵形结构;引文合作模式上,“985 工程”以三个及以上作者合作居多,“211”院校和“普通”院校均表现为两个作者合作居多;研究热点分布上,不同层次高校呈现出不同的研究方向,同时却又存在相似之处。分析结果为三个不同层次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中师资团队建设以及未来学科研究方向等问题提供借鉴意 义。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我国高等院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差距以及制约我国高校快速发展的一些客观因素,指出要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需要政府稳定、持续、大力度的投入。以“985工程”与“211工程”一期建设对各重点建设高校的促进作用为依据,认为要在我国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需要政府较长时间的经费投入,通过重点建设若干院校,加快我国高校建设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高校基金会发展现状及问题 近几年我国高校基金会越来越受到高校重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是最早在大陆成立教育基金会的高校。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成立数量迅速增长,据统计,我国39所985重点高校中有37所成立了大学基金会,目前在国家民政部或省级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的高校教育基金会已超过100家,其中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基金会6家。“985”高校已全部成立教育基金会,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性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区域分布不均,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区域分布不均问题更为突出。通过对985和211大学在东部、中部、西部分布的差异,以及二者在京津沪、高考大省及其他省分布的差异进行研究,并通过对东部、中部、西部985大学专任教师与新生人数的平均比重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我国985和211大学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京津沪地区。由于985和211大学对本地生源的照顾,从而加剧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区域上的不公平。相应的建议是:增加中西部985和211大学的数量并加大支持力度,985和211大学在各省的招生数要符合其人口比重等。  相似文献   

11.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通过《小妇人》的创作唤醒了深居人们内心的女性意识。在运用打破性别故事中传统的叙事模式的方法来关注女性成长和争取女性平等话语权以提升女性社会地位方面,《小妇人》无疑是成功的,但不可避免地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存在。  相似文献   

12.
在《紫色》这部小说中 ,艾丽丝·沃克描写了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和夫权专制双重压迫下的种种不幸 ,反映了她们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完善过程。艾丽丝·沃克摆脱了善良宽厚、思想简单、逆来顺受的传统女性形象 ,将其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倾注到文学作品中 ,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黑人妇女形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小妇人》中的女性,详细阐述了奥尔科特的女权主义观点,同时于奥尔科特在小说中展现了她的个人经历,因而确认《小妇人》在19世纪美国文学上的显著地位。  相似文献   

14.
长篇小说《小妇人》是在美国文坛上引起巨大反响的大众文学经典作品之一。本文鉴于文化的重要意义从广义的文化角度对小说进行剖析,以奥尔科特的传记、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文化状况、现代和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等为参考资料,发掘出19世纪中期美国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在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创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女性"与"都市"两元素在女性作家笔下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现与恣肆的书写,构筑成一道另类的文学创作景观。文章主要从王安忆、池莉、徐坤、陈染、林白、卫慧、棉棉等女性作家的作品入手,归纳出"女性与都市"的书写在她们文本中各富特色的演绎,思索其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虽然近几年我国女作家的写作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女作家们都在自觉地强调自己的性别意识.在"认识你自己"和"女人作为人"的命题下,勇敢地选择向男权中心文化挑战的姿态.她们站在女性立场关注女性生活,关注女性情感,关注女性命运,作品中洋溢着浓重的女性主义激情,塑造出一个个勇于追求经济自主,人格独立的新女性形象,努力召唤实质性的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写作女性不再认同传统男性中心文化创造的"女性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召唤出不甘于男权压抑,并对封建男权、父权表现出强烈反抗精神的"疯癫"女性。写作女性在具体的性别权力关系中对"疯癫"女性的书写,正构成对传统文化书写中"天使"女性的深刻讽刺和无情解构。  相似文献   

18.
在评价"黑人文艺复兴运动"时,评论界从根本上忽略了黑人女性的文学贡献,从而遭到当今越来越多的批评.仅以戏剧为例,当时就出现了一批影响大、很具活力的女剧作家,如约翰逊、米勒、斯宾塞、赫斯顿.研究"黑人文艺复兴运动",黑人女剧作家及其作品是不可或缺的视域,因为她们通过戏剧语言表现了黑人民族精神力量的另一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9.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现代小说家劳伦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劳伦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抨击达到了极至。他认为现代工业文明破坏了自然环境和人类本身,使得人类世界蒙上了死亡的阴影;劳伦斯在小说中主张以死亡消除死亡;但是小说的这个主题本身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乔治·艾略特因其作品对道德的严肃探讨和对人性的关怀被当代英国批评家利维斯列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传统四大家”之一,在其作品中,艾略特以独特的女性视野塑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形象,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如实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问题”,即妇女在职业、教育和婚姻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困惑。其作品如镜子般地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