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斌 《青海教育》2020,(1):46-46
学校教育要坚持培养“全面+特长”“合格+创新”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全面合格的基础上特长发展、创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地方开始,要从学生喜爱的地方开始,要从点燃学生激情和思维开始;学习一定要在学生的身上自主、真实、生动、深刻地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发展学生特长的教育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中小学的重视。许多中小学将“发展特长”作为学校特色,列入素质教育的目标,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基础教育的进步,是值得称道的。然而,有些中小学,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小学,由于对素质教育内涵缺少深入研究,在特长教育实践中,舍本逐末,急功近利,走入了误区。误区之一:取代个性发展一些中小学将“发展特长”与“发展个性”混为一谈。认为“发展特长”抓得着,看得见,最容易显示素质教育成果;只要发展了特长,也就发展了个性。因此,在教育实践上,把特长培养提高到不适当…  相似文献   

3.
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中师语文教学观,那就是:在培养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应当努力侧重培养发挥学生个体的“一技之长”。  我这里所说的“全面发展”与“一技之长”,是从中师语文教学的角度,即是指“努力使中师生在听、说、读、写、教几种能力都获得全面发展提高。”“一技之长”是指这几个方面的部分特长或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长,如有“说”的特长或“写”的特长等。在当前大力探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热潮中,中师语文教学对侧重培养学生个体“学有专长”似乎有些忽视,在思想认识上也似乎有些模糊。我想如果能正…  相似文献   

4.
张毅 《高教研究》2010,26(2):27-30
高校的“问题学生”一般来说个性特征比较突出,“缺陷”与“特长”并存,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使然。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看待“问题学生”,在实践中认识“问题学生”;通过提升“问题学生”的“软实力”、加强跟进性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个性成长档案袋等路径来有效转化“问题学生”,发挥潜能,促使其全面发展,也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教育公平,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一、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中专生学业水平差异较大,整体水平偏低,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在职业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兴趣、特长、需求等因素出发,保护学生“新”、“异”的思维品质,使其养成求异、质疑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1.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个性化培养,是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人状况,实施适应其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优势,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他的兴趣、爱好、需要密切联系,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长、…  相似文献   

6.
课改方案指出,开设活动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知识,增长才能,发展个性特长”。因此活动课程是一种以兴趣领域为组织基础的综合性课程,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和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为此,我校提出了“以动育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推行素质教育发展个性特长邵济华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有效途径。本文着重谈谈我校在教改实验的实践中,推行素质教育发展个性特长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一、...  相似文献   

8.
围绕“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素质教育方针,湖南浏阳市淮川二中自1994年成立以来,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努力营造学生特长的发展空间,音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为目标,农村中小学也要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校本教育”开发,努力构建学校办学特色,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仅要给初中毕业生以“双基”和能力,还应使之获得相应的特长(这特长是技能的升华、是专长的基础),以切实帮助学生顺利地步入新的人生旅程。这是义务教育及《课程计划》的精神实质。 有数学素养和数学特长的人在下一世纪必定具备更强的生存能力,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计划》直接提到“特长”3次,  相似文献   

11.
特长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兴趣、挖掘潜能、发展特长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德纳(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已得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成为开展特长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许多学校也提出了“规范+特长”、  相似文献   

12.
真正的德育是能够打动人心的教育,‘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始终是能够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从被发展变为自觉、主动地发展。因此,为形成能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课堂和成长的德育,我们确立了“实施成长教育,激发生命活力”的德育工作理念,遵循自主式的“导学一体验一反馈一反思一修正一提升”六段循环往复模式规则,结合不同学生的品行、学业和兴趣特长确定个性化的学生成长规划,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彰显优势特长,做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让学生“动”起来,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动”是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应该将“动”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组织实施的全过程。通过学生主动“活动”,自主地参与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动”中感悟,通过“动”去实践、去探索、去质疑、去发现。  相似文献   

14.
学生社团是学生发展兴趣、展示特长的重要实践场所,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它在帮助少年儿童学习知识、开阔视野、提升品德、锻炼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因此,为了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更好地发展兴趣爱好、培养特长,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校依据“立足学校实际,因地因校制宜,体现办学特色”的原则,着眼于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开展了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课题的提出,旨在改革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探索“教,是为了不教”省时高效的教学新模式,让学生自主地、自能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而思想文化、个性特长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差异的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的潜能伸张,促其自  相似文献   

16.
淅川县实验小学作为“全国科普创新示范”学校、“文明学校”、“绿色学校”,以兴校战略开辟素质教育高速公路;凸现课改精神,弘扬学生自主个性;强化特长教育,成就七彩童年,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长是发展备足后劲,而不断地推进素质教育续写新篇。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认真搞好特长教育,对提高教育产品———学生的素质的含“金”量,有着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但由于观念上的偏差,使许多学校的“特长教育”已进入误区。一、“挂羊头,卖狗肉”的误区。某中学每年秋季招收初一新生6个班,他们将总分前100名的学生编入两个班,安排骨干教师任课,冠之以“语文”特长班和“数学”特长班,星期六补课赶进度;其余谓之普通班的学生均按成绩平均搭配,任课教师抽签确定。我们并不否认在语文学科的许多领域和数学的某些分支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但那种借“发…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要求以人为本,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有机结合,立足学生主体,实施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都能尽最大努力,既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让每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季丽芳 《考试周刊》2009,(14):211-211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改革旨在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实现以学科为中心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只有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展,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应把实验的突破口瞄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集思广益     
薄弱校学生需要因势利导薄弱校的学生也有其自身的特长优势。要重视他们的个性特长,重视对他们进行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创造性等方面的教育。有人说:“薄弱学校怪孩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其实不然。大凡“怪”的孩子都聪明,有创造性。有些“怪孩”的“怪点子”就是好点子,“怪孩”就是人才。学校应该以培养这些学生的特长(如写作、科技、体育、音乐、美术、劳技)为突破口,开设专项活动课对他们进行培养训练,并将活动课正式列入课程表,统一安排各项活动,以便发展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带动他们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